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君子謙謙,卑以自牧

  君子謙謙,卑以自牧

  文/見庚法師   

  阿難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多聞著稱。阿難尊者最爲人知的公案,即是曾在某一世中,護持一位小沙彌用功背經,因此,後來感得多聞的果報。

  進入學院,真正開始深入經藏,無論是佛法課程或是讀誦經典,愈能體會到佛法的廣博浩瀚,以及心地法門的微細。凡夫心是粗中粗,佛心是細中細,面對法,有時無法馬上領會入心,此時想到阿難尊者,忽然有一種遙不可及的感歎。

  一日,聽到師兄弟分享阿難尊者的行持。阿難尊者常代佛說法,但其爲人卻不會遭人嫉妒,最大的原因在于“謙遜”。當時聽完後,心中覺得十分震憾,原來真正能讓佛法點滴入心的就是“謙”字。

  所謂“君子謙謙,卑以自牧”,唯有一顆謙卑、虛懷若谷的心,才會有寬廣的胸襟來容納萬物,才能廣學多聞。中國至聖孔子,雖具有過人的涵養、學識,仍不斷向學有專精的人請益,因而成就其豐富的學養。佛法中的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也是走訪許多善知識以成就道業。如今,在佛教學院就讀,身旁的許許多多師兄弟也都有各自專精的優點,這些都值得我們虛心學習。

  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提出“中臺四箴行”,第一“對上以敬”,就是要讓我們以恭敬心去除貢高我慢。慢心減少了,心才會逐漸柔軟、謙卑,微細的法才能真正領納于心。 《易經》六十四卦當中,唯有“謙”卦是六爻皆吉之卦,也是告訴我們,無論待人或是研究經教,都要有謙虛的心。所謂“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希望像阿難尊者一樣佛法點滴入心,就要學習尊者謙遜的行持,以此自勉。

✿ 继续阅读 ▪ 棄愛入無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