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巨人的肩膀

  巨人的肩膀

  文/見穑法師

    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曾說:“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每個人的肩膀或厚實、或單薄,但本質卻是相同的,因爲人人內心深處,皆有如巨人般強壯的肩膀,可以承受世間的一切。古今中外許多傑出人士,他們成功的原因沒有別的,皆是因爲展現巨人般的信心與勇氣,以及高尚的節操與品德,才能肩負起重大的責任。

  唐朝玄奘大師,幼年出家,有感當時佛教經典缺乏,誓願至印度求取佛經原典。公元六二七年(唐.貞觀元年),大師混入逃難的災民中,悄悄地離開長安,開始孤身求法的西行旅程。前後長達十七年的旅程中,玄奘大師備嘗艱辛,忍受饑渴,冒著生命危險,只身橫越一望無際的大沙漠,曾遭遇駭人的沙塵風暴,幸而驚險度過,亦曾更穿越冰寒的高山雪嶺及遭受盜賊的危害。即使如此,玄奘大師一點也沒退失西行求法的決心,始終堅持“甯向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半步生”的信念,只期求得正法,弘傳流布,給予後世衆生正知正見,找到人生真正安身立命之處。

  十七年後,玄奘大師曆經了五萬裏的旅程後,終于回到中國。抵達長安城的那一天,大街小巷擠滿了爲爭睹大師風采的百姓們,甚至連當時的皇帝唐太宗亦親自至城門迎接,一齊歌頌這位偉大的菩薩高僧。不過,玄奘大師並未因此驕矜自滿,即使唐太宗多次逼其還俗從政,大師始終不肯,只是全心全意地投入譯經事業。十九年裏,共譯出一千叁百叁十五卷佛經,這些經典後來廣泛流傳,不僅在中國開創了大乘佛教的八個宗派,甚至傳到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各國。

  玄奘大師之名遠播千裏,其一生行誼留給後世的我們,不僅是一千叁百多卷的經典傳譯,其偉大的行持更發揚了大乘菩薩的美好精神。西行求法之創舉,具足了信心、勇氣、堅忍、智慧……,雖然時光久遠,我們無法親見當時的盛況,卻仍能仰望大師的崇高理想及深心悲願,那是一雙厚實的肩膀,肩負起利益無邊衆生的大業。今日吾等雖沒有跋涉千裏到西天取經,但應秉承先賢之志,積極地將佛法傳播到全世界。這個目標並非遙不可及,只要願意挺起自己的胸膛,邁開堅定的步伐,朝菩提之路前進,必有開花結果的一日!

✿ 继续阅读 ▪ 學者爲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