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心又新
文/見箭法師
進佛學院時,一張“慈心觀照卡”如一面鏡子般,在安板前甯靜的時刻,照見自己一天的生活,或苦或樂、或挫折或感恩、或忏悔或發願,點點滴滴記錄下修行的最真實面目,以及身口意叁業的心念軌迹。
日新又新
叁界皆苦,吾當安心。悉達多太子背著誓願,夜出城門,出家修行,爲的是替衆生找尋離苦得樂的方向。翻開一年前自己寫下的“慈心”,看到的是一種初出家的修行憧憬、度衆願心,展現出志氣高昂的生命力量。但在實踐佛陀教誨的生活中,與佛陀叁祇不舍身命以圓滿六度的堅毅、實踐相比,似乎自己只看到遠方,看不見自己的腳跟。雖然如此,原點就是起點,“慈心”的力量,從原點開始向下紮根。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一天天與自己的真心相對中,“慈心”是明鏡,無遺的照出自己的起心動念,教導我時時勤拂拭的忏悔心;“慈心”是良友,友直、友諒、友多聞,一張規過勸善的白紙,開啓我明辨是非的智慧心;“慈心”是心念史記,記錄了一天當中心念生住異滅的曆史,指引著自己鑒往知來的宏觀願心;“慈心”更是心靈園丁,爲自己植下度衆種子──大悲心,觀衆生苦,發菩提心。
一日日,一頁頁,因爲“慈心”,漸漸地在實踐佛陀的教誨,腳步能愈來愈穩健。一年前與一年後的自己,有著同與不同,新與不新,同的是本具佛性依舊常在;不同的是,因爲反省過失、滌淨心靈,日新又新的力量,在生命中慢慢落實。
修行新生命
導師曾說:“一個人有慚愧、忏悔的心,就是最大的超越、最大的精進。”又說:“如果能知過、改過,人人都能爲聖爲賢。”修行不是天邊的願景,不是高調的口號,而是需要深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地辛勤播種。一張白紙,寫下一天中,修行最深刻的反省,透過慚愧、忏悔,洗滌身口意叁業,更發出對道業最至誠的願景──“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
用慈心觀照生命,用反省忏悔過失,更要用願心航向光明的修行新生命。相信慈心在心田中生根,將來必長成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