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爲我們都是一家人

  因爲我們都是一家人

  文/見雯法師

    在某個村落裏,許多農夫種植玉米,其中一位農夫年年都得到優等獎的殊榮,記者訪問他,用什麼方法種出這麼好的玉米?農夫回答說:“我只是把自己培育玉米的優良種子,分送給村莊裏的其他農民,藉由蜜蜂、蝴蝶采集花粉的傳播,使所有的花都變成優良品種;如此再經由自己精心地培育照顧,就能夠有更好的品種産生。”

  在競爭激烈的工商社會,人們總是在分別、比較、競爭當中,許多優良商品都被視爲商業機密。但是這位常得優等獎的農夫,知道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息息相關,獨善其身或閉門造車絕不可能生産出優良的玉米品種,所以將自己栽培的好種子分送給其他農民,他人受益時,自己也是絕對的受益者。

  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多數人只要自己的子女有成就就好。但我們應將眼界放遠,因爲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不僅對同學來說是良好的模範,將來到社會上,除了工作能發揮最大效益,家庭也會和諧美滿,産生穩定社會的力量;若有機會爲人民服務,受益的就是全社會、全國家、全人類。

  我們生活在息息相關的因果循環當中,卻往往只看見個人的利益,産生種種排他、忌妒、比較的心態與行爲。不管是嫉妒他人比自己好,或者是排擠他人、傲視一切不如我者,都是深重的“我執”在作祟。如何放下我執?就要從“利他”的角度來著手,因爲利他的同時也在自利。

  世界日新月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愈來愈小,每一個生活在這世界上的生物都是“生命共同體”,彼此互相依存。個人有進步,團體才能進步;團體進步了,受益的當然是團體中的每個個體。所以佛法講“隨喜功德”,見到他人行善修福,要心生歡喜,起贊歎之心。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衆生皆是我過去的父母親眷,我當給予一切衆生安樂;衆生也都是未來佛,每個人都走在成佛的路中,只要深信因果,衆生修福得安樂,如同自己行善一樣,就能真心地歡喜贊歎。

✿ 继续阅读 ▪ 培養恭敬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