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信祖師道。雜念紛飛。如何下手。一個話頭。如鐵掃帚。轉掃轉多。轉多轉掃。掃不得。[拚-ㄙ+雲]命掃。忽然掃破太虛空。萬別千差一路通。諸禅德。努力今生須了卻。莫教永劫受余殃○又有自疑念佛與參禅不同。不知參禅只圖識心見性。念佛者悟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豈有二理。經雲。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既曰現前見佛。則與參禅悟道有何異哉○答或問雲。但將阿彌陀佛四字。做個話頭。二六時中。直下提撕。至于一念不生。不涉階梯。徑超佛地。
智徹禅師淨土玄門
念佛一聲。或叁五七聲。默默返問。這一聲佛。從何處起。又問這念佛的是誰。有疑只管疑去。若問處不親。疑情不切。再舉個畢竟這念佛的是誰。于前一問。少問少疑。只向念佛是誰。谛審谛問。
評曰。徑無前問只看這念佛的是誰亦得。
汝州香山無聞聰禅師普說
山僧初見獨翁和尚。令參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後同雲峰月山等六人。立願互相究竟。次見淮西教無能。令提無字。次到長蘆。結伴煉磨。後遇淮上敬兄。問雲。爾六七年有甚見地。某答。每日只是心下無一物。敬雲。爾這一絡索甚處出來。某心裏似知不知。不敢開口。敬見我做處無省發。乃雲。爾定中工夫不失動處便失。某被說著。心驚便問。畢竟明此大事。應作麼生。敬雲。爾不聞川老子道。要知端的意。北鬥面南看。說了便去。某被一問直得。行不知行。坐不知坐。五七日間。不提無字。倒只看要知端的意。北鬥面南看。忽到淨頭寮。在一木上。與衆同坐。只是疑情不解。有飯食頃。頓覺心中空亮輕清。見情想破裂。如剝皮相似。目前人物。一切不見。猶如虛空。半昧省來。通身汗流。便悟得北鬥面南看。遂見敬下語作頌。都無滯礙。尚有向上一路。不得灑落。後入香岩山中過夏。被蚊子咬兩手不。定。因念古人爲法忘軀。何怖蚊子。盡情放下咬定牙關。捏定拳頭。單提無字。忍之又忍。不覺身心歸寂。如一座屋倒卻四壁。體若虛空。無一物可當情。辰時一坐。未時出定。自知佛法不誤人。自是工夫不到。然雖見解明白。尚有微細隱密妄想未盡。又入光州山中。習定六年。陸安山中又住六年。光州山中又住叁年。方得穎脫。
評曰。古人如是勤辛。如是久遠方得相應。今人以聰明情量。刹那領會。而猶欲自附于頓悟。豈不謬哉。
獨峰和尚示衆
學道之士。那裏是入手處。提個話頭。是入手處。
般若和尚示衆
兄弟家。叁年五年做工夫。無個入處。將從前話頭抛卻。不知行到中途而廢。可惜前來許多心機。有志之士。看衆中柴幹水便僧堂溫暖。發願叁年不出門。決定有個受用。有等才做工夫。心地清淨。但見境物現前。便成四句。將謂是大了當人。口快舌便。誤了一生。叁寸氣消。將何保任。佛子。若欲出離。參須直參。悟須實悟○或話頭綿密無有間斷。不知有身。謂之人忘法未忘。有到此忘其本身。忽然記得。如在夢中跌下萬仞洪崖。只顧救命遂成風癫。到此須是緊提話頭。忽然連話頭。都忘謂之人法雙忘。蓦地冷灰豆爆。始知張公吃酒。李公醉。正好來般若門下吃棒。何以故。更須打破諸祖重關。遍參知識。得知一切淺深。卻向水邊林下。保養聖胎。直待龍天推出。方可出來扶揚宗教。普度群生。
雪庭和尚示衆
十二時中。一貧如洗。看個父母未生前。那個是我本來面目。不管得力不得力昏散不昏散。只管提撕去。
仰山古梅友禅師示衆
須要發勇猛心。立決定志。將平生悟得的學得的。一切佛法四六文章語言叁昧。一掃掃向大洋海裏去。更莫舉著。把八萬四千微細念頭。一坐坐斷。卻將本參話頭。一提提起疑來疑去。拶來拶去。凝定身心。討個分曉。以悟爲則。不可向公案上蔔度經書上尋覓。直須卒地斷爆地拆方始到家。若是話頭提不起連舉叁遍。便覺有力。若身力疲倦。心識怉懆。卻輕輕下地。打一轉再上蒲團。將本參話。如前挨拶。若才上蒲團。便打磕睡。開得眼來。胡思亂想。轉身下地。叁叁兩兩。交頭接耳。大語細話。記取一肚皮語錄經書。逞能舌辨。如此用心。臘月叁十日到來。總用不著。
衢州傑峰愚禅師示五臺善講主
假饒文殊放金色光。與汝摩頂。師子被爾騎來。觀音現千手眼。鹦哥被爾捉得。皆是逐色隨聲。于爾自己有何利益。要明己躬大事。透脫生死牢關。先須截斷一切聖凡虛妄見解。十二時中。回光返照。但看個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是個甚麼。切莫向外邊尋討。設有一毫佛法神通聖解。如粟米粒大。皆爲自欺。總是謗佛謗法。直須參到脫體無依。纖毫不立處。著得只眼。便見青州布衫。鎮州蘿蔔。皆是自家所用之物。更不須別求神通聖解也。
靈隱瞎堂禅師對製
宋孝宗皇帝問。如何免得生死。對曰。不悟大乘道。終不能免。又問。如何得悟。對曰。本有之性。以歲月磨之。無不悟者。
大乘山普岩斷岸和尚示衆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不得不看話頭。守空靜而坐。不得念話頭。無疑而坐。如有昏散。不用起念排遣。快便舉起話頭。抖擻身心。猛著精采。更不然下地經行。覺昏散去。再上蒲團。忽爾不舉自舉。不疑自疑。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惟有參情。孤孤迥迥。曆曆明明。是名斷煩惱處。亦名我喪處。雖然如是。未爲究竟。再加鞭策。看個一歸何處。到這裏提撕話頭。無節次了也。惟有疑情。忘即舉之。直至返照心盡。是名法亡。始到無心處也。莫是究竟麼。古雲。莫謂無心雲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忽地遇聲遇色。磕著撞著。大笑一聲。轉身過來。便好。道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
古拙禅師示衆
諸大德何不起大精進。對叁寶前深發重願。若生死不明。祖關不透。誓不下山。向長連床上七尺單前。高挂缽囊。壁立千仞。盡此一生。做教徹去。若辦此心。決不相賺。如其發心不真。志不猛勵。這邊經冬。那邊過夏。今日進前。明日退後。久久摸索不著。便道般若無靈驗。卻向外邊。記一肚。抄一部。如臭糟瓶相似。聞者未免惡心嘔吐。直做到彌勒下生。有何幹涉。苦哉。
太虛禅師示衆
如未了悟。須向蒲團上冷坐。十年二十年叁十年。看個父母未生前面目。
楚石琦禅師示衆
兄弟。開口便道。我是禅和。及問他如何是禅。便東觑西觑。口如扁擔相似。苦哉屈哉。吃著佛祖飯。不去理會本分事。爭持文言俗句。高聲大語。略無忌憚。全不識羞。有般底不去蒲團上。究明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冷地裏學客舂。指望求福。忏除業障。與道太遠在○凝心斂念。攝事歸空。念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的。外道魂不返的死人。又有妄認能嗔能喜能見能聞。認得明白了。便是一生參學事畢。我且問爾。無常到時。燒作一堆灰。這能嗔能喜能見能聞的。什麼處去也。恁麼參的是藥汞銀禅。此銀非真。一煆便流。因問爾。尋常參個什麼。答道。有教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又教我只如此會。今日方知。不是。就和尚請個話頭。我道古人公案。有什麼不是。汝眼本正。因師故邪。累請不已。向道去。參狗子無佛性話。忽然打破漆桶。卻來山僧手裏。吃棒。
評曰。天如而下。皆元末及 國初尊宿。若傑峰古拙楚石。則身經二代者也。楚石爲妙喜五世孫。而其見地如日光月明。機辨如雷烈風迅。直截根原。脫落枝葉。真無愧妙喜老人矣。天如以至今日。無四休者。獨其語皆提持向上極則事。教初學人做工夫處絕少。僅得一二錄。如左。
高麗普濟禅師答李相國書
既曾于無字話提撕。不必改參也。況舉起別話頭時。曾參無字。必于無字。有小熟因地。切莫移動。切莫改參。但于二六時中四威儀內。舉起話頭。莫待幾時悟不悟。亦莫管有滋味無滋味。亦莫管得力不得力。拶到心思不及意慮不行。即是諸佛諸祖放身命處。
評曰。此語錄萬曆丁酉。福建許元真東征。得之朝鮮者。中國未有也。因錄其要。而識之。
楚山琦禅師解製
諸大德九十日中。還曾證悟也無。如其未悟。則此一冬。又是虛喪了也。若是本色道流。以十方法界爲個圓覺期。莫論長期短期。百日千日。結製解製。但以舉起話頭爲始。若一年不悟。參一年。十年不悟。參十年。二十年不悟。參二十年。盡平生不悟。決定不移此志。直須要見個真實究竟處。方是放參之日也○如未能言前契旨。但將一句阿彌陀佛。置之懷抱。默默體究。常時鞭起疑情。這念佛的是誰。念念相續。心心無間。如人行路到水窮山盡處。自然有個轉身的道理。㘞地一聲。契入心體。
評曰。舉起話頭爲進期。真實究竟爲出期。當牢記取。
天真毒峰善禅師示衆
果欲了脫生死。先須發大信心。立弘誓願。若不打破所參公案。洞見父母未生前面目。坐斷微細現行生死。誓不放舍本參話頭。遠離真善知識。貪逐名利。若故違此願。當墮惡道。發此大願。防護其心。方堪領受公案。或看無字。要緊在因甚狗子無佛性上著力。或看萬法歸一。要緊在一歸何處。或參究念佛。要緊在念佛的是誰。回光返照深入疑情。若話頭不得力。還提前文。以至末句。使首尾一貫方有頭緒。可致疑也。疑情不斷。切切用心。不覺舉步翻身。打個懸空筋鬥。卻再來吃棒。
空谷隆禅師示衆
不可呆蠢蠢地念個話頭。亦不可推詳計較。但時中憤然要明此事。忽爾懸崖撒手。打個翻身。方見孤明曆曆。到此不可耽著。還有腦後一槌。極是難透。爾且恁麼參去○不參自悟。上古或有之。自余未有不從力參而得悟者○優昙和尚。令提念佛的是誰。汝今不必用此等法。只平常念去。但念不忘。忽然觸境。遇緣。打著轉身一句。始知寂光淨土不離此處。阿彌陀佛不越自心。
評曰。但時中憤然要明此事。此句甚妙。該攝看話頭之法。曲盡。
天奇和尚示衆
汝等從今發決定心。晝叁夜叁。舉定本參。看他是個甚麼道理。務要討個分曉。日久歲深。不煉昏沈。昏沈…
《禅關策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