第一節3:十圓滿——五自圓滿
◎十圓滿
生在人道,要學習佛法,除了要擁有“八有暇”的條件外,還要具有十種圓滿,十圓滿分爲五自圓滿和五他圓滿,一是自己本身具足的五種圓滿,一種是依他緣得到的五種圓滿,合稱爲「十圓滿」。
五自圓滿是什麼呢?法本上說:「得到人身、諸根具足、生在中土、業未顛倒、于正法生信心。」龍樹菩薩也講過:「得生人中根具足,業際無倒住正信。」修行人要具有這五項自備的圓滿條件,才能修習佛法。
1.得到人身——所依的圓滿
要修行正法,「得到人身」是很重要的條件。因爲就算生在叁惡趣中最好的旁生道,不論它們長得多麼美麗,是多麼有價值的稀有珍禽走獸,像保育人士和動物園裏保護照顧的各種動物,假如現在它們冷得發抖,你給它們火柴生火取暖,它們聽不懂,也做不到,連生活上最簡單的常識和技能,都沒有辦法學習的話,你要它們如何聞思修佛法,研究經典,甚至教它們究竟解脫之道呢?它們連話都不會說,怎麼念誦「嗡嘛尼悲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南無阿彌陀佛」呢?它們受旁生道愚癡的惡報,受限于身軀及無明的限製,已經很痛苦了,根本沒有辦法學習佛法。
在欲界、色界、無色界當中,人道與天道是六道中最好的修行根器。雖然天人在佛陀講法時,常會來人間聽法,但我們不要以爲天道在人道之上,身健貌美,享用自如,受身爲天人也不錯,其實天人還是輪回的衆生之一。在天界中生活,因爲過得很舒適,不覺得有什麼痛苦,所以就不會想要出離。但是,要想修行正法,成就佛陀的果位,必須先要發出離心。出離心是從輪回中解脫的重要要件。在修行上,如果沒有發出出離心,就不會想接受或持守任何戒律。所以,天人也不是很好的修行根器。
真正要受小乘的別解脫戒,包括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及居士戒等等戒條,只有人身爲其所依,叁善趣中的人道,才是最佳修行佛法的根器,所以,得到人身是「所依的圓滿」。
2.具根——根功德的圓滿
身爲人,眼、耳、鼻、舌、身五根都要健全,沒有缺陷,才是出家持戒的根器;如果五根不具足,就沒有莊嚴的身相,閱讀經典或聽聞佛法會有困難,在聞思修佛法上就有很大的障礙。如果人身諸根具足,修法和傳法都不會有特別的阻礙,所以,五根具足是修行上,人身「根功德的圓滿」。
3.生中土——環境的圓滿
所謂的中土,有以地域來分的中土,和有無佛法存在的中土。
以地理位置來分的中土,是指古時候佛陀降生印度時,在菩提迦耶金剛座上成佛以後,以金剛座聖地爲中心,印度附近的城市,都稱爲中土。
實際上,中土和邊地是以有無正法來區分的,佛教正法興旺的地方就是中土,沒有佛法的地方,就是邊地。
中土是會轉移的,以前印度的佛教受外道的迫害,相繼轉移到中國和西藏,現在則輾轉到世界各地,在印度幾乎沒有真正的佛法了。印度現在除了一部份少數民族,自古將佛法保留下來以外,佛法能存在印度的主要因素,是由西藏人在六十年代離開西藏以後,重新將佛法再帶回去印度的,所以現在印度已經有比較多的人學習金剛乘了。在此之前,當印度的佛法沒落的時候,在中國本土和西藏,或是日本,甚至緬甸、泰國等佛教興旺的地方,都可以稱爲中土。
◇ 西藏佛法之始
佛陀出世的時候,在西藏地區,人口很稀少,還沒有佛法傳入,算是邊地。當西藏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候,陸續出現許多聖賢化身的國王。在拉托托日年贊王時,從空中降下《百拜忏悔經》和佛塔小像的印模,落在王宮的金頂上,從此國王一心向佛,率全國民衆信仰佛教,這是西藏正法的開端。
到了藏王松贊岡布之時,派遣吞米桑布劄前往印度學習聲明和文字,創造了西藏文字,結束了西藏沒有文字的曆史,並且將二十一種觀自在經續等經典,翻譯成藏語。
後來,藏王松贊岡布迎娶中國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赤尊公主爲王妃,並迎請代表釋迦牟尼佛的等身像和許多叁寶法物到西藏,修建了以大昭寺爲主的108座寺廟,大力弘揚佛法。
在藏王赤松德贊的時期,則迎請了至高無上的金剛乘大成就者蓮花生大師和108位班智達,建造了身所依的桑耶寺等等寺廟;迎請大譯師毗廬遮那尊者等108位譯師,翻譯印度所有的經續論,典藏了語所依的佛經;後來,以七人爲首,首創意所依的出家僧團。在當時,西藏佛法昌旺,如日中天,十分興盛。
雖然佛法在藏地,曆代興衰疊起,但是言教和證教的佛法,依然一直完整地保存下來,所以,至今藏地還是佛法的中土。
◇發願往生
生在中土,才得以學到佛法,這是指修行上「環境的圓滿」。很多人念佛時,會希望往生以後,馬上被阿彌陀佛接引去西方淨土。但是,西藏人不敢太樂觀,認爲自己的修行程度尚不足讓阿彌陀佛接引走,所以,會常常祈禱,希望有善因緣,投生在有佛法的地方,能繼續連接正信的佛法,一生一生地修行下去,直至成佛爲止。
古時候很多西藏喇嘛,臨終時,會發願投胎到具有修行條件和修行環境,生活中等的家庭;既不要投胎在太富有的家庭,也不要生在太貧窮的人家。如果生活得太富有,享受很好的人天福報,就不會想脫離現世,更不會産生出離心,甚至爲了要繼承龐大的家業,更無法修行。但是,如果生活太過窮困,爲了生存打拼,根本也沒有時間學習佛法。
這種發願很重要,因爲它是連接我們下一次善因緣的主要因素。比如,現在所稱的「活佛」,應該是「發一個善願來到人間,連接他前世的宿願因緣,來利益衆生的人。」像釋迦牟尼佛,當然就是活生生的佛。我們學法或信仰也是一樣,要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盡量發善願連接善因緣。善因緣不斷連接下來的話,我們才可能在輪回中,每一生都具足暇滿的人身,得以學習佛法。
4.業未顛倒——意樂的圓滿
業顛倒的人,會出生在類似打獵、捕魚或賣身爲生的家庭,一生難以避免地,必須延續家中種種不正當的行業和謀生的方式,這些都違背正法的行爲,所以很難進入修行之道。
業不顛倒,就是在實際生活上,沒有惡因緣迫使你不得不違背佛法,不犯十不善、五無間等等罪過。如果我們現在心裏常常想要利益衆生,發菩提心,但是又不得不天天要殺生維生,這樣與佛法背道而馳,學法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希望具足善因緣,心行能和正法一致,這是修行上「意樂的圓滿」。
5.于正法生信心——正信的圓滿
雖然已經具足了前面所有的條件,但是一定要對正法生出信心來,才有可能進入解脫之道。否則,就算我們擁有了以上種種的圓滿,但對佛法沒有真正的信心,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是信仰了其它的世間鬼神,進入外道或邪道中,更難以脫離輪回啊!
雖然佛教在各地曆經了盛衰起落,但目前我們不但有緣身在中土,而且又處在佛法言教和證教同時並存的階段,有很好的機緣遇上正法,這是非常難得的。如果能對正法生出堅定不移的信心,才是真正學法的根器。這是修行上「正信的圓滿」,也是五自圓滿中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自身具足以上這五項學法的因緣,稱爲五自圓滿。如果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五自圓滿,要知道這是多麼難得的福報,就要生出歡喜心。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已經擁有的福報,不懂得好好珍惜和感恩,這是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