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 第八章 依止善知識 第叁節 1 最後學習上師的密意

  第叁節1:最後學習上師的密意

  當我們明白最初如何觀察具德的上師,也知道期間如何依止上師的心態和方法之後,身爲弟子,要毫無疲厭,不厭其煩,以大信心和大精進,盡量去了解上師的密意,一心住于上師聞思修無量的功德之中,就像天鵝依于勝妙的水池一樣,悠遊其上,而不攪混湖水;又像蜜蜂飛入花叢之中,吸取花蜜,取其精華之後飛去,而不損壞花朵一樣。

  真心想修行的弟子,如果自身已經具足學習修行的條件,又能遇上殊勝微妙的善知識時,那真是太有福報了!應當不疲厭地向上師請法,當自相續被上師的心相續攝受時,上師聞思修一切無邊智慧福德的加持,就好像將一個瓶子的水,倒入另一個瓶中一樣。一位具德上師深厚的修持與恩德,可以清淨弟子的業力。但是,如果弟子不將上師當作真正的佛看待,也沒有辦法得到上師恩德的加持。

  ◎供養上師之功德遍十方

  如果弟子能對上師有一點財物或生活用品的供養,或是做一些讓上師身心感到愉悅的事,自己的功德也會隨著上師所作的威德而廣大遍布。皈依和累積一切資糧最殊勝的對境,莫過于上師。尤其當上師灌頂、說法時,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大悲和殊勝的加持,都融入了上師的意念中,上師和諸佛菩薩無二無別,而我們對上師所做的供養功德,會隨同上師的功德一樣普及十方啊!所以,累積無上福田和資糧,沒有比供養上師更殊勝的了!

  ◎視具德上師如真佛

  當我們修任何法門的時候,雖然在生起次第觀修的外在形象是某個法門的本尊,但所有本尊的內在本質,是自己具德的根本上師,如果有這種認知的話,修行可以很快得到加持;在修圓滿次第的時候,只要對自己的根本上師具有無比的信心和恭敬,就可以融受上師的加持力,這時自相續就會生起上師心相續中所有證悟的智慧。修生、圓次第,一切妙道的本體,全是上師的本性,所以,一切經典續部都說,具德上師就是真佛。

  不論具德上師如何尊貴,在現實世界中,上師是以人的形象,爲我們講法,我們要盡可能在意念上,將殊勝的根本上師,當作真正的佛來看待。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將上師當作真佛想,只當一般世人看待的話,上師在世的時候,不好好盡心供養,也沒有懇切的恭敬心,甚至對上師所傳授的教法,也不放在心上如法修行,等到和上師的因緣結束了,才拿上師的法相來膜拜祈求,對人誇耀自己是上師這一脈的傳承,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自己平時不依教奉行,到了臨終時,希望上師能在中陰期間來引領,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爲這需要平時對上師,具有非常強烈的恭敬心和大信心,才有可能與上師的大悲心相結合,而得到救度。如果你心中沒有恭敬心,不相信上師的話,上師有多麼尊貴殊勝,都不可能來救你啊!

  ◎菩提心爲無上功德相

  雖然我們要尋找的是具足一切功德的上師,但是,在所有德相中,最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菩提心。具有大菩提心的上師,所傳的正法必是大乘之法,必會帶領弟子走上正道,成就今世和來世的功德;如果沒有具足菩提心,那麼,這位上師就很容易被私欲牽動,不但無法調伏自己,更無法調伏弟子的心性,所傳的法,不管外在看起來是多麼殊勝微妙,最後都是爲了增長自己現世的權勢和利益而已。

  所以,觀察上師時,如果他的心相續中真正充滿了菩提心,就要去依止他,至于他的外相如何,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如果一位表面上看來好像很厭離世俗,外相上很有威儀,又很專心修法,但是內在卻沒有具足菩提心的人,是不應該去依止的。現在有很多擅于僞裝,聰明絕倫,狡詐多計的人,冒充大成就者,爲人師表,實在很難讓一般信衆分辨啊!

  ◎和上師的妙因緣

  不管時代怎樣變化,發願依止生生世世和自己有緣的上師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只是一聽到這位上師的名字,內心就會激動無比;或是一見到上師,一聽到上師的聲音,就會汗毛聳立,心生歡喜或自然落淚,生起無與倫比的信心的話,這位的的確確就是你生生世世依止的上師了,那就可以不用再觀察了。如果自己沒有宿緣福報,就沒有機會遇到賢妙的上師;如果自己的心地不清淨,就算有緣遇到了真佛,但看不到他的功德,也沒有用啊!

  ◎模仿上師

  我們學習佛法之前,對于某位上師的言行詳加觀察,已經決定依止之後,就不應該再繼續觀察來批評過失。如果依止了上師,還不斷挑剔上師的行爲,就會有很大的過患。弟子依止上師之後,應當完全依據上師所教授的義理,實際從事修行。所有一切實修的訣竅,就是模仿上師。從模仿上師中,可以得到善巧圓融的智慧。一位具德的上師,就是弟子們活生生學習的榜樣,因爲,過去所有的修行者都是模仿佛菩薩的行徑而成就的;弟子模仿上師,雖然不能完全和上師的成就一樣,也一定具有上師的功德,和上師相去不遠了,就好像做蛋糕或餅子,將揉好的面粉,倒在同一個模型裏,做出來的形狀差不多。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