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警策

  警策

  

  [明]蓮池大師作

  

  傷足自規(四條)

  

  一、自今已往,得一時筋骨輕安、行坐隨意,即當思及六道衆生苦惱,一心正念。

   一、自今已往,雖有人惡罵加我者、非言謗我者,乃至批我頰者、唾我面者,悉順受之,一心正念。

   一、自今已往,雖有人忘恩背去者、恩反仇報者,悉順受之,一心正念。

   一、自今已往,雖有使令不如命者、承值不如法者,或以正語,或以巽語,隨宜而施,不可則已,勿起瞋恚,一心正念。

  

  自警(七條)

  

  先民有言,禹惜寸陰。至于衆人,當惜分陰。

  我今衰殘,奚啻惜分。一彈指頃,毋雜用心。

  

  毋雜用心者,謂本參正念外,才起一念雜想,即便掃除,攝歸正念,不可時刻延捱。今略開七事。真爲生死出家,直欲一生了辦,務力守之,時時自警。

  

  一、不得畜資財,造房屋,買田地,置一切精致好物。即經像等,傳自太古,出自名家,皆勿留戀,一心正念。

   二、不得作種種非緊要福德緣事。姑俟他日大事已明,作之未晚。今且權置萬行門,一心正念。

   叁、不得于好色起貪愛心,于好味等起貪愛心,于好言贊譽我者起貪愛心。不得于惡色起瞋惱心,于惡味等起瞋惱心,于惡言譏毀我者、惡口罵辱我者、惡拳捶打我者、種種拂逆我者起瞋惱心。乃至過去事或順或違,未來事或順或違,皆悉屏絕,堅壁固守,一心正念。

   四、不得吟作詩文,書寫真草,題貼對聯,修飾尺牍,泛覽外書,議論他人得失長短。乃至教憑臆見而高心著述,禅未悟徹而妄意拈評。緘口結舌,一心正念。

   五、不得交結親朋,應赴請召,遊山玩景,雜話閑談。凡種種世谛中事,除理所當爲,決不可已者,余悉休罷,一心正念。

   六、不得貪著放逸,恣縱睡眠。大事未明,捍勞忍苦,一心正念。

   七、不得與世人競才競能,爭名爭勢,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诳稱知識,妄自尊高。唯應執卑守愚,終身居學地而自鍛煉,常精常進,一心正念。

  

  袾宏初始出家,其立志甚正,其執持所志甚堅。只因禀弱,孤孑遠遊,未得道而先得疾。乃弗獲已,結茆以居。自謂僻塢窮林,或可絕人逃世。何期日久歲深,不覺不知,漸成叢席。雖不敢尊居方丈,我慢自賢。實亦受累不少。今忽八旬,命存風燭。大驚大愧,食寢靡甯。又思一息尚存,胡不老當益壯。縱其身力疲困,猶可心力自強。雖耄耋行腳,難齊古風。而不雜用心,何容自棄?用是再整初誠,重爲誓約,一以策己,一以勸人。倘亦有始勤中累如我者乎,幸相與勉之!

  

  老堂警策

  

  佛言:「人命無常,促于呼吸。」少年亦爾,何況老乎?我今殷勤來相警策,唯願大德,勿以人微而輕其語。當觀此身目暗耳聾,發白面皺,背伛腰曲,骨痛筋攣,步履龍鍾,精神昏塞。譬諸夕陽西照,光景無多。衰草迎秋,雕零頃刻。故知此身不久,必赴死門。前路茫茫,畢竟何往?大德!誠如己事已辦,非愚所知。其或未然,可不猛省無常,戰兢惕勵。谛思淨土,決志往生。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病堂警策

  

  佛言:「人命無常,促于呼吸。」平人亦爾,何況病乎?我今殷勤來相警策,唯願大德,勿以人微而輕其語。當觀此身四大不調,百骸欲散,飲食漸減,醫藥無靈,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之魚遊釜內,倏忽焦糜。燈在風前,剎那熄滅。故知此身不久,必赴死門。前路茫茫,畢竟何往?大德!誠如己事已辦,非愚所知。其或未然,可不猛省無常,戰兢惕勵。谛思淨土,決志往生。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生所警策

  

  佛言:「情多想少,流入橫生。」故知汝等,昔以暗蔽愚癡,不修正念,今則羽毛鱗介,受此劣形。水陸飛空,種種不一。或投鈎矢,或入網羅。命在刀砧,魂飛湯火。幸逢善士,財贖爾身,萬死得生,來此勝地。今乞諸聖假爾靈聰,汝當一心歸命叁寶: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叁稱)。歸依叁寶竟,令汝業障消滅,智慧開明,發菩提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入不退地。現前大衆,爲彼畜生一心念佛。

   附:分畜食箴

   人上佛飯,佛濟狗饑。僧宜學佛,獨飽非宜。大衆!發慈悲心。所食之余,施放生所。

   (此文作牌,挂放生所,及禅堂柱上、齋堂韋陀前,普告大衆知之。)

  

  警衆(八條)

  

  我未出家時,于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的事,即他人導之爲,而我自羞慚愧恥,纖毫必不肯爲。所以者何?良由吾前世親近好人,八識田中領納得好言語,所以今生自然見惡則恥,不肯去做。你們要著實親近好人。當早晚發願之時,當願世世生生親近善知識。

   我出家後,到處參訪。時遍融師門庭大振,予至京師叩之,膝行再請。師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貪名逐利,不要去攀援。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予受教出。同行者大笑,以爲這幾句話,哪個說不出?千裏遠來,只道有甚高妙處,原來不值半文。予曰:「這個正見他好處。我們渴仰企慕,遠來到此。他卻不說玄說妙,淩駕我們,只老老實實把自家體認過,切近精實的工夫,叮咛開示,故此是他好處。」我至今著實遵守,不曾放失。

   十方僧衆,賢聖出沒。我見之未嘗不敬。他未跪,我先跪。他未拜,我先拜。前有方上一僧,人以其醜惡藍縷,莫不輕藐之。及見吾,乃劇論《楞嚴》玄旨。你們決不可輕藐人,記取記取。

   入道要門,信爲第一。惡事非信,尚不成就,況善事乎?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後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得這條門路,不赍一文本錢,自獲利無算。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谛信。不要說不信淨土,只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這一句話,于義理不是難解說。你們眼裏親見,耳裏親聞,經過許多榜樣。如今要你信得這句話,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實信得這句話,則念佛法門,不必要我費盡力氣,千叮萬囑。爾自如水赴壑,萬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時,你們睹此榜樣,當愀然不樂,痛相警策道:「大衆!我與你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覺輪到自身,此時悔恨無及。須疾忙念佛,時刻不要放過方好。」我見你們自家也說可惜,對人也說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只不信人命在呼吸間也。

   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沈。只是綿綿密密,聲在于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或覺昏沈,則不妨高聲。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雲:「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攝心。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淨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個。其有自負修行者,只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門,功過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爲報。

   幼時尚不知念佛,見鄰家一老妪每日課佛數千,問雲:「爲何如此?」彼雲:「先夫往時念佛,去得甚好,故我如此念。先夫去時並無他病,只與人一請而別。」出家人奈何不念佛?

  

  出家人不祥事(叁十二條)

  

  一、佛前安坐受人禮拜,不祥。

   一、佛前罵人,不祥。

   一、法座上呵叱人,及輕口斥前賢錯謬,不祥。

   一、亵衣受人禮拜,不祥。

   一、當食罵人,不祥。

   一、對食分別好惡,起憎嫌心,不祥。

   一、绫羅錦绮作家常日用衣服,不祥。

   一、臥床用重褥重席、绫絹被、紗羅帳,不祥。

   一、清晨罵詈人,不祥。

   一、憎嫌信施輕少,不祥。

   一、買奴仆供役使,如富貴家,不祥。

   一、人勞我獨逸,不祥。

   一、人窮乏我獨富饒,不祥。

   一、年少作講法師,作施食師,作住持師,不祥。

   一、少年恃小聰明,輕忽老宿,不祥。

   一、恃年臘高,輕忽後進,不祥。

   一、無故得重施,不祥。

   一、人以至誠待我,我以巧詐對之,不祥。

   一、好談他人過失,及隱微事,不祥。

   一、以常住公物,利濟俗家,不祥。

   一、寵厚沙彌弟子,華衣美食,不祥。

   一、出言動辄粗重,令人難當受,不祥。

   一、多諸護法,多諸信施,即便妄尊自大,不祥。

   一、無病使人出溺器,不祥。

   一、病中瞋怒服事人,不祥。

   一、著褊衫小解,不祥。

   一、逢水旱等,怨恨天地,不祥。

   一、欠人債負,聞其死,心生喜悅,不祥。

   一、未語先笑,不祥。

   一、粗通教理,妄議古人,藐視時人,不祥。

   一、具少知見,以宗師自任,不祥。

   以上折福折壽,多招殃咎,故雲不祥。當相與共戒之。

  

  示住持

  

  破僧糧而構僧屋,善知識難逃熱鐵之枷。用磚錢而作瓦錢,俗禅和豈免寒冰之獄?招提公物,雲何置瓶置壺?大衆山銀,乃爾買斧買鑿?瓶壺注而镬湯沸,斧鑿具而刀山成。況夫米丸與鐵丸共吞,絮胎與牛胎共處。行因似小,感果良深。可不悲夫!

  

  棄腐渣責詞

  

  暴殄天物者必有禍生,輕賤五谷者多遭雷擊。狗彘同…

《警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