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她講述了爲供養法勝菩薩而賣身的經過。
商主之女繼續問:“對他作如此承事,會得到什麼功德呢?”
常啼菩薩告訴她:“法勝菩薩能宣講一切菩薩的善巧方便及智慧波羅蜜多,如果依此修學,會有兩種功德:一能獲得具足圓滿功德的佛果,二能將此妙法如意寶分享給一切衆生。”
(對有智慧的人來講,這兩點非常重要。我們求法的目的是什麼?有些人根本不懂,其實從長遠來看,就是這兩點。當然,暫時想身體健康、生活快樂也可以,但這並不是究竟目的。)
商主之女由于前世的善根,聽聞空性之義後,汗毛豎立,歡喜如狂。她深爲感動地對常啼菩薩說:“就是爲了那些功德中的其中一分,舍棄恒河沙數身體也值得,更何況是這一個身體了?(我們學的時候也要這樣想:就算是爲獲得空性法門的一分功德,恒河沙數的身體也可以舍棄,更何況其他身外之物了?)但是,請您不要令自己遭受如此痛苦,供養法勝菩薩所需的一切資具,我來給您。並且,我也想與您結伴前去法勝菩薩處,也希望得到那些功德,增長善根。”
(她是常啼菩薩路上遇到的順緣。就像我們有些道友,計劃來學院的時候,路上碰到一個人,那人說:“沒事,你到那邊好好出家、好好修行,我可以供養你。但你一定要帶我去,不能舍棄我,我也要跟著你。”)
此時,帝釋天王也現出了自己的身相,對常啼菩薩說:“我是帝釋天,爲了觀察你的意樂而來。你需求什麼,我可以拱手奉送。”
常啼菩薩說:“我不需要其他什麼,請賜給我佛陀的無上功德。”
帝釋天說:“這不是我的境界,實在無能爲力。”
常啼菩薩又說:“那請賜給我智慧波羅蜜多。”
帝釋天回答:“這個願望我也沒辦法實現。要不,我幫你把身體恢複如初吧?”
常啼菩薩說:“我的身體要完好無損,不需要您費力。依靠真實谛的加持,我自己就可以做到。”他隨即說:“但願以諸佛不退轉授記之谛實,與我自己堅定不移之殊勝意樂的真實谛以及此等真實語,使我的身體恢複如初。”話音剛落,他的身體便與從前一模一樣了[7]。這時,帝釋天也不見了。
于是,常啼菩薩與商主之女一同來到她的家中。商主之女請他在門外稍等,自己先進去跟父母禀告,並請求道:“我需要金銀財寶、大象、花鬘等各種供品,而且要跟常啼菩薩一起前往東方,到法勝菩薩那裏求智慧波羅蜜多。”父母聽後很驚訝,忙問常啼菩薩到底是什麼人。商主之女就把事情前前後後詳細講了一番。她父母也是有善根之人,聽後非常贊歎,說:“你想拿什麼就拿吧。但是有一個條件:我們兩個也要跟你們去。”就這樣,商主一家叁口及五百侍女、諸多隨從一起坐上馬車,隨常啼菩薩浩浩蕩蕩地奔赴東方。
(他們家還是很好,不像漢地的個別道友,求父母答應比登天還難。尤其是女衆,在求法的過程中,也像常啼菩薩一樣哭得特別多:首先家人不同意,哭了很長時間;中間找不到上師,哭了很長時間;找到以後買不到房子,哭了很長時間;買到房子以後,冬天特別寒冷,又哭了很長時間……相比之下,在城市裏學佛的道友,沒有來學院求法的道友哭得那麼多。當然,你們也會因家人反對學佛而哭,單位工作忙碌而哭,生活壓力沈重而哭,也有各種各樣的痛苦。
不過學佛的痛苦,跟世間的痛苦比,還是有差別。有時候我去外面傳法特別累,身心特別疲憊,但一想到這能將佛法傳遞給別人,或者自己可以求到法,痛苦當下就消失了。所以,心的力量非常非常大。就像我昨天去一個很遠的寺院開示,早上六點鍾出發,中間講法並見了很多人,晚上兩叁點才趕回來,一路上特別困、特別累。但當時我想:“這不是爲了自己的生計,也不是爲了名聲和地位,而是想把這麼好的佛法一點一滴傳給衆生。”一生起這樣的念頭,就覺得渾身有勁,勞累一掃而光。所以,你們在求法或弘法的過程中,倘若遇到一些痛苦,用佛法來安慰自己很重要。)
當他們一行人來到香積城時,遠遠望去,見到法勝菩薩正在爲成百上千的眷屬講法。見此情景,常啼菩薩獲得了比丘入定般的安樂。衆人立即從馬車上下來,披上最莊嚴的衣服,步行直往法勝菩薩那裏去。
(原來我見到有個居士,她准備見上師時,首先要打扮半天,十個指頭戴滿金戒指、銀戒指,然後一個個手镯、一層層衣服要佩戴齊全。她是少數民族的,說:“按照我們的民族習慣,必須穿戴最漂亮的衣飾,以最好看的樣子拜見上師。”然後她就像演皇後一樣,戴著五冠帽去見上師。呵呵,現在看來,這也是有佛經依據的。)
在途中,他們見到一所七寶組成的宮殿,由紅色栴檀嚴飾,各種珍珠璎珞覆蓋,四方安置四盞如意寶燈(另說是如意寶珠),四個白銀香爐中燃著的全是黑沈薰香[8]。中央的四寶箧內,放置著一個經函,裏面有用琉璃汁撰寫在金箔上的智慧波羅蜜多,衆多天人紛紛前來供養。常啼菩薩不知道裏面是什麼,就詢問帝釋天。帝釋天說:“這是智慧波羅蜜多,一切諸佛之母,能生一切如來應供正等覺及諸菩薩衆。”常啼菩薩聽後欣喜萬分,很想打開來看。但帝釋天說經函被法勝菩薩用七寶印封著,不能輕易示人。于是常啼菩薩和商主之女、五百侍女等,就將手中所持的供品分成兩份,一份供養般若法寶,一份帶去供養法勝菩薩。
(此處說,般若經典被安放在這個城市最豪華、最莊嚴的宮殿裏。所以,我們有條件的話,也應把般若經典放在最好的佛堂裏、最好的寶箧中,不能隨手扔在一邊。現在很多剛學佛的人,覺得佛經跟報紙、書籍差不多,經常把它到處亂扔,這是不合理的。只有對法本恭敬、尊重,自相續才會得到功德和利益。)
他們來到法勝菩薩的座前,將供品恭敬獻上。奇妙的是,這些供品全部升到空中,變成一個莊嚴無比的寶帳,一直住于法勝菩薩頭頂。常啼菩薩等人見此,生起無比的歡喜心,皆在法勝菩薩面前發了殊勝菩提心,說自己也要求得智慧波羅蜜多,獲得無上圓滿的佛果,並像法勝菩薩一樣,以神通變化利益十方無邊衆生。
之後,常啼菩薩對法勝菩薩講了自己的整個經曆,說路上曾遇到一位如來指路,還見到了很多佛陀。然後他問:“前面見到的諸佛,是從何而來?去往何處?”
法勝菩薩就宣講了《諸佛無來無去品》,告訴他如來不可以色身見,真正的如來是法身,而法身無來無去……常啼菩薩聽後,心住于無所住的境界中,爲酬謝法恩又進行了供養。
到了黃昏,一天的傳法圓滿後,法勝菩薩從法座上站起,回到自己的宮殿,七年中安住于一等持的禅定。在此期間,常啼菩薩等人始終未曾合過眼,也沒有安坐一刻,僅僅以站立、行走兩種威儀度日,一心期盼著法勝菩薩出定演說妙法。
(這個是最關鍵的!爲了求法,我們一定要苦行。有些人不要說七年,就算站了七個月、七天、七個小時,乃至七分鍾,恐怕也不一定忍得了。)
七年即將過去之時,諸天人告訴常啼菩薩:“離法勝菩薩出定宣講正法,還有七天時間。”于是常啼菩薩與衆眷屬一起去對法勝菩薩將要傳法處一由旬以內的地方進行清掃。爲了不起灰塵,首先需要灑水。這時,魔王波旬使所有水都不見了。
(可見,在求法過程中,法越深,魔王波旬越不高興,不順心的事情就越多。有些人閉關修行時病倒;去上師那裏求正法時,路上遇到違緣,只好無功而返;就算已得到了法,也常身體不好、心情不好、被人幹擾,各種各樣的違緣此起彼伏,這都是魔王波旬在搗亂。此時你一定要堅強,要不屈不撓,讓魔王感到羞恥。所以,每修一個甚深的法,肯定會出現諸多不順,這是必然現象,也是自然規律。你們今年聽了《般若攝頌》後,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常啼菩薩見找不到水,心想:“我無始以來流轉生死,數數爲五欲喪失身命,未曾爲正法舍過身體。所以,我今天應刺身出血。”于是他刺破身體的血管,用鮮血灑地壓塵。商主之女等人見此,也刺破各自身體的血脈,灑血壓塵。這時帝釋天將所有的鮮血,用天界的紅栴檀加持,使那塊地變成了紅色。
然後,常啼菩薩及其眷屬鋪設獅子座。商主之女與五百侍女各脫一件幹淨的妙衣,爲法勝菩薩層層敷在座上。
(他們聽了一段《諸佛無來無去品》,聽得不圓滿,就一直等了七年。而現在有些人求法時,常跟上師說:“您現在給不給我傳法?不傳的話,我馬上要走了,票都已經買了!”他們不像常啼菩薩,等了七年,一直站著,也不會說“來不及”。)
一切陳設圓滿就緒之後,法勝菩薩入座,宣講了智慧波羅蜜多。聽到這些法語,常啼菩薩當下獲得六百萬禅定法門[9],同時,親睹了十方叁千大千世界的佛陀尊容。從此以後,他行住坐臥一切威儀都是般若的幻化,甚至做夢時也常常面見如來。據說,現今常啼菩薩在妙音無盡如來座下[10]。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應當體會怎麼樣依止上師。《華嚴經》雲:“爲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諸善知識。”若能如此,便可獲得一切智慧境界,誠如《父子合集經》所言:“若能親近諸善知識,是人即得慧眼清淨。”
常啼菩薩的求法經曆,並不是杜撰出來的,而是真正發生過。當年無著菩薩修了六年後,因見不到彌勒菩薩,對自己很失望,打算放棄修行。他下山後在一家讀了《般若經》,覺得自己苦行不夠,差常啼菩薩實在太遠,于是又回雞足山繼續閉關。
所以,你們有時間的話,最好也讀讀鸠摩羅什翻譯的《小品般若經》,以及玄奘翻譯的《大般若經》。這個故事讀了以後,很多人都會對般若法門、對依止善知識生起歡喜心。當然,前世未與般若法門結過善緣、沒有正見的人,可能對此半信半疑,甚至産生嚴重邪見。畢竟每個衆生的根基都不相同,剛才講法勝菩薩傳法時也說了,有些人聽後已經開悟了,而有些只是在讀誦。所以,聞法受益的程度因人而異,同一個故事對不同人帶來的利益,也截然不同。但不管怎麼樣,希望大家還是能或多或少得到點啓發,對依止上師、精進求法有一種信心!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法勝菩薩雖現爲在家瑜伽士的形象,但因已證悟空性,故可稱爲真正的“比丘”。
[2] 常啼菩薩之所以名爲“常啼”,《大智度論》講了其中的原由,如雲:“問:何以名薩陀波倫(薩陀,秦言常,波倫名啼),是因緣得名字耶?答:有人言其少時喜啼故,名常啼;有人言此菩薩行大悲柔軟故,見衆生在惡世貧苦老病憂苦,爲之悲泣,是故衆人號爲薩陀波倫;有人言是菩薩求佛道故,憂愁啼哭,七日七夜,是故天龍鬼神號曰常啼。”
[3] 《大般若經》中,佛告須菩提:“善現當知,譬如父母唯有一子,端正黠慧,多諸伎能,愛之甚重。其子盛壯,卒便命終,父母爾時悲號苦毒,唯憶其子,更無余念。常啼菩薩亦複如是,當于爾時更無余念,唯作是念:我于何時,當聞般若波羅蜜多?我先何故不問空聲勸我東行去當遠近至何處所,複從誰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4] 《大般若經》譯爲妙香,《小品般若經》譯爲衆香。
[5] 《大般若經》中與此略有不同:婆羅門要的是人血、人髓、人心。常啼菩薩聽後,歡喜踴躍。先持刀刺左臂給他鮮血,再割開右腿破骨出髓,最後到牆邊准備挖心給他。這時候,商主之女出現了……
[6] 蓮師空行母益西措嘉的密傳中說,商主之女是她的前世,她還在釋迦牟尼佛時代當過恒河女神。這樣的聖者,前世對般若法門就有非常深厚的善根,所遇到的善知識完全不相同,聽到的法要也與自己特別相應。
[7] 《大般若經》中與此略有不同:常啼菩薩說自己以谛實語即可令身體恢複。但帝釋天祈求道:“雖然佛的神力不可思議,菩薩以誠心無事不辦,但因爲是我損害了菩薩的身體,故請慈悲開許,讓我來恢複你的身體。”常啼菩薩答應後,帝釋天即現天威,令他的身體平複如故,相貌比往昔更爲端嚴。
[8] 黑沈薰香:沈香。梵語譯爲“無重”或“去心”,分白、黑及赤色叁種。
[9] 《大般若經》說得到六十百千叁摩地門。
[10] 《大般若經》譯爲大雲雷音如來;《小品般若經》譯爲雷音威王如來。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八十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