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 第六章 因果不虛 第一節 十不善業

  第六章 因果不虛

  第一節 十不善業

  

  一說到因果,我們常常會提到前世、今生和來生的叁世因果,由于將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拉得太遠了,所以佛教徒才會對因果不詳加了解,迷迷糊糊得修行。其實,以過去、現在、未來來說,剛剛過去的那一刹那,永遠是過去世;未來的刹那對我們來講,都是來生;把握住現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你就會明白,因果並不是前世做了,今生才成熟,或是今生做了,來世才成熟,因果不需要等到未來世。

  因果一直在循環,你造了因,果就會成熟;果成熟了,再造下因,又成熟了果,一直這樣相續不斷地來回增長。所以,佛經裏面說,殺生一次會承受五百次的果,這道理很多人就想不通了。殺一個人一次,爲什麼一定要受五百次的痛苦,那不是很離譜嗎?爲什麼不是一千次?五百次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小小的因,會演變成很大的果。因果就是這樣,愈滾愈大。

  「善惡二業異熟隨後行」,衆生因不同的業,受不同的果。大多數人做出來的行爲,和心中所想得到的果報,往往都是背道而馳。心中希望得到善緣福報,卻做出導致罪業的惡因,惡因帶來惡果,所做和所願兩者顛倒。

  ◎發善心

  佛法的教育,是引導我們往善良光明的正法之道行進,減少五毒惡業的造作,累積福德和智慧的資糧,讓我們暫時在人世間得到平安、健康和快樂,最終得到生命究竟的解脫。所以說,佛法的重點在于「發善心」。

  佛教徒一定要心存善念、做好事。聽法不是多與少的問題,聽多聽少,最後還是回歸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中國還有一句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道理,都是要我們時時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善不善良啊!學佛的過程中,善良的心是最基本的,有了善良的心,修行才可能如法。要累積足夠的資糧,成就足夠的福報,必須依照佛所說的教理,從對治身、口、意著手,消除不善的因,才能成就善果。

  雖然我們常常把善惡挂在嘴上,其實我們對善惡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如果明白「十不善業」和「十善業」,就可以讓我們理解有關善惡的種類和因果之間的關系。

  ◎十不善業的種類

  由身、語、意叁門所造作不善的惡業,有十種。其中,由身體所造的身惡業有叁種:殺生、不予取和邪淫。由語言所造作的語惡業有四種:妄語、離間語、惡語和绮語。由意所造作的意惡業有叁種:貪心、瞋心和邪見。

  一.身惡業之一——殺生

  奪取衆生的生命爲殺生,分爲殺人和殺旁生道等。有的人因爲貪欲,嗜吃動物的肉、剝動物的皮骨;有人因爲瞋恨,在打鬥、戰爭中殺人;有人因爲無明愚癡或嫉妒、傲慢而殺生。殺人的業力與動機分很多種。殺人不一定是用武器或工具去殺,有時候用惡毒的言語,或挑撥他人去殺,或有殺人的意念,想方設法讓人無法生存等等,都是在殺生的範圍內。

  1.五無間罪

  殺生最嚴重的罪業,是造五無間業,包括殺自己的父親、殺自己的母親、殺阿羅漢(殺有成就的修行人)和出佛身血等殺生,加上用兩舌破和合僧,就是五種無間罪業,造無間罪業的人,臨終的時候,不會經過中陰階段,會直接墮下無間地獄,在那裏受無止盡的痛苦。

  2.莫造殺業

  每個衆生都害怕死亡,沒有人比自己更珍愛自己的生命,因此殺生之上,無他重罪。爲了不犯殺生惡業,就要長期培養慈悲心。許多小孩從小喜歡玩弄大自然的昆蟲等等小生命,用惡作劇的方式,傷害牲畜或動物,以殺生爲樂,所殺的數目累積下來,十分驚人。所以作父母的,應當善加引導,避免小孩從小就累積殺業。

  很多人以爲只要沒有親自動手殺生,就沒有造殺業。其實,無論是多麼富貴,多麼貧賤的人,在行住坐臥間,都會傷害到細小的小蟲,常常都在腳底下,踩死無數的細小生命。有時,宴會聚餐時,會宰殺豬、牛、羊、雞、鴨、鵝和海鮮之類的生物,這些生命很少是自然死亡的。而這些被宰殺的牛羊等動物,在生長期間,也會吃下無數的小生命,踐踏不少細小的衆生,它們身上附著百千萬個小蟲,當它們被宰殺的時候,它們生前的殺業,和身上小蟲的命,都會算在宴請客人的主人身上,主人怎會沒有罪業?所以我們要時時忏悔業力,這是很有必要的。

  3.完整的殺業

  雖然,因果的道理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其中卻有很微細的分析和論點。在論部裏面,對所有因果罪業的形成,有很清楚的解釋。論部提到構成完整的殺業,是具備四支分罪業,當一個人准備殺生時,第一,他認定准備要殺的對象。第二,他心中生起殺死對方的快感。第叁,他准備殺死對方的工具和方法。第四,最後真正斷絕了對方的性命,達到殺生的目的。具足這四項殺生的罪行,則構成了完整的殺業,會完完全全受到殺生的惡果。如果只具備其中一兩項,雖然沒有構成完全的殺業,但是在心性中,也已經被殺業所汙染,一樣有罪。

  雖然有人以爲只要自己不親手殺,唆使別人去殺則沒有罪業。其實,當別人殺生時,自己在旁隨喜,都有同樣的罪業,何況是唆使別人去殺生呢?凡是參與殺生的人,都會得到殺生同等的罪業,而不是一個殺生的罪,由大家平均分攤來承受。

  二.身惡業之二——不予取

  ◇ 不予取的種類

  用不正當的方法奪取不屬于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占爲己有,就是不予取。不予取有叁種,一種是使用權力威勢來巧取豪奪。二是用偷盜的方式,在主人沒看到的時候,暗中偷取。叁是用欺騙的手法,用聰明才智或妄語,非法取得。

  有些人以爲沒有親手偷盜,用經商詐欺的方式獲取財物是沒有罪業的,其實這和直接偷盜沒有什麼差別。現在有些上師和僧衆並不認爲經商是不恰當的事,不認爲對修行心性會造成汙染和障礙,甚至還以此爲生,自以爲很精明能幹。但是因爲經商常常要精打細算,不但白天要做生意,賺取衆生的金錢,晚上還要處理帳目,沒有時間修法,久之便忘記要精進修持,忘記要清淨業障等等,天天都生活在變化迷亂的外相中,逐漸失去了出離心和大悲心,是多麼不值得啊!

  叁.身惡業之叁——邪淫

  出家人原本就有清淨的梵行要持守,在根本上就要斷除不淨行。在藏王松贊岡布在位時期,製定十善法規,讓在家人在男女關系上也要持守戒律。

  邪淫的罪過很大,像世間的法律和規矩一樣,是毀壞其它戒律的助緣。

  ◇ 邪淫的種類

  邪淫中最嚴重的是逼迫出家衆,尤其是羅漢果位的人行淫。另外,有家人有婚姻以外的不正常關系,也是非常嚴重的。此外,在具有正常夫妻關系之外,包括自慰、嫖妓等等,都是不正當的行爲。還有,在不恰當的時間,如白天、齋戒日、生病時、婦女妊娠期間、産婦未複原時行淫;在不恰當的環境上,如在叁寶殊勝之地行淫;對父母或種姓保護的未成年少女施淫;在彼此身上不當之部位,如口及肛門行淫,都屬邪淫。邪淫有很多不同的種類,修行人應當要完全避免,修學清淨的梵行。

  四.語惡業之一——妄語

  妄語有叁種:一般妄語、大妄語和上人法妄語。

  1.一般妄語

  一般妄語是對人說不真實的謊話。平常,人在生活和工作間,常常會說謊話,有時候是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說惡意的謊話,有時候爲了他人著想,不得不說善意的謊言。這和說謊的動機有關。

  2.大妄語

  大妄語是帶有邪見的謊言,否定善有善報,惡有惡果,否定輪回六道的痛苦與究竟的解脫,甚至否定佛陀的功德,沒有一種比這更大的妄語,所以稱爲大妄語。

  3.上人法妄語

  另外,有種上人法妄語,很容易在學佛人身上發生。有些人沒有神通,卻對人自誇有神通;修行沒有成就,卻向外宣稱有成就;修行沒有什麼功德,卻說自己有很大的功德,這些都是妄說上人法。說上人法妄語的人都是爲了貪色、貪財、貪名利,才會說出這些謊話。

  現在是騙子橫行的時代,表面虛僞修行的人比真正修心的人還要得勢。高明的騙子受到許多人的尊敬、愛戴和追隨,常自稱爲上師或大成就者,並且說:「我已經有神通,已經開悟了!我看見佛,看見本尊了!」或是說:「我看到邪魔,我已經幫你修法除魔了。」這些都是修法上的大妄語。如果自己沒有察覺這些情形的話,很容易走火入魔!雖然有些人有一點神通,有陰陽眼,也許有辦法偶而看到地獄、餓鬼道或鬼神,但那都是有漏的神通,不是究竟的。無漏的神通只有大成就者才有。所以我們應該依止一位自己內觀清楚,謙懷高潔、言行如一,表裏一致的善知識,向他學習生命解脫的正法才對。

  五.語惡業之二——離間語

  離間語是挑撥離間的意思,也叫做兩舌。顧名思義,就是對兩方以上的人,爲了要造成彼此關系的破裂,或藉此讓他人向自己靠攏等等,講兩種不同內容的話。

  ◇ 離間語的種類

  離間語分兩種,一是公開離間語,一是暗中離間語。公開離間語,是一般具有權威的人,爲了某些目的,在兩個關系人同時在場的時候,對兩者意見不同的雙方,公開用離間語,挑撥是非,使雙方分裂。暗中離間語,是在背後,暗中對兩個關系良好的人,用離間語促使兩人彼此心生懷疑和怨恨而分開。

  離間語,最嚴重的就是「破和合僧」。挑撥離間以僧衆爲對象的話,那就犯了和殺父、父母一樣的五無間罪,死後馬上墮入無間地獄中,如果是挑撥上師和金剛師兄弟的話,那就更嚴重了!

  六.語惡業之叁——惡語

  惡語是用惡毒凶狠的語言來對待人。尤其是用難以入耳的語言,譏諷身心障礙者,或用低俗惡劣的語言,故意公開宣說他人隱私或生理上的缺陷,或是假裝用溫和的態度,但語帶輕蔑諷刺,讓人不舒服或難過,都屬于惡語。

  在上師及修行者面前,如果用很刺耳的語言,不恰當的語氣說話,也有很大的罪過。

  七.語惡業之四——绮語

  凡是說出讓人引起貪心、瞋心,或是讓人産生迷亂的話語,都是绮語。有人在修行或誦經持咒時,在旁邊說一些讓人心思分散的話,斷了他人行善法的資糧,這是不允許的。

  現在這個時代,有很多不清淨的言論,在媒體上流行,混淆社會大衆的視聽,增長貪欲、爭鬥、偏邪、雜亂的觀念,深深影響人的正思維,這些是損人損己,害人不淺的事,我們應該極力避免。

  尤其修行密宗儀軌時,必須時時持誦咒語,如果習慣了绮語以後,慢慢以無意義的閑談,荒度時日,會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功德。所以修行人應當要斷除绮語,平時應該盡量禁語,精進修持。

  八.意惡業之一——貪心

  對于不屬于自己的任何人事物,包括財物、非財物,物質、非物質性的種種東西,雖然還沒有付諸行動,只要在意念上産生占爲己有的心,就算是有了貪心了。

  九.意惡業之二——瞋心

  對他人的所作所爲和擁有的一切,心中不滿,想傷害他人,讓對方受到痛苦,這些對他人生起的損惱之心,都是瞋心。有些人對某些人看不順眼,或是嫉妒別人的福報,心裏很不舒服,老是要找對方的缺點和毛病,挑剔對方,雖然在動作和言語上,還沒有實際的行動來傷害人,但是在意念上,已經形成了,這就是瞋恨心。

  平常我們遇到比自己能力還高的人,或不喜歡的人事物,就會想盡辦法排斥。排斥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用強大的勢力和傲慢的心態,打壓異己,盡可能地除掉對方;一是用強烈的瞋心、嫉妒心,不斷找很多理由,想方設法來打擊對方,直到消滅爲止,這樣才感到稱心痛快,這些都是瞋恨心在作崇。

  十.意惡業之叁——邪見

  持邪見者的種類很複雜,大多和無明愚癡有連帶關系。邪見大致可以歸類爲無因果論和斷、常二見等。

  1.無因果論

  無因果論者,不相信因果,認爲行善沒有功德,作惡沒有罪過。

  2.斷、常見

  持斷、常二見者,是屬于外道的見解。這類的邪見繁多,多則可分爲叁百六十種,少則分爲六十二種。持常見者認爲,神我是永恒的,世間所有的一切,是大自在天和遍入天所形成的。

  持斷見者認爲一切法是自然生,不接受前世、今生、來世的輪回觀,不相信因果,更不認爲有解脫之道,所以不相信過去所作的業力和果報種種關系,因此,認爲佛說的佛經、上師的教誨和成就者的論述,都是假的,不但心中懷疑不信,還對外公開毀謗,這些論調都是邪見。

  邪見的認知和正法的教義相距甚遠,因此,人的一生中,只要受到邪見思維的影響,所造的惡業是難以計數的。

  

  ◎殺生、邪見罪業最大

  在十不善業中,以殺生和邪見這兩種罪業最大。「殺生之上無他罪,十不善中邪見重。」因爲沒有一位衆生不害怕死亡,沒有一位衆生不愛自己的生命,所以,奪取衆生生命的罪業非常重。殺害一個衆生要償還五百次生命。經上說:殺一個衆生,會在地獄住一中劫。如果是以作佛經、佛塔、佛像爲借口而殺生,罪業特別嚴重。有人迎請上師僧衆到家中,以殺生爲供養的話,這種不清淨的供養,也會造成罪業。除非大成就者有能力在殺害衆生後,還能讓它們複活,或將被殺害的衆生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就不會減少自己的福報和壽命,否則,任何人都必須斷除殺業。

  持邪見者不但自己迷亂了本性,還影響他人無法學習到正法,斷人慧命,障人入佛道,所以十不善中,邪見罪業極重。如果在心意識中,生起一刹那的邪見,將會毀壞一切戒律。如果被邪見汙染,就算是行善,也不能進入解脫之道,作惡也沒有忏悔的對境。

  

  ◎靠衆生清淨業力

  十不善業屬于惡業。造惡業的結果,當然會得到惡果。如果,做了惡業,又不忏悔的話,痛苦的果報就會不斷來了!事實上,因果報應循環都與衆生息息相關,因爲對衆生造過惡業,所以才會有所謂的冤親債主。形成冤親債主的真正造作者是自己。我們造業的時候,都是以衆生爲對境才形成的。現在要消除這些罪業,當然也要靠衆生的力量和因緣,現在我們要將一切罪業清淨的話,就要對衆生慈悲、發菩提心,無私地付出,才可以消除無始以來所造作的罪業。所以說,清淨業力要依靠衆生,我們是靠衆生來救渡自己的啊!

  

《大圓滿前行 第六章 因果不虛 第一節 十不善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