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節課
思考題
317、通過學習那若巴依止聖者帝洛巴的公案,你有哪些收獲?你認爲這是神話故事嗎?爲什麼?
318、作爲弟子,對上師的教言應當如何對待?請從依教奉行、置之不理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在一生的求學中,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倘若沒有善知識的引導,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力,想通達萬法的實相相當困難,也可以說絕無僅有。所以,恭敬和承事善知識,是獲得開悟的最關鍵因緣。我們爲什麼常說:在學佛的過程中,依止善知識最爲重要?原因也在這裏。
今天接著講下一個公案:
二、那若巴依止聖者帝洛巴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了知,在有緣依止善知識時,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一方面要依教奉行,同時也不能生厭煩心。
那若巴尊者出生于1016年,1100年示現圓寂,是真正出現過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所以,我們看每一個公案時,應該知道是真人真事,通過隨學他的行爲,自己也可以同樣生起證悟,而千萬不能把它當成神話故事或民間傳說。
那若巴尊者是印度的一位王子,從小就有厭世之心,父母害怕他出家,想出各種辦法阻撓,但他仍于25歲舍棄紅塵,剃度爲僧,後成爲那爛陀寺的大智者。
有一天,那若巴專注讀誦經論時,旁邊突然出現一個老婦人,問他是否精通詞句和意義。當他說了解詞句時,老婦人高興得大笑,並手舞足蹈。爲了更進一步取悅她,那若巴補充道,他也了解其中的意義。老婦人轉而落淚,開始大聲哭了起來。那若巴問她爲什麼哭,她回答說:“你說你了解詞句,是誠實的;但說你了解意義,就是在說謊了。”那若巴問:“那誰才懂得其中的意義?”她說:“你去找我哥哥帝洛巴,乞求他教你其中的意義。”說完以後,就消失不見了。
以此因緣,那若巴開始尋找帝洛巴尊者。尋找的路途中,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對此,那若巴的傳記中都有描述。
比如有一次,他路過一條窄徑,一邊是急流,一邊是陡峭的懸崖,中間躺著一位麻風女,沒有手也沒有腳。麻風女說:“要麼你繞路走,要麼就從我身上跨過去。”那若巴見別無選擇,只好從她身上跨過。刹那間,麻風女騰到空中,光環圍繞著她,說:“如果你仍受習性的左右,執著于外貌,你如何能找到你的上師?”景象迅速消失,那若巴昏了過去。
當他醒過來時,懊惱地想:“我沒能認出那就是上師。從現在起,我對每一個人都要恭敬。”于是站起身來,心中祈禱著,踏上了旅程。
走著走著,他又碰見一條發出惡臭的母狗,身上爬著寄生蟲,橫在路中間。他閉著氣,跳過母狗。結果母狗升入空中,現出虹光環,說:“所有衆生本來都是自己的父母,若沒有大乘悲心,又怎能找到上師?當你輕賤其它衆生時,上師如何會接納你呢?”說完,母狗就消失了,那若巴再度昏了過去。
……
中間有很多很多這樣的經曆,全部都是上師的化現,但他一次次都錯過了。
最後,他終于找到了帝洛巴尊者。此時尊者以乞丐的形象在烤活魚,周圍有些隱士見了很不歡喜,他就將這些魚吐出來,一彈指,魚又全部複活,遊到湖裏去了。
那若巴上前拜見,並請求攝受。帝洛巴尊者剛開始沒有答應,經過他的苦苦哀求,才開始攝受他。此後上師無論走到哪裏,都把他帶在身邊,可是一直沒有給他傳法[1]。
後來,他經曆了十二大苦行、十二小苦行。大苦行是一年一次,上師每過一年,就把他“折磨”一番,然後又靜默地坐一年。那若巴見得不到法,特別著急,但也不敢打擾上師。他這樣一年又一年地等著,所以,依止上師的時間比較長。
以前我剛來學院時,在新華書店買過一本《那若巴尊者傳》,裏面也講了十二大苦行。後來還有一個版本,誰寫的記得不是很清楚,是不丹那邊的版本先翻成英文,再從英文翻成漢語。在這個傳記中,詳細闡述了那若巴依止上師經曆的一切苦行,過程描述得比較細致,下面挑幾個稍微介紹一下:
一次,帝洛巴尊者帶著那若巴來到一座九層樓的樓頂上,說:“要是有依照上師言教行持的弟子,他一定會從這裏跳下去!”
那若巴想:“這裏沒有其他人,這話肯定是對我說的。”于是他沒有任何顧慮,從樓頂縱身跳下,幾乎粉身碎骨,感受了無量的疼痛和痛苦。
這時候,上師走到近前問:“痛嗎?”
他回答:“何止是痛,簡直就成了屍體一樣。”
經過帝洛巴尊者的加持,他的身體恢複如初。
一次,上師又將他帶到了一處,吩咐說:“那若巴,生火。”那若巴趕緊依教奉行。
等到火生好了,上師將許多長長的竹竿塗滿油,放在火上烤,然後做成非常堅硬、銳利無比的竹刺,說:“依照上師言教奉行的弟子,也需要經曆這樣的苦行。”說罷,便將竹刺插入他的手指和腳趾間。那若巴的所有關節都已僵直,感受了無法忍受的痛苦。
事後,上師就到別的地方去了。幾天過後,才回來取出那些竹刺。此時,那若巴的傷口流出許多鮮血和膿水。上師作了加持以後,又把他帶走了。
一次,上師說:“那若巴,我肚子餓了,你去討些吃的吧。”那若巴就來到許多農夫正在吃飯的地方,討回滿滿一托巴[2]熱氣騰騰的稀粥,供養上師。帝洛巴尊者面帶笑容,有滋有味地吃著,顯得格外歡喜。
那若巴心想:“我以前跟隨上師做過那麼多事,可從來沒見到上師像這次這麼高興。如果現在再去討,會不會還能得到少許?”于是他又帶著托巴去了。結果發現那些農夫下地幹活了,剩下的稀粥放在原地。他想:“爲了上師,我偷一點也沒事吧。”于是他拿著托巴,舀了一碗就往回跑。
沒想到被農夫們看到了,他們追上來逮住他,不由分說一頓痛打,差點兒要了他的命。那若巴疼得叫苦連天,實在爬不起來,就只好在原地躺了幾天。上師前來爲他作了加持,之後又帶著他雲遊。
這段經曆,有些傳記中也略有不同:上師讓他再拿一點回來時,跟他說:“要是那些人不願給你,就把水倒在食物上;要是大夥追你,就在沙上畫一個水的符號;要是他們還不回去,就揮舞你的劍。”
這國家有個習俗:任何人第二次到別人家乞食,都不會如願。因此,農夫見他又來了,就說“你剛才已經拿過了”,不願意再給他食物。那若巴就把水倒在食物上。接著有人大喊:“這個人把飯弄砸了。”幾個男人聽到就追了過來。
一群人快追上時,他就在沙子上畫了一個水的符號,這裏竟變成一個湖,那些人都過不來。一個老女人此時出現,告訴他們可把湖水弄幹再追。大夥便開始挖地,很快湖水便被弄幹,並追上了他。
那若巴就舞動手中的劍,劍頓時變成一個鐵屋,那若巴躲在裏面。老女人又告訴憤怒的人拿煤炭和風箱來燒。過了一會兒,那若巴實在受不了,只好奪門而出,結果不幸被逮住,農夫們用棍棒和石頭把他打個半死。上師後來對他作了加持,他的身體即恢複如初。
從這個公案可以看出,我們應當以生命爲代價來依止上師。《大寶積經》也說:“汝莫惜身命,持心如金剛,正問諸師道,莫舍正信意。”即我們不要珍愛自己的身命,要護持依止上師的心猶如金剛,一心一意地尋求師道,千萬不能舍棄正信。否則,舍棄了正信的話,依止上師根本不可能成功。
一次,帝洛巴尊者說:“我現在需要許多財物,你去偷吧!”那若巴二話不說,便到一位富翁家行竊。結果被人發覺後抓住,又被打得死去活來。
幾天後,上師來到他面前問:“痛嗎?”
他如前回答:“何止是痛,簡直成了屍體一樣。”
上師作了加持後,又將他帶走。
一次,帝洛巴尊者坐在檀香木的熊熊烈火旁。那若巴上前請法,上師說:“要是我有弟子的話,他一定會跳入火中!”那若巴毫不猶豫地跳了進去,結果全身嚴重灼傷,痛苦難忍。
上師淡淡地問:“那若巴,你是怎麼了?”
那若巴說:“這個由前世業力形成的身體被火吞噬了,非常痛苦。”
上師以手碰觸那若巴,又對他作了加持。
一次,帝洛巴尊者來到一又黑又深、充滿水蛭的潭邊坐了下來,說:“要是我有弟子的話,他就會在這潭上搭一座橋。”那若巴立刻開始建橋。
當他下半身全浸到水裏時,不慎滑倒,成群的水蛭蜂擁而至,咬噬他的身體。大量失血令他虛脫,水灌入傷口,令他産生徹骨的寒意。
上師問:“那若巴,你是怎麼了?”
那若巴答:“水蛭的啃噬令我虛脫而寒冷,我無法控製自己,真是痛苦萬分!”
上師又給他作了加持。
一次,帝洛巴尊者和他走在一片草原上,有個男人背著個包袱,上師說:“去追他!”
那若巴就跑過去。但那人就像幻人一樣越跑越遠,怎樣追都追不到。那若巴精疲力盡地倒在地上,一動也不能動。
上師又給他作了加持。
一次,他們遇到一位大臣,正在迎娶坐在大象上的新娘回家。帝洛巴尊者說:“要是我有弟子的話,就會把新娘拉下來拖走。”
那若巴聽了,就不顧一切地照辦。結果大臣和手下把他打得遍體鱗傷,那若巴痛得一動也不能動。
上師又給他作了加持。
一次,他們遇到一位國王帶著王後及隨從。帝洛巴尊者說:“要是我有弟子的話,就會撞倒王後,將她拖走。”
那若巴依言而行。結果國…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八十一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