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弟子不知如何處理,請上師慈示!
答:藏地格色班智達所造的《現觀莊嚴論略說》中說,諸如此類有經文的紙張,燒了也沒有過失。所以,藏地對這些紙張,一般都會燒掉。或放在一個比較清淨的山上,這也是合理的。
那爲什麼說燒經書有過失呢?這是指以輕蔑的心態、不恭敬的行爲,故意燒毀經書。就像文革期間,很多經書都被人以惡心燒毀,這是有過失的。如果爲了這些經文不扔在垃圾桶等不幹淨的地方,而把它們燒毀,就不會有過失。按藏地的傳統,這些經文都會放在竈裏燒掉,不會扔出去。
四、問:接到上師的法沒有修,是不是有過失,可不可以?
答:在上師面前得法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果要求你修,你當時也答應了,後來卻沒有修,那就有過失。而且,若沒有修,就會像《華嚴經》中所講的一樣,得不到真實的利益。因爲,醫生給你這個病人開了藥,你卻將藥放著不吃,那對病就沒有好處,所以一定要修。
五、問:我學習佛法已經一年多了,對諸佛菩薩都有信心,現在想選一位本尊,請上師開示!
答:一般在衆人當中不適合說本尊,自己應單獨問上師,上師在觀察因緣後,就會給你指定一位本尊。
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自己對哪一位本尊有特別大的信心,就說明與自己有前世的因緣。如果你從小或信佛以來,一直對觀音菩薩很有信心,或對度母很有信心,或對文殊菩薩很有信心,那就經常持他的咒、修他的法,之後就會得到加持和攝受。
六、問:我有叁個問題:第一,我們現在是在家人,都要工作、生活,而《入行論》當中說,利他之外別無解脫道,那我們應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生活跟利他,以及上師剛剛開示的金錢觀的沖突呢?
第二,一些剛剛學習佛法的師兄弟,他們自己的信心很好,但親人不但不相信,還以看不見來否認,而師兄弟們的聞思也不夠,沒辦法度化他們,以至于在聽課、聞思、聽傳承等方面的違緣很大。請上師開示,怎麼幫助這些初入佛門的師兄弟找到一個好的方法,去開示周圍的親人,或他自己怎麼樣去攝受他們?
第叁,剛才上師開示的,帶有經文的廢紙張的處理方法,是否能用在印有佛像、經文的香和經書的包裝盒的處理上?
答:要完全按照經書裏面的要求去做,不要說你們,出家人也很慚愧;因爲,佛陀在戒律等裏面要求的,有很多也做不到。作爲在家人,有些可能不得不造惡業,但一定要有慚愧心和忏悔心。
對大多數人來講,學佛有家庭的違緣,是正常現象。當年釋迦牟尼佛出家修行時,也有來自國王和宮廷的違緣。任何一位高僧大德,包括弘一大師和印光大師,從他們出家的曆史來看,也有許多違緣。很多在家居士也是這樣的。因爲在這個紅塵當中,周圍的人基本不信佛教,而且他們的觀念跟佛教的因果觀恰恰相反。
但自己千萬不能因此一蹶不振,一定要振作精神、保持積極性。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的見解和走的路完全是正確的。所以,哪怕他人再不理解、再有意見,我們也要堅定信念,還要有面對的能力和毅力。
如果好好學習佛教的道理,基本的辯論應該會懂,若他們在理上講不過你,可能情況就會有所好轉。比如他們認爲地獄不存在,因爲自己看不見。實際上很多存在的東西都看不見,不要說佛教,世間當中也有很多,比如亞誇克、電波、身體裏面的腸子等。
至于第叁個問題,剛才我已經講了,基本上是一樣的。
七、問:我也有叁個問題:第一,我在聽法的過程中了解到,學習佛法要精進,但自己又不能自主,學習佛法的精力也不是很充足,怎樣才能精進呢?
第二,我是學醫的,但學了佛以後,一直在對治自己的煩惱,對學習醫學已經沒有興趣,怎樣才能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呢?
第叁,密宗與淨土宗有何區別?
答:我們不管學什麼樣的法,在學的過程中,時間都要盡量安排充分一些。當然,可能自己的精力、時間、體力會有一些困難,但要善于運用、分配。我本人而言,事情特別多,但該睡覺就好好睡覺,該修行就好好修行,該看書、該發心等都專心致志地做,盡量不散亂。聽說學佛小組的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說很多世間八法的話,都盡量把時間用在修行上,這是很好的。
至于學佛後發生興趣上的沖突,這是正常的,但不能家庭、單位裏面什麼事情都不管,否則就成了很多人所說那樣——佛教是消極的。其實,佛教並不消極,如果誰有大乘佛教的毅力和精神,在這個世界上,他就是最積極、最先進的,可惜很多人都沒有。因此,我們既要用一部分時間來做世間事,還要空出一部分時間來修學佛法,這樣一舉兩得難道不是很好嗎?
至于密宗和淨土宗,從最究竟的角度來講並沒什麼差別,因爲密宗也強調往生極樂世界,淨土宗也強調往生極樂世界,就像到汕頭可以從東邊來也可以從西邊來一樣,雖然經過的路不相同,但目標是一樣的。所以,對淨土宗不了解的密宗行者說淨土不好,對密宗不了解的淨土行者說密宗不好,都是歧途。因爲,他們自己沒有經過這一條路,就認爲這一條路不存在或不好。其實,走過這一條路以後才知道,原來這條路也是真正的高速公路。所以不能互相誹謗,不然自己會後悔的。
八、問:我是新梅園酒店的員工,從來沒有學過佛,受老總的影響,我對佛法教人行善很有體會。記得以前我去拜佛時老是抽簽,有一位老和尚告訴我一句話:“施主!請您拜佛、念佛、心念佛。”然後我就帶著這句話回來想了很多遍,也把自己的體會講給別人聽,但不同的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都不同。請上師告訴我,這句話應如何理解最好?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對于我們從來沒有學過淨土法門的人來說,應從哪幾個方面修行,對我們有更大幫助,並能普度衆生?
答:在這樣的場合當中,有以前從來沒有學過佛的人來提問,我很高興!因爲佛教並非內部組織,信不信教的人都可以學。前一段時間,學院裏面開了一個“佛教與科學研討會”,我特意安排在國慶期間,因爲那時到學院朝拜、旅遊的人比較多,當時有很多沒有皈依過的人參加交流。實際上,我們也不能排斥不信佛教的人,還應通過各種方式與之交往,以讓他們了解佛教的精神。但我們並非想用佛教的思想來統治他們,而是想讓更多的人得到利益。
老和尚教你“拜佛、念佛、心念佛”,這是很好的!我認爲不管是什麼身份,心中都應該有阿彌陀佛,還應經常拜佛、念佛。念佛有兩種:一是心念,指心裏一直觀想,經常念念不忘;還有一種是口念,就像你剛才口中說“阿彌陀佛”一樣。這樣與阿彌陀佛結上善緣,功德很大。如果沒有福報、善根,口裏面都不會念阿彌陀佛。以前,四川有一位老和尚在路上遇到一個乞丐,讓他念一遍阿彌陀佛給一元錢,這位乞丐不念,給十元錢也不念,給一百元錢(十多年前,一百元錢還是很多的)還不念。若要度化衆生,這種方法也值得借鑒。
實際上,你跟佛教徒差別也不大。因爲佛教並不要求非要吃素,非要守戒律,非要出家,它就像一條河流,誰都可以多多少少享用。我剛才聽董事長的講話,以及主持人的致辭都很好,這裏面的員工很多都很有善根。就像這樣,佛教的內容應該用特別廣闊的思想來互相交流,這樣佛教徒會很和諧,佛教與非佛教之間也會很愉快。
九、問:陶瓷做的佛像打碎了,或者弄缺了一部分,能不能放到江河裏面,是不是一定要放到山上?還有,刻有佛像等的光盤壞了,可不可以放到海裏,能不能燒,應怎樣處理?
答:壞光盤應依處理報廢經文的做法去做。至于殘缺的陶瓷佛像,放在江河、山上都可以。
十、問:我在般若班已經讀了一段時間,感到自己的年齡比較大,能不能放下般若去學淨土?
答:雖然你對淨土有興趣、有因緣,但我認爲:不管是學《般若》、《淨土》、《前行》,自己剛開始學的那一門最好不要放棄,一定要善始善終,因爲學習佛法非常不容易。我聽說這裏個別道友,剛開始的時候參加學習,後來因種種原因退了,這是很可惜的。希望你們撿起來,一直要不斷努力,不管之前學什麼,都要聽圓滿。
我們學院一天基本上要聽四五堂課,而大家一個禮拜只聽叁堂課,但有人卻認爲壓力太大了。昨天我跟部分道友交流,有人說:“學習壓力太大了。”我問:“爲什麼?”他說:“因爲要學叁門課。”
大家都知道,讀中學的孩子要學《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曆史》、《生物》等很多課程,而我們現在只有《般若》、《前行》、《淨土》叁門課,加上益西彭措堪布的一門課,才四門課。現在大家都是大人,爲什麼一個禮拜聽四節課那麼累呢?其實,很多人都將時間用在沒有意義的地方,所以覺得壓力很大。
以前,藏地有一位著名的上師說:“很多人活了六十歲,真正學修還沒用到五年。”大家算一下自己的時間,看360天當中學修了多長時間,這樣下去可能很多人到六十歲時,學修都不會到五年。所以,我昨天給道友們建議,應該一起聽光盤共修,因爲集中學習的效果好。希望大家下來後,在這個問題上要好好商量。
十一、問:有一首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請上師開示它的意義!
答:意思是說,春夏秋冬四季有百花、涼風、明月、白雪等美景,但只有心裏沒有挂礙,才算是人間的好時節。或者說,雖然世俗當中有各種各樣現而無自性的美麗對境,但只有心裏沒有挂礙才是真正的淨土。所以,我們既要懂得世俗的世間法,還要懂得勝義的出世間法,即要通過積累福慧二種資糧來了解萬法在勝義當中是空性,在世俗當中是如夢如幻的道理。
十二、問(1):顯宗是叁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密宗加一個皈依上師,爲什麼要在叁皈依的基礎上皈依上師呢?
答:並不是顯宗是叁皈依,密宗是四皈依,因爲顯宗也皈…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