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埋基石 根除十惡▪P2

  ..續本文上一頁人的財物歸爲己有,就會感受接觸大火聚的痛苦。《正法念處經》中亦雲:“觀偷盜如火。”

  正因爲偷盜的後果特別嚴重,我們就不能通過不正當手段把別人的財物歸爲己有。但現在社會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多,很多部門的官員和工作人員都沒有因果觀念,這是特別可怕的社會現象。所以,大家以後應盡量將自己的財物布施給有緣衆生;如果實在舍不得,也不要偷盜他人乃至國家的財物。其實,國家的財物是大家共同的財物,我們不能因爲是國家的,就隨隨便便偷盜。若沒有因果觀念,後果將不堪設想。

  第叁是邪淫:邪淫對整個社會的道德、秩序、家庭等,都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佛陀在《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中講:“下劣淫欲行,直往于無間。”如果行持非梵行或者邪淫,就會直接墮入無間地獄,也有直接墮入煻煨坑等近邊地獄中的,甚至變成人時,也要在很多世中變成殘疾人、啞巴、聾子等。

  在漢地,這樣的公案相當多。因此,作爲在家居士,應該過清淨的生活。其實這也不難,因爲通過聞思修行,將各方面的佛教道理融入自心時,對治各種不良貪欲和惡行,是非常容易的。

  總之,大家一定要斷除叁種身體的不善業,而受持清淨的戒律。因爲,清淨的戒律是一切功德之本。如果有一分清淨的戒律,功德之種就紮根于大地,慢慢就會開花結果。也就是說,所積善根若有一條別解脫戒作爲所依,能依的功德慢慢就會增長。可見,這是非常重要的!

  2. 斷除四種語不善業

  其次介紹語言的四種惡業,第一是妄語:佛陀在《正法念處經》中說:“若人妄語說,口中有毒蛇。”所以,作爲佛教徒,無論是對自身的要求,還是對孩童的教育,說話都要真實、誠懇,不能一開口就說各種虛假的語言。否則,所有人都不會信任你。確實,語言特別重要,它代表一個人的人格。如果人特別誠實、虔誠、賢善,那嘴裏說出來的語言就會真實不虛。若經常說一些妄語、顛倒語,佛經把它比喻成口裏湧出毒蛇,其毒氣無論接觸誰都會傳染,最後將蔓延整個身體。

  以前,司馬光賣馬時,要求管家給對方交待清楚,說這匹馬每年夏天都會發病,你可以把價錢給低一點。因爲他的誠懇,當時衆人對他極爲尊重。這個曆史故事說明,佛教徒說話更要真實。但現在很多人說話無有可信,全部是顛倒的語言,這是需要注意的。如果即生當中說真實的語言,將來不管說什麼話,都有份量和威信。爲什麼現在有些人說話誰都會聽,而有些人說一百遍別人也不聽,其實,這與前世是否說真實語還是有一定的關系。

  第二是離間語:所謂離間語,就是兩舌,指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是非、製造矛盾。《正法念處經》中雲:“何人兩舌說,善人所不贊。”意謂:誰說挑撥離間的語言,真正善良的人是不會贊歎的。但現在社會,在任何一個團體、組織當中,經常有人說是是非非的語言,傳播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這是不合理的。所以,希望佛教徒要真實,不要在上師與弟子、金剛道友與金剛道友、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等之間,製造各種各樣的離間語。

  離間語分爲公開離間語和暗中離間語兩種。暗中離間語就是悄悄地說“別人說你如何如何”等,在佛教團體當中,這是更加需要遠離的。我去過很多中心,有些中心做得很好,除了佛法方面的交流以外,是非一律不談;而有些中心就不是這樣,佛法的交流很少,一直在談是非,好像這是他們度日的工具一樣,特別可憐!

  爲什麼有些佛教徒一邊學習,一邊在言行中暴露出這些不如法現象呢?就是因爲法沒有融入心。一旦佛法融入自心,所說所作、所思所想,全都會如理如法。因明中講:通過有煙,可以推知有火;同樣,從語言、行爲,也可推出內在的修行和證悟。所以,希望廣大佛教徒語言要清淨,不要說是非。

  現在我們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自己好好修行,以調伏自相續的煩惱。因爲,遇到佛法不容易,修行佛法更不容易,人生無常之故。尤其是城市裏面的人,每天都忙于各種各樣的世間瑣事,而耽誤自己的修行。確實,很多人白天忙于事務,晚上沈溺于睡眠,中間雖有一些空閑,也處于散亂、是非當中,那就沒有修行的時間。而且,各種是非還讓非佛教徒産生邪見,學佛的道友不和合,這是很可怕的!

  以前,上師如意寶一直強調僧團要團結和合。作爲在家人,世間團體也提倡要有團隊精神,所以大家應齊心協力護持這種精神。而佛教徒要弘揚真理,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弘揚釋迦牟尼佛真實無僞、稀有難得的大乘教法。如果內部勾心鬥角,天天不和諧、不和睦,在這樣的氣氛中,不要說弘揚真正的佛法,連世間倫理都沒辦法弘開。因此,一定要斷除兩舌語,在看見出現不和睦的現象時,還要盡量化解矛盾,使之和合。佛經中說,其功德是相當大的。總之,大家盡量不要製造矛盾,在他人因前世的業障或偶爾的因緣發生各種不和時,還要進行調解,以共同創造和諧的氣氛。

  所以,大乘佛教徒不應有關系好不好的分別。我聽說有些地方,關系好的人經常集聚,關系不好的人連吃飯都不在一起,這種行爲,恐怕大乘佛法的教義一點都沒有融入心。確實,有些人的思想行爲,跟大乘佛法一點都不接近,只是在口頭上說:我皈依了,我發心了,我灌頂了,我已是密乘弟子了,等等。

  其實,不要說密乘上師,密乘弟子的境界也很高,我都不敢說自己是密乘弟子。如果真正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密乘弟子,人與人之間不可能爲了一個小小的事情就開始煩惱、不和。

  總之,所謂離間語,就是對本來和合的關系,以語言使之破裂。正因爲語言有諸如此類的種種過患,爲了避免以之造下極大的罪業,很多修行人都不愛說話,而閉關的修行人更是長期禁語。因此,說話一定要謹慎,否則會對自己帶來禍害,對他人帶來痛苦。

  

  第叁是惡口:所謂惡口,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粗言粗語。有些人經常說粗語,或責罵,或挖苦,或诋毀,或呵斥,這是很不好的。《正法念處經》雲:“若人惡口說,彼人舌如毒。”

  其實,人們經常會說這樣的惡語,特別是在人與人之間,包括佛教徒之間,有些事情看不慣時,就會對別人進行詈罵、呵斥。當然,這跟人的性格有關,也跟前世的業障和習氣有關。而有些人總是笑眯眯的,就像彌勒佛一樣,哪怕別人的腳在頭上踐踏,也高高興興,毫不反抗,這是忍辱修得比較好的原因。

  總的來講,我們從小到現在造了很多惡口。尤其很多人愛取外號,如大胖子、小眼睛、大耳朵、塌鼻子等,那過失就相當大。表面看來,取一個外號也沒有什麼,但通過學習《百業經》、《賢愚經》、《百緣經》、《佛說婆羅門女栴沙謗佛緣經》等經典後,就會感到毛骨悚然。所以,大家以後在這方面要引起注意,否則說一次惡口,很有可能在五百世中感受痛苦。以前,有個人說話的聲音非常像狗叫,其他人就用這種語言來侮辱他,結果罵他的人在五百世中轉成母狗。

  有時人造罪業和善業都很容易,就像世間的財富,只要因緣具足,很快的時間就會變成富翁;若出現違緣,短短的時間就會傾家蕩産。同樣的道理,若用菩提心等非常好的心態攝持,在好的對境前行持善法,短短時間積累的功德乃至生生世世都不會窮盡;如果對嚴厲的對境和衆生用一些語言來詈罵,自己生生世世都會墮入惡趣。

  所以,在修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因果。所有藏漢佛教的高僧大德,開悟的境界越來越高時越深信因果,不管說話、走路,乃至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小心翼翼、謙虛謹慎。而凡夫人因爲沒有境界,雖然佛陀已經講得清清楚楚,但在實際行持時,卻粗心大意、極其粗糙。因爲,從來沒有細致入微地思考過,也沒有如理如實地作過取舍。因此,在這些問題上,大家應該再叁留意。

  第四是绮語:所謂绮語,就是不接近解脫的無稽之談。我經常發現,都市裏的人手上拿著念珠念咒語的幾乎沒有,所說的話全都與解脫沒有關系,整天都談論與吃喝玩樂緊密相連的無聊話題。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在街上,還是在餐廳、娛樂場所等處,人人都一直不斷地發出各種聲音,但這些聲音中,真正有解脫價值的,接近真理的,又有多少呢?

  《阿毘昙心論經》中雲:“不善語、無益語、非法語,是名绮語。”對居于城市裏的在家人來講,完全把所有绮語斷除,像山洞裏的修行人那樣,每天要麼念咒語,要麼講一些解脫的語言,我覺得這是不現實的。但作爲佛教徒,尤其很多是修加行、念佛號的,那就盡量不要把所有時間全部用在一些無有意義的談論中。因爲,解脫是如是重要,生命是如是短暫。在這樣的時候,我們爲什麼不談論一些跟解脫相關的道理呢?所以,大家盡量不要說绮語,還要斷除各種散亂的語言,所說的話也要盡量跟解脫和成就有關系。逐漸逐漸,自己的語言就變成了有意義的真實語。

  總之,在語言方面,大家應斷除四種有過患的語言,而講四種有意義的語言。

  3. 斷除叁種意不善業

  最後介紹叁種意不善業,第一是貪欲:所謂貪欲,就是心裏貪執人、財物等的心態。如:別人修了這麼好的房子,我有的話多好啊!別人買了很好的房子,如果我有那多好啊!

  《正法念處經》雲:“其人貪欲故,晝夜不得樂。”因爲有貪欲,一直想獲得,所以日日夜夜不安心、不快樂。雖然貪欲對解脫和成就有很大的危害,但要立即全部斷除也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應盡量減少貪欲。現在世間人們對飲食、財物、地位等的貪心,每天都如沸水般沸騰,非常嚴重;可是,哪怕外在的物質堆如山王,如虛空般的人心也不可能填滿。也就是說,只要心追求物質享受,就不可能獲得快樂;唯有知足少欲,才能生起歡喜心和滿足感。總之,大家應在無貪的生活中認真修持佛法。

  第二是嗔恚:所謂嗔恚,就是害心,也就是說,想危害對方,而在心裏産生嗔恨。在所有罪業中,嗔恨是最可怕的。若生起一刹那的嗔心,多生累劫…

《深埋基石 根除十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