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間
文/見慷法師
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找到生命的價值,不論遭逢順境、逆境,皆能處之泰然、自在作主,走向光明圓滿的人生大道,是每個人皆可努力的方向。
記得第一次到精舍禅修班聽課,住持法師提到:“一般人以爲佛法常談因果,所以是“宿命論”,事實上並非如此。人生的命運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如果心中相信宿命,就會被“命”牽著走;如果自己肯努力去“轉運”,那麼人生就可以由自己來主宰。”尚未進入佛法大門的我,改變了對佛教的錯誤見解,並報名上禅修班。
大環境的商業競爭,以數字爲衡量標准的工作目標,每日業績、年終考績等壓力,常令人覺得身不由己,在現實與佛法之間,往往難以找到平衡點。《佛遺教經》雲:“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于我法中能得解脫。”這一段經文,讓當時在金融業上班的我得到很大的啓發。當現實與修行抵觸時,便自我省察,發現煩惱往往來自內心的貪念,貪念一起,隨之而來的瞋心、比較心……種種混亂的情緒淹沒自己,心中便失去了正念、光明。因此,藉由返觀覺照,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作爲處世之平衡點,漸漸體會到,當放下種種無明時,心便能清朗光明,進而逐漸開闊自在!
不貪求外在的名利,表面上看是“失”,但實質上卻是“得”,因爲所有一切金錢、物質皆是因緣生滅假象,虛幻不實;能放下,便能看清名利地位只是一種短暫的滿足,非恒久不變,因而更加珍惜當下這一念清楚明白、作主的覺性,這才是真正的“得”!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常開示:“修行要先以善舍惡,後以舍舍善。”欲開創人生的價值,不假外求,就在當下的每一個念頭,以善製惡,隨順覺性,開顯本具的清淨智慧,才是生生世世自在解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