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學、弘揚佛法的方法▪P2

  ..續本文上一頁德和知識分子,心態都不像以前。大家也應從宏觀出發,不能因爲我是學密宗的,你是學顯宗的,或我是學淨土宗的,你是學禅宗的,就互相排斥、抵觸,一直互不接納。當然,自己是什麼宗派,也沒有必要舍棄。如果自己一點主意、方向都沒有,那就不合理。但在自己宗派的基礎上,還應容納、接受其他宗派的優點、經驗、教訓,這樣我們就可以學習所有佛法。

  我認爲,“弘揚佛法、利益衆生”,是每個道場、每位教徒的責任,這個重擔需要大家共同肩荷。所以,居士之間不應爲了一個上師整天爭論:他是你的上師,我的上師是這位。有的還把大家共同的上師當作私有財産歸爲己有,甚至說這個寺院是我的寺院,那個寺院是你的寺院,等等。這些都是不合理的。在藏漢佛教的曆史上,因爲宗派之間不團結、不和合,對上師的觀點爭執不休,發生了很多特別醜惡的事。這是誰造成的呢?這是個別佛教徒沒有包容心,沒有容納所有佛陀教法的智慧導致的。

  我去過很多藏地和漢地的寺院,如果住持心地廣闊、心態開放,能接納所有清淨宗派的上師和教法,那他的傳承弟子也會有這樣的心態。如果一位上師只顧自己小小的範圍,那他的傳承弟子也會跟著他學。所以,上師一定要有包容心。

  以前也講過,不管是悲心還是智慧,佛教與其他宗教都不相同。其他宗教的悲心只涉及人類,有的只悲憫自己的教徒,對異教徒和其他衆生卻一概排斥,甚至進行殺害。而其他宗教的智慧,有的只顧及今世,如分析物質等;有的雖然顧及下一世,但下一世只能變成天人,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結果,甚至連尋找上一世的能力和智慧也沒有。大家都清楚,佛教的智慧能將一切萬法徹底抉擇爲空性,而悲心遍于一切衆生,這是至高無上的。

  雖然從佛教的教義來講,完全可以團結和合,但人的分別念卻特別狹窄——只顧自己不顧他人,若真正有無私、大愛的心胸,佛法就可以廣泛弘揚。

  總之,團結和合是修行、弘法的最好方法。

  四、弘法利生

  爲什麼我們要弘法利生呢?因爲大家都發過菩提心。大乘菩提心的教義,就是我爲天下一切衆生,不爲自己。但要讓衆生得到真正的快樂,就應以佛法來饒益,因爲用金錢、地位等方法來幫助,只能讓衆生獲得暫時的利益。當然,佛教並不排除用利他的理念爲衆生服務,如作慈善等,這一點在座的也經常實行。但最根本的是什麼呢?就是以佛法來幫助他人,即弘揚佛法、利益衆生。

  一百多歲的本煥老和尚經常講:“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3]。”每個人皆應以此要求、衡量自己。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居士,如果爲了自己獲得快樂,就是自私自利。而且,想往生極樂世界享受快樂,也不一定能往生。印光大師說過:沒有發菩提心,往生也很困難[4]。因此,作爲大乘佛教徒,一定要有無私的利他心,否則只能稱爲小乘。

  大家都知道,小乘與大乘的區別,就是有沒有利他的菩提心。但菩提心並非世俗所說的慈悲心和熱愛心,因爲只有發起讓天下無邊的衆生暫時離開叁惡趣的痛苦,究竟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心,才算是真正的菩提心。如果沒有緣衆生的大悲心,和緣佛果的大智慧,則根本不算是菩提心。

  所以,具有菩提心的大乘出家人和在家人,皆應以弘揚佛法來饒益衆生。大家都在念《普賢行願品》,其意義歸納起來就是弘揚佛法、利益衆生。以前,勝鬘夫人在佛前也發願護持如來教法、不舍衆生[5],這就是所謂的發菩提心。實際上,弘揚佛法就是利益衆生,利益衆生就是弘揚佛法。

  《現觀莊嚴論總義——修行次第略說》中講:大乘道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成佛,而是利益衆生。所以,我們不能像世間人一樣,讀書的目的就是爲了升官發財、享受快樂。在座的大多想往生極樂世界,但不應想去極樂世界偷懶,天天吃喝玩樂。到了極樂世界,所有功德自然而然圓滿,在獲得佛菩薩的果位後,就能顯現無量無邊化身,在各個世界利益無量衆生,因爲這個因緣,我們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因此,大家都要有弘法利生的遠大志向。如果沒有,雖然口口聲聲都在念佛,實際上也是一種逃避。若參禅的目的是想自己尋找寂靜、獲得解脫,那就是聲聞緣覺的自利心。雖然大乘經論講聲聞緣覺是小乘,但他們還有永遠出離輪回的心,若我們連這一點都沒有,只是自私自利,那就太可憐了!所以,任何一位成功的修行人,其事業就是以佛法來利益無邊無際的衆生。任何一個成功的道場也不例外,就像一個成功的企業,會服務、回饋社會一樣。

  總之,希望大家共同發願守持清淨的戒律,每個道場都要有佛教的核心——聞思修行,並以團結和合的方式來弘揚正法、利益衆生。感謝大家!

  

  附:現場問答

  在開法會期間,大家空出時間讓我作開示,我覺得特別不好意思。因爲我們學院每次開法會時,中間停下來是特別不容易的。以前,明慧法師和我通過電話,這次因偶爾的因緣,我路過這裏,才突然有了這樣的安排。雖然法會中間停止很不好,但大家這樣共同享受佛法,也沒有什麼不合理的。

  接下來,看佛學院的法師和居士有什麼問題,我可以回答。

  一、問:清淨莊嚴慈悲之上師座前我頂禮!破除暗冥如皎月,願賜清涼去熱惱;弟子往昔障深重,于諸惡業無暫離;出家學佛已七載,教理未通少實修;修行法門廣如海,智慧淺陋難抉擇;菩薩加持值遇師,願啓定境觀前緣;明示應機殊勝法,弟子良佑誠祈請!

  答:教法雖然無量無邊,但真正修持的時候,一個人主要修持一個法很重要,比如你喜歡坐禅,那一輩子就主修這個法門,其他作爲兼修。雖然在浩如煙海的法門當中,應該選定一個法門專修,但也沒有必要排斥、毀謗其他法門,而且還要依靠不同竅訣來進行修持。

  二、問:我在千佛塔住了很長時間,心情非常矛盾。自己在禅修上用功,但根機很劣,沒辦法控製好,現在又沒有時間禅修,整天都在寺廟東奔西跑,感覺很痛苦。如果躲在一個地方修行,就成了小乘,但又沒有能力和心力攝受身邊的人,而且向他們怎麼開示也沒辦法,所以經常活在矛盾的心情當中。請上師開示、加持!

  答:無論是出家師父還是居士,都會出現修行跟發心矛盾、沖突的情況。當然人身難得,在有生之年當中,應空出一部分時間來修行。但發心也很重要,否則也不會有今天的千佛塔寺。剛才我們上上下下轉了一圈,在短暫的幾十年中,能有這樣一個道場,確實很感人。而且,有了這樣的寺院,直接、間接就能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所以,希望大家長期呆在這個道場,不要像新聞記者、參觀團一樣,呆幾天就走了。否則,任何一種佛教的成就都不可能獲得。

  有些人到一個道場不久,就認爲別的地方有更高的成就,其實也不一定。如果你在一個道場當中,長期聽經聞法、聞思修行,慢慢就會開花結果。若自己業力、煩惱深重,到任何一個道場都不會有結果。我以前遇到過很多人,雖然他們跑了很多地方,但還是同樣煩惱。所以我覺得性情穩重很重要!

  我在佛學院呆的時間比較長,如果要出去,到哪裏都可以。但因對上師有感恩之情,覺得上師辛辛苦苦建立道場不容易,就發心維護這個道場,實際上這就是弘揚佛法。

  可能有人覺得:爲僧衆發心,沒有時間修行。其實,在任何一個地方,早晚都可以空出時間來修。如果到另一個地方去品嘗新鮮的法味,也不容易習慣。在學校裏面,不斷換老師,對學生是最不利的。所以,大家最好不要換來換去,要長期與上師一起聞思修行、弘法利生。

  叁、問:我發覺自己發菩提心後,經常不能持之以恒,請上師開示,如何才能保持菩提心?

  答: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爲,我們無始以來都在串習自私自利的心,所以在遇到大乘佛法後,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轉變過來,而無條件地付出一切。

  當然,在知道利他的利益和自私的過患後,還是要不斷修行菩提心,到一定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生起。在曆史上,爲什麼很多高僧大德的修行都任運自成,就是因爲在他們心中利他永遠是最重要的,對自私自利就像毒藥一樣厭棄。所以,大家要不斷努力,再再修行,逐漸它的果就會顯現。就像讀書,不可能一兩天就有結果,而時間長了,效果就會很明顯一樣。

  四、問:弟子有一位朋友,在接觸惡緣後,便對密宗和上師産生邪見、進行誹謗。不久自己也明白錯了,但不知如何忏悔才能清淨?

  答:現在有些地方對密宗有一些誤解,這一點我們也很理解,因爲密宗在漢地興盛的時間並不是很長。雖然能海上師和貢嘎上師的時候很興盛,但從教理上弘揚也不是那麼廣大。在元朝和清朝,藏傳佛教的格魯派弘揚得很廣,但也主要是念誦儀軌。1987年,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曾說:藏傳佛教在漢地弘揚有很殊勝的因緣,我們應去朝禮五臺山。之後,藏傳佛教的教理才在漢地興盛起來。當然,同時國內外很多高僧都在弘揚。

  如今在漢地,藏密行人有好的現象,也有不好的現象。我認爲,不好的現象並不是密宗的,而是來自藏地極個別抱有錢財等目的者的不良行爲。所以,不要把對這些人的成見,轉成對密宗生邪見。

  我遇到過很多學者,他們在翻閱密宗的續部和經典後,都感歎地說:密宗的教義相當殊勝。如果我們去學習,就會了知密宗與顯宗完全吻合。以前,達摩祖師來中國時,也有很多人非議,包括皇上都不理解。所以,大家不要誹謗密宗,還要與顯宗長期共同學習。

  對上師有意見或産生懷疑,有些是因爲自己邪見特別重,如果是這樣,那誰的行爲都看不慣。如果上師的行爲確實有毛病,這就是上師的錯誤。對于極個別打著密宗旗號,而做私人事情的人,任何道場、任何人都不要歡迎,否則會玷汙佛法。對毀壞佛法的人,如果有能力,還應讓他們斷惡行善。若是真正的善知識,不管是顯宗的,還是密宗的,作爲佛教徒,都應該恭敬。

  如果嚴重違犯密乘戒,如舍棄金剛上師,金剛道友之間互相誹謗等,若時間沒有超過叁年,密宗有一些不共的忏悔方法,如當面忏悔,念金剛薩埵、百字明等。

  好,下面大家一起共同回向!

  -------------------------

  [1]《等持王經》:“經恒沙數劫,無量諸佛前,供養諸幢幡,燈鬘飲食等;若于正法壞,佛教將滅時,日夜持一戒,其福勝于彼。”

  [2]《釋迦牟尼佛廣傳》:“一千婆羅門子中,最小一子大勢力發願欲于賢劫所有佛前供養、聞法,並將于佛法隱沒時利益濁世衆生。大勢力願自己住持之刹土衆生壽命、佛法住世時日,皆爲前此一千零四位諸佛總和,賢劫諸佛教法下所有破戒、不恭敬、誹謗者,皆得于大勢力教法中解脫輪回,趨入涅槃城。他發願完,寶藏如來即爲其授記道:“你將成爲藥王明星菩薩,爲賢劫最後一佛,號勝解光明如來。””

  [3]《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利生爲事業,弘法是家務。”

  [4]《印光法師文鈔》:“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叁必須具真信願。戒爲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爲修道之主帥,信願爲往生之前導。”

  [5]《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爾時,勝鬘複于佛前發叁大願,而作是言:以此實願安隱無量無邊衆生,以此善根于一切生得正法智,是名第一大願;我得正法智已,以無厭心爲衆生說,是名第二大願;我于攝受正法舍身命財護持正法,是名第叁大願。”

  

《修學、弘揚佛法的方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