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2:舍無量心
「舍」,是舍下對仇敵的怨恨,對親友的貪愛,對一切人事物的執著,對于曾經在輪回中作過我們父母的衆生,生起沒有分別、平等的慈悲心。
◎平等舍
「舍」,可稱做「平等舍」。因爲只講「舍」的話,很難明白「舍無量心」的真義;如果講「平等舍」就比較容易了解了。因爲,慈悲是修行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發心,而平等舍的無量心,是讓我們航向慈悲大海中最正確善巧的方法;有了平等舍之心,修慈心、悲心和喜心時,才能無量無邊,平等饒益一切衆生,不受個人喜怒哀樂偏頗執著的限製。所以觀修四無量心時,一定要先從「平等舍」開始修起,才能達到真正無執的慈悲。
要做到無執的慈悲,就是修「平等舍」——「願一切衆生遠離愛、憎、住平等舍」。「舍」是「放下」,「放下」對一切人、事、物「好」及「不好」的「執著」,對衆生平等看待。
一.如何學習「平等舍」
剛開始練習「平等舍」的時候,可以找一個道場或是佛堂等比較清淨的地方,聽聞佛法,參與共修。因爲受到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加持時,會有法喜的覺受,所以,如果我們遇到不喜歡的人,就將這種覺受拿出來運用,發出慈悲心來對待他,這樣慢慢來訓練自己。
首先,我們可以由自己最討厭、最嗔恨的人做起,將他們轉化成和我們沒有利害、喜惡關系的一般衆生,對境不起嗔心;然後想想這些衆生,在過去生生世世輪回中,和無數衆生一樣,都曾作過我們的父母親,和今生的父母一樣愛護我們,這樣去想的時候,對我們所喜歡、所厭惡的和我們沒有關系的一切衆生,都會生起同體大悲,平等去看待。如果一時沒有辦法生起平等大悲,就要不斷重複這樣去想。時時這樣去想,就會從內心慢慢放掉對敵人的嗔恨心,放松對親戚朋友過度的貪戀,讓貪愛和嗔恨的強度,慢慢平緩下來,以至終能以平等心,歡喜對待每一個衆生。
二.無明的舍
修習平等舍時,內心是涵蘊著無盡的慈心和悲心的,如果「平等舍」中沒有慈悲,就會形成所謂的「無明舍」。「無明舍」是什麼呢?持「無明舍」心態的人,沒有慈悲心,認爲既然衆生平等,那麼,所有的親戚、朋友仇人等等,和他都沒有關系,衆生的生死解脫不關他的事,以表相的不貪、不嗔的無明概念,將一切衆生一視同仁地舍棄,這就誤解「平等舍」的意義,這是不正確的想法。
◎親仇業緣不定
要明白平等舍的無量心,要先認知「世事本無常」的觀念。因爲無常,所以一切現象都在變化。親人和仇敵,和我們不會是永恒的關系。你無法確定一個人是否永遠是你的敵人?永遠是你的親人或朋友?親仇關系在無常中時時轉換。如果我們明白親人仇敵和我們之間的業緣,就會減少愛恨交織的執著。
以輪回和因果來看,今生我們所貪戀疼愛的人,可能前世是我們的仇敵;今生我們討厭的人,可能過去世是我們最親愛的人。我們常常以爲,親人和我們所喜歡的人一定會愛護我們,幫助我們;仇敵或我們所討厭的人會傷害我們,其實並不一定。這些好壞狀況通常都是依據個人喜惡標准而定。這些認定標准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呢?當然不是。如果以佛法業緣的關系來講,前世我們曾經虧欠過的人,有時會轉生爲我們今生的小孩和後代的子孫,變成最親的家人或朋友;而過去世我們沒有虧欠的人,這一世的關系和我們比較疏遠,這是因爲沒有業債的關系。
一.口食父肉石打母
印度的迦旃延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一天中午,有弟子請他去應供。他過去托缽應供的時候,在路上,看到有一個女人,懷裏抱著一個小孩,嘴中吃著剛釣上岸,被烤熟的魚;她吃完魚肉以後,把魚骨頭丟到地下。這時,有一只狗跑過來,吃她丟下的魚骨頭,那個女人看了很不高興,就拿起一塊石頭打那只狗。
迦旃延尊者看到這個情形,一下就笑了出來,跟隨在後面的出家衆覺得很奇怪,平日端嚴肅穆的尊者,爲什麼現在忽然笑了起來呢?就問他說:「大師,你爲什麼這樣笑呢?那女人打了狗,應該要對那只狗慈悲才是啊?」
于是,迦旃延尊者講了像詩一樣的四句偈:「口食父肉石打母,懷抱仇殺之怨敵,爲妻啃食夫之骨,輪回之法誠堪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個女人口中吃的魚,過去世曾經是她的父親;她用石頭打的狗,過去世曾經作過她的母親;她胸中懷抱著的小孩,是她前世所殺的仇人,因爲惡業所造的業緣,現在要她還債。她過去世的母親投胎爲狗,啃著她父親所轉生爲魚的骨頭,妻子貪戀丈夫,就好像狗貪戀魚骨頭的業緣一樣。迦旃延尊者覺得世間輪回之法實在很好笑,所以笑了出來!
由這個故事可以知道,她的父親死了以後轉生爲魚,她的母親轉生爲狗,前生被自己殺掉的仇人,現在變成她的小孩,要她費盡心力來照顧。可是不明白因果業緣的人,怎麼知道呢?所以,如果了解因果和業緣不可思議,對一切衆生實在不需要有任何親疏、愛恨、喜惡和好壞的分別啊!
你們可以看看自己的小孩,就知道他和你有什麼業緣。有的孩子一輩子向你索取,一直伸手向你要、要、要到你老爲止;你則不斷的舍,不斷的給,他還是理所當然不斷向你要,要到他自己當了父母親以後,他就開始要還他自己的債。他的兒女和他以前一樣,一直向他索取,他就不斷向下付出喔!最親的人不斷向我們索求的時候,我們都會拼命地給。可是如果是外人向我們不斷要求,我們就會生氣了。所以說,輪回中的業緣,從外表上看,是看不出真相的。
二.藏王赤松德贊之女蓮花光
以前有一位很有名的藏王赤松德贊,他曾經把蓮花生大師迎請到西藏弘法。他有個女兒叫做蓮花光,在十七歲的時候就往生了。往生的時候,國王請蓮花生大師做超度,超度完之後,國王請問蓮花生大師說:「我女兒應該是非常有福報的人,宿業清淨,能生爲王室的公主,而且能夠見到像真佛一樣的您,可是竟然那麼年輕就往生了,看來又好像沒有福報似的,請大師指示!」
蓮花生大師回答說:「你的女兒不是因爲宿業清淨而生在皇室,也不是因爲有福報而由我來超度。」國王說:「到底是什麼因緣呢?」蓮花生大師就告訴他過去世的因緣。蓮花生大師說:「過去世我蓮花生大師、大堪布菩提薩埵和你赤松德贊叁個人,曾經一起蓋一座夏容卡秀佛塔(尼泊爾的波達塔,是名聞世界的一座大佛塔)。我們在蓋那座佛塔時,你的女兒蓮花光當時是一只毒蜂,叮在你的脖子上,你一不小心,一巴掌打死了它,由于這個命債業緣關系,現世投胎做你的女兒。她以夭折讓你産生很深的傷痛,要你償還這個業債。」赤松德贊國王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也會因爲業緣而生出這個後代,要他償還業債,何況我們一般凡夫呢?
由此可知,我們欠衆生的業債,往往是利用和我們很親近的關系來償還的。不管是冤家,或是親友,多半是債主喔!業力上的債主往往是真正的近親。所以,對于現世我們貪戀、喜愛,或是討厭、痛恨的人,真的很難還原和我們關系的原貌。所以說,喜惡愛恨是沒有絕對的!
叁.親仇之間
有時,當親人生活得很快樂,很健康,平安順利,或飛黃騰達的時候,我們會爲他們高興,會覺得很放心;如果他們痛苦或不如意時,我們看到他們受苦,心裏覺得比他們還苦,但他們卻認爲我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反之,如果我們在生活上遇上困難,想請他們幫助時,他們有的卻吝于付出。現在社會上有些人,有時會爲了錢財,殺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或兄弟姊妹,這樣的人很多。而有的人會因爲家人之間過度纏黏束縛,往往爲了滿足親人的欲望,想方設法,不擇手段,拼命追求名利,無形中累積很多罪業,阻礙修習正法的機緣,沒有辦法修行,這樣的親人所造成的傷害,如同仇人一樣,不是嗎?
四.逆增上緣
有時,真正願意爲我們付出的人,反而是一些和我們沒有什麼特別關系的人,甚至是我們所認爲的仇人。事實上,這些人不一定把我們當敵人看待,也不一定會傷害我們。有時候只要用一些恰當的溝通方法,或是善巧的語言,很快就可以盡棄前嫌,變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親人,幫助我們。
仇敵和魔難對我們的傷害和打擊,有時也會帶給我們非常多的福報。很多人因爲遭受現實生活中的災難和逆境而成熟,比如,經曆感情上的挫折,家庭關系的破裂,生離死別的痛苦,或是身體受重病折磨,事業的失敗等等,爲了要超越這些深層的痛苦,而激發出無比的力量,從這些逆境中,向上增長出前所未有的智慧,反而會帶來非常多的功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逆增上緣」。
有些人在今生一直沒有機緣遇上佛法,卻在逆境來臨時,爲了想要脫離痛苦,而産生對世俗的厭離之心;有了對世俗的厭離心,就會想要出離輪回,要出離輪回的解脫之道,就只有依靠佛法僧叁寶,因而趨入佛門,學習佛法,這時就會開始帶來很多的福報。因逆境沖擊,反而增長智慧和心的力量,所以我們不得不感謝帶來逆境的人,感謝那些背叛我們的朋友、騙取我們錢財的人、傷害、打罵或背棄我們的人,兩舌或惡口挑撥是非的人,甚至給我們帶來病痛的病毒等等,這些痛苦的因素,到最後都變成對我們最有意義的衆生。
反過來看,因爲對朋友、親人們過度貪愛執著,我們會順應著他們,眷戀世俗的安樂,追求名聞利養,這種因緣到最後會讓我們累積更多的惡報,種下墮入惡趣的種子。今天我們認爲最親的親人,明天可能會爲一件小小的事情,馬上反目成仇。以前的時代,大家講求倫理道德,大部分的人都很孝順,現在情形不一樣了,倫理道德都顛倒了。當父母年紀大了,很多人不親自照顧,把父母放在養老院裏。有些人移民世界各地,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親在哪裏,連父母親的長相也忘記了,這種人也很多。孰親孰仇,實在沒有辦法用好與壞來分別。
所以,對于我們從小習慣學會對親人與敵人的二分法,現在必須要重新調整,要以具有慈悲的平等舍來看待了!但是,這並不是要你離棄自己的親戚朋友,也不是要你一廂情願地親近怨恨你的仇敵,而是要在內心中放下對他們愛恨的執著;對所有一切衆生,不分親疏遠近,愛人或仇人,一律都視作現世父母,以慈悲心不斷反複來練習平等舍心。
《大圓滿前行 第十章 發殊勝菩提心 第一節 2 舍無量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