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 第十章 發殊勝菩提心 第一節 3 慈無量心

  第一節3:慈無量心

  我們修「舍無量心」之後,以一切衆生爲慈無量心的對境,將「平等舍」,運用在大慈之中,就像父母出自天性保護子女一般,不管子女怎樣不孝敬父母,常常有叛逆的行爲,作父母的還是一樣地疼愛子女。修行慈無量心,就是練習把衆生當作自己的兒女一樣。不論是仇敵或最親愛的父母、兄弟姊妹、最疼愛的孩子、最好的親戚朋友,都一律平等看待,希望他們每個人和自己一樣,都能得到平安和快樂,享用種種的舒適與方便,我們對衆生要不斷這樣去想。

  

  ◎慈身業、慈語業、慈意業

  修慈心時,我們在身、口、意的行爲上,要記得對衆生慈祥柔和。佛經上說「慈身業、慈語業、慈意業。」身體的舉止,口中的言語,都要慈愛祥和。《入菩薩行論》說:「眼看衆生時,應真慈視之。」佛經上說:「反目視聖者,將墮入地獄。」身體的一切威儀,應溫文儒雅,寂靜調柔,不要傷害他人;口中應講出令人悅耳怡人的語言,不要諷刺輕蔑他人,不要惡語毀謗傷人;意念要清淨,常存利益他人之心,要常常心想:「願我生生世世不損害任何衆生,連一根汗毛都不要傷毀。」

  平時,對自己的家人、傭人、部屬,或是家裏養的動物,不要毆打、謾罵或鄙視,應和顔悅色,仁慈以待,讓他們安心生活。對于世俗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要常常起慈心,爲他人著想。如果因爲自己有權有勢而藐視侮辱別人,以後惡業成熟的時候,也會淪爲他人的奴仆。所以對于比自己低下的人,應該更加慈愛。有些人以爲爲了維持生計,可以殺生,但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因果是曆曆不爽的。

  

  ◎孝順父母

  尤其對自己的父母和久病臥床的人,更要盡身口意,照顧他(她)們,讓他們感到歡喜滿意。阿底峽尊者說:「如果能好好對待遠方來的疲憊客人、照顧久病臥床的病人、伺候自己年老的雙親,就等同實修空性大悲一樣。」如果,子女在父母年邁時,還常常違逆父母,不尊敬父母,讓父母親傷心的話,這種罪過是很大的!

  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爲了報答母親的恩德,還前往叁十叁天,爲母親講經說法。佛經上說:「如果子女能將父母親扛在左右肩膀上,環繞整個大地,這樣承待父母,都不足以報答父母的恩德,只有想辦法,自然地讓父母的心進入正法的人,尚能報答父母之恩。」所以,我們要常常用柔和的身、口、意來奉養父母,承歡父母,照顧老人家,讓他們慢慢地願意趨入正法修行。蓮花生大師說:「不要令老人家憂心,要恭敬愛護。」

  總之,我們修慈無量心,要學習像母鳥呵護小鳥一樣,舉手投足,起心動念,都要柔和慈祥,才能利益到衆生,不讓衆生起煩惱心,讓所有衆生都感到慈愛與溫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