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 第十章 發殊勝菩提心 第一節 4 悲無量心

  第一節4:悲無量心

  「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是分開講解的。大慈心主要是給予一切衆生慈愛與安樂,而大悲心是因爲知道許多衆生受衆苦逼迫,內心發出強烈想救度衆生遠離痛苦之心。我們常常將慈心與悲心,合稱爲「慈悲」,是希望衆生得樂、離苦的意思。

  ◎廣修大悲

  當我們親愛的家人或朋友,面臨疾病、死亡,或是種種極大的傷害時,我們會想方設法,盡力讓他脫離痛苦,這種悲心不用別人強迫,自然而然就會發出來。如果我們將這自然的悲心,擴及一切衆生,想想受到各種天災人禍橫死或受傷的人,想想受無情病痛折磨的人、精神異常的人、犯罪累累的受刑人,或是在屠宰場、菜市場中,即將被宰殺,發出淒厲哀嚎叫聲的豬、羊、牛、雞等等動物,這些苦難的衆生,他們正遭受劇烈的痛苦,無助地面對悲慘的命運,其實他們就像是今生辛辛苦苦養育我們長大的父母一樣,想到這裏,我們的心是會多麼悲傷,多麼難受,眼淚都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雖然他們現在不是我們今生的父母,但是,在多生累劫中,他們過去世一定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親,他們現在因爲惡業而承受惡果,實在很可憐,我們應該以這些造惡業的衆生爲對境,修悲無量心。

  接著,我們應當再以地獄、餓鬼道等等衆生爲修悲心的對象,專心觀想他們都是自己過去的父母親。最後觀想遍滿叁界六道所有的衆生,因爲造作深重的惡業,不斷受無邊的痛苦,非常可憐!如果他們能改善惡習,就能遠離痛苦,得到清淨的快樂,修行究竟圓滿的果位,那該有多好!

  我們這樣反複觀想修習,可以先由一位受苦的衆生開始觀修,再往外擴大到一切有情衆生,否則,心念不專一,容易散亂。我們不斷這樣去修,慢慢就會從心裏真正發出大悲心來了。

  

  ◎變質的出家衆

  現在是五濁充斥的惡世,佛法已屆末期,真正具大悲心的人實在太少了。一般來說,身爲上師或出家衆應該是最慈悲的弘法者,是衆生的依靠和學習的榜樣,可是現在已經慢慢變質了,有些出家衆對衆生所造成的傷害,比世俗人還嚴重,這是值得出家衆警惕,也是信徒們要注意的啊!

  上師和僧衆們應是衆生的依怙,是衆生的皈依處,是救護衆生的人。可是往往有些施主,因爲受鬼神的侵害,請僧衆驅鬼,其實這些受苦的鬼道衆生因爲惡業深重,無法超脫,很是可憐;如果能以佛陀的大悲心和善巧方便來開示,斷除他們的惡業,將他們的神識,引到清淨的刹土,這種以慈悲爲懷來降伏是可以的。可是有些上師和僧衆,隨施主的意念,用貪心和嗔恨,不斷驅逐鬼神,不但趕不走,也無法調伏他們。我們身爲內教徒,是釋迦牟尼佛的追隨者,不應該貪圖供養,毀損神聖的叁寶,否則就會相互引入地獄啊!我們應該常懷謙卑,精進修持大慈心和大悲心,就算沒有表面上誦經度衆的佛事,也沒關系!

  

  ◎大悲心爲法中之法

  《攝正法經》上說:「若欲獲佛果,學多法不成,唯當學一法,何爲此一法,即爲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獲諸佛法,了如知掌矣。」想要成佛的人,不需要學太多的法門,只要學習一個法門就夠了,那就是修大悲心。真正具有大悲心的人,明了一切佛法有如看自己掌上的手紋一樣清楚!

  如果我們悲憫受苦的衆生,心中産生真正強烈慈悲心的同時,嗔恨心就不可能存在。在悲無量心之中,因爲有平等舍的心,也不會過度執著自己所喜愛的對境,世俗的貪念自然會減低。嗔恨和貪念消減之後,有時候會出現比較偏差的現象,就像無明舍一樣,認爲既然不貪戀親友,也不要嗔恨敵人,那就任由他們,把他們放在一邊,不必將他們導入正道,這種心態不是真正的平等舍,也不是真正的慈無量心與悲無量心。

  西藏有句話形容陷入這種情形的人:「如果佛陀在天空中飛,這種人看了不會産生一點虔誠敬仰之心;如果衆生的腸子已經暴露在外面,他也沒有什麼感覺!」雖然乍看起來好像是一種平等心,沒有什麼分別,但卻是一種麻木不仁的心態,這樣會墮入無明愚癡之中。我們不想處在無明的黑暗中,就必須要明白正確的義理,慈悲平等對待一切衆生,希望衆生都離開痛苦,得到快樂。

  

  ◎無著大師修彌勒菩薩

  消除罪障最快的方法,莫過于對叁界一切衆生,發出真正的大悲心。有了大悲心,清淨業障就非常之迅速。

  

  一.無著與世親大師

  以前,印度的佛法極爲昌盛,後來因爲外道的勢力進入了印度,大規模迫害佛教徒,曾經叁次摧毀佛教。因爲佛教徒以慈悲忍辱爲上,不與爭戰,所以很多佛教徒被殺,寺廟也被燒毀,佛法從此在印度沒落下來。之後,便很少人能真正闡釋經律論叁藏中,關于律藏和論藏的部分。

  那個時候,有一個比丘尼,叫做明戒。她當時發心要將佛法興旺起來,特別想提倡叁藏中的「論藏」,也就是「阿毗達摩」。可是她身爲女衆,自認本身沒有什麼能力,于是,她發了一個非常強大又特別的善願,想以破戒結婚的方式生下小孩,來弘揚佛法,讓佛法得以興盛廣大。

  于是,她和一位皇室的成員結婚,生下第一個小孩,就是後來的無著大師。在印度,無著大師在佛法上的成就,地位和龍樹菩薩是相提並論的。另外,她又和另一名婆羅門男子,生下她的第二個小孩,這小孩就是後來的世親大師,世親大師先進入小乘學佛,特別擅長小乘的《俱舍論》

  這兩個小孩長大以後,問他們的母親,應該如何繼承父輩的事業,她便告訴他們說:「我生下你們,並不是要你們去繼承父業的。」因爲她大兒子的父親是皇室的成員,小兒子的父親是婆羅門的種姓,依照印度古時候的傳統,父輩們做什麼行業,兒子就要世襲。于是,她接著說:「我之所以生下你們,是要你們好好修行,深入經藏,弘揚佛法。所以,你們兩個現在應該開始去學習佛法。」作弟弟的世親大師就到喀什米爾,去找當時小乘佛教裏最有名的集賢大師,學習論藏。

  

  二.無著大師于雞足山苦修

  作哥哥的無著大師則來到中國雲南的雞足山,想面見彌勒菩薩求法。他在雞足山上,苦修閉關了六年,在六年間,居然連一個好夢和征候都沒有,他非常難過,認爲自己未來一定不會有什麼成就,就決定下山回家去。

  當他走在路上的時候,看到路旁有一個人,手上拿著一根鐵棒和一片軟軟的棉布,用布不斷摩擦鐵棒。他問那個人:「你爲什麼要這樣做?」他說:「我要用布把鐵棒磨成細細的針,來縫衣服。」他想了想:「世間上的人怎麼那麼愚昧?假如這麼粗的鐵棒,真的可以用棉布來磨成針,可能也要花上一百年的時間,到時候這個人不知道還在不在人世啊!」但是他轉念又想:「世間上的人對這麼愚昧的事,都這麼努力的話,我爲了修行,成就正法,爲什麼沒有他們這樣的勇氣和耐心呢?我下的功夫實在太少了!」他想到這裏,認爲自己應該要回去山上繼續修行。所以,他又回去了。

  他回去以後,繼續苦修了叁年,還是沒有任何成就的征候。他認爲自己還是沒有能力修下去,于是,又下山去。在日正當中的時候,他來到了一座大山的山邊,看到有一個人手上拿了一根鹫鳥毛,一會兒在水中泡泡,一會兒往山壁上擦擦,他看了覺得很奇怪,就問那個人說:「你在做什麼呢?」那個人說:「每天早上,當太陽從東方升起來的時候,因爲這座山橫在這裏,擋住陽光,每天要等很久,陽光才照得進我的家。所以,我想用這根毛擦掉這座山,把山磨平,這樣,山就不會擋住陽光,每天早上陽光可以早一點照進來!」他聽了又想:「喔!世俗的人真的非常愚昧,這樣不可能的事情,他都肯下工夫去做,那我實在是太慚愧了!」于是,他又折返,回到山上去修行。

  無著大師在雞足山再繼續修叁年,前前後後,整整修了十二年的時間,最後,他還是沒有任何證悟的覺受。這次,他真的無法修下去了,他下定決心,下山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絕對不會再回到雞足山了。于是,他就折回印度。可是,當他走到半路的時候,看到一只母狗,兩條後腿都殘廢了,擡著頭,拖著後半身,瘋狂地對他亂叫,想要咬他的腳。他往下一看,這只母狗下半身的肉都已經腐爛發臭了,而且爬滿了非常多的小蟲,在啃食它的肉。

  他想:「衆生多可悲啊!這只狗的下半身都爛成這個樣子了,還能生起嗔恨心來咬人!」所以他打從心底,對這只母狗産生非常強烈的慈悲心,想要幫助這條狗。于是,他拿了一把刀,把自己大腿的肉割下一部分,頓時血流滿地;他把肉放在地上,布施那條狗。接著,他想,如果用粗糙的手去捉狗身上小蟲的話,那些小蟲一定會被捏死,所以他想用自己的舌頭,將狗身上的那些小蟲舔出來,這樣才不會殺死它們。因爲狗的下半身已經爛得化膿,發出惡臭,他就閉住眼睛,很慈悲地去舔這只狗爛掉的肉。當他往下一伸出舌頭的時候,舌頭沒有碰到狗兒,竟然舔到地上,他擡頭睜眼一看,那只狗不見了,眼前居然站著金光閃閃的彌勒菩薩。

  

  叁.障淨現彌勒

  他擡頭看到彌勒菩薩時,第一句話就說:「您的慈悲心好小啊!我修了您修了十二年,您到現在才出現!」彌勒菩薩說:「自從你開始修我,我一刻都沒有離開過你,不是我的慈悲心小,只因爲你的業障太深重,無法看到我。」彌勒菩薩將無著大師前面遇到的事情,包括想用棉布將鐵棒擦成針,想用很漂亮的羽毛擦掉大山,以及剛剛遇到的那只爛掉後腿的母狗等事件,全部一一講出來,原來這些都是彌勒菩薩的幻化。他說:「隨著你業力的減輕,你才看得到母狗,最後因爲你發出強烈的大悲心,你的業障從根本上消除了,所以現在才能看到我。不是我的慈悲心太小,而是你過去的業障太深重了!」

  接著,彌勒菩薩對他說:「如果你不相信,請你背著我,在這城市中走一圈,看誰能看得見我?」于是,他將彌勒菩薩扛在肩膀上,在市集中繞,邊繞邊喊:「你們看看我肩膀上有什麼東西?」人人都認爲他精神有問題,腦筋不清楚,都對他說:「什麼東西都沒有啊!」可是當他走到城邊時,卻有個罪業稍微清淨的老太婆說:「咦!你肩膀上背了一個下半身爛掉的狗屍啊!」這時候,無著大師才深信不疑。

  後來彌勒菩薩把無著大師帶到兜率天,爲他講授《彌勒五經》,這就是現在大家熟知《現觀莊嚴論》、《莊嚴經論》、《實性論》以及《辨法法性論》、《辨中邊論》五論,通常稱爲《彌勒五論》或是《慈氏五論》,爲什麼不把它稱爲經呢?因爲一個時代不能有兩個佛同時並存傳法,所以雖然它是《彌勒五經》,但一般稱爲《彌勒五論》,這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傳予無著大師的。

  無著大師在兜率天只逗留叁個時辰,回到人間時,卻已經整整過了叁年。他回到人間以後,就開始傳揚大乘佛法。因爲他的弟弟已經進入了小乘,所以他就慢慢引度弟弟來學大乘法,後來他持唯識論的理念,成爲一代唯識論宗師。

  

《大圓滿前行 第十章 發殊勝菩提心 第一節 4 悲無量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