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愛入無爲
文/見庚法師
還記得初初學佛,自己在家中誦《金剛經》,乃至于出家之前一字一拜整部《金剛經》,還是沒能真正明白發願文中所說“我今發弘願,持此金剛經,上報四重恩,下濟叁塗苦”之深刻意涵。爲何只是誦經、拜經,就可以報四重恩、濟叁塗苦?自己當時對于“報恩”,尚執著局限于世間有爲法的層次。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家就沒有個人,國家安定,則社會得以發展,家庭、個人得以生存,因此應該投身社會公益慈善工作,以報國家恩。再者“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深知父母對于子女抱持養育、愛念守護之無盡,所以近事供養,承歡膝下,以報父母之恩。其次,世間師長教以知識、學問,除去童蒙無知,出世間師長(僧寶)更是開啓法身慧命,照破人生黑暗煩惱,所以恭敬尊重、虔誠頂禮,以報師長恩。思及一切衆生與自己實屬生命共同體,世間因衆生而有,人生路上互相爲伴,所以善待身邊每一個人,以報衆生恩。
一向習慣了在有爲法中,有所目的、有所作爲去善盡自己的角色與責任,一旦出了家,離開工作崗位,拜別父母,辭親割愛,安住道場,遠離衆生,又能如何報恩?且光陰迅速,國家社會不斷變遷,父母日日老去,衆生種種煩惱苦楚,出家之人如何作爲才能時時刻刻爲這一切盡一份心力呢?當自己靜靜體會、思惟修行之真義,終于明白了,原來,答案就在《金剛經》之中。經中所顯乃真空無爲之理,以無所爲而能真正達到無所不爲之圓滿願行,超脫個人之有限情愛,安住無爲心而精勤有爲法,才能不懈怠、不疲厭。以此爲根,報恩之行才能無有退悔、無有窮盡,如此方是真實報恩之人。
菩薩“六度萬行”是每位修行人當下具體落實報恩之不二法門,時時思惟教理,深入經藏,得般若智慧,引導衆生抛迷就悟、離苦得樂,是真實之報衆生恩;舉辦種種法會、法務活動,建立緣起,運用而不住緣起,如是以內財、外財、法施、無畏施、平等施于一切衆生,淨化人心,進而提升國家社會道德風氣,是究竟報國家恩;建立精舍,住持佛法、弘宗演教,以師志爲己志,是無上報師長恩,如是乃至忍辱無瞋、常行慈悲,持戒清淨、精進不退,一一度皆有無量功德,自利利他,上求下化,以此功德回向父母親眷,亦令父母親眷同得入佛知見,永得究竟安樂,是報父母恩之極致。最後能回歸自性,廣行六度而不住于相,無能行、無所行,廣度衆生而無能度所度,叁輪體空,一切衆生皆當成佛,最是圓滿之上報四重恩,下濟叁塗苦。
不論出家、在家,每個人都要能念念知恩之所在,念念感恩之深遠,更要記得時時報恩之無窮。八萬四千有爲之善法,即使小如芥子,縱使大過須彌,但爲報恩,盡形壽奉持;菩提涅槃,無念無住,唯一之實相真理,爲無爲法,片刻不離。有爲是事,無爲是理;無爲名體,有爲名用,事理並進,全事即理,由全體起大用,則是時時報恩、念念報恩,方是真實報恩之人最完整且具體的報恩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