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勇者懦夫一線間

  勇者懦夫一線間

  文/見由法師

  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爲“勇者”?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例如:沙場征戰的士兵、統帥叁軍的將領、抛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求取經典不惜身命的僧侶……。

  在曆史上被譽爲“勇者”的,畢竟是少數,並非人人都能得此封號,而且“勇者”的標准隨時在改變。但,“勇者”還可以有另一種解釋,只要我們願意,每個人都能成爲勇者──“勇”于認錯的行“者”。

  認錯,是一種勇氣;大部份的人在面對自己的錯誤時,多半的直覺反應是掩飾、說謊、推卸、找藉口:“這不關我的事!”、“是他叫我這樣做的!”、“我不知道啊!”、“別人也這樣做,你怎麼只有問我?”……在種種尖銳、怨怼的言詞下,顯現的其實是“我”的懦弱;而此懦弱的心態,則來自于堅深的“我執”。

  因爲我執,所以始終認爲自己如此完美,不容破壞;因爲我執,所以不願放下身段,柔軟低頭;因爲我執,所以不敢承擔不足,不願相信自己的失誤。因爲我執,“我”變成了懦夫,在強大的我執下,隨順習氣,因此失去了改進的機會和空間。在曆史上成爲搖尾乞憐、看人臉色、兩邊討好、賣國求榮的懦夫,人們的鄙視是一時的,不會記得太久;但對于自己不敢認錯的懦弱,良心的譴責及壓力呢?

  認錯,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重新出發的動力;願意認錯,表示我們能客觀地認清自己,承擔缺失,並在檢討反省之後,讓錯誤成爲參照的經驗與警惕,使得下次的行事能更加謹慎小心,所做之事愈趨完善。如此一來,犯下的錯誤就不是無謂的犧牲,而成了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學習的教材。孔子說:“勇者無懼。”爲何能夠無懼?因爲“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能真實地面對自己,克服障礙,還有什麼足以憂畏的?

  “在錯誤中成長”的前提,是先能認錯,然而,踏出了這一步之後,若是抱著“勇于認錯,絕不改過”的心態,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利益,如同發現生病了,願意去看醫生、拿藥,卻不願意服藥一樣,久而久之,反而造成明知故犯、口是心非的惡習。所以佛法中的“忏悔”法門,正是教導我們“忏其前愆,悔其後過。”不僅承認過錯,更要能夠痛改前非,不複再犯,如此一來,方是真正無愧于己的勇者健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