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掌握自心 自在作主

  掌握自心 自在作主

  文/見城法師

  現代社會講求多元、注重包裝、追求完美,愈來愈以外在的標准來衡量一切。人們在如此的觀念環境下,對于成敗得失的認知開始變得絕對,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愈來愈狹隘,只願意接受好的一面,而無法接受與預期相違的結果。衆生錯把妄想當真心,迷失于外境的追逐上,于是在生滅的妄想輪回裏,痛苦不已,當然最顯而易見的便是生活中所帶來的壓力。

  雖說心性本具,但因真心久爲妄想所覆,所以掌握自心的能力越薄弱時,對未來就會愈恐懼,任何事情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壓力。壓力的來源除了是對目標不能掌握外,也來自于我們對事物強烈的分別與執著,我們總是相信自己偏頗的認知,而無法看清事情的全貌。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世間一切既是相對,也就沒有絕對的好壞,因此欲化除壓力,可以先藉由誦經、打坐等正向方便,將心安定下來,所謂“心定智慧長”,再藉由思惟佛法的道理,反省檢討,觀照內心的煩惱無明,找出執著挂礙的原因,自然處世就多一份定力,就能化解心中的壓力。

  佛法是定心、淨心、明心的法門,它以因果的道理指引我們努力的方向,使我們不會彷徨迷惘。佛法雲:“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因地的每一步都有依循的軌則,一切的夢想只要透過正確的方法來努力,並非遙不可及;更進一步,我們可以依緣起性空、因緣和合的道理,從更多面向來認清事物的本質,因爲世間既是因緣假合,隨時都在生滅變化,就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結果,所以在面對事情的成敗、好壞時,也就能夠更加坦然。而中道實相之理,即是安住這念心的最究竟之道,我們若能了知萬法由心生,過與不及皆非實相的道理,並于日常中去貫徹實踐,就能慢慢掌握這念迷失已久的心。

  國中時,自己曾因升學的巨大壓力而茫然無措,在完美主義的自我期許下,生活擠壓到令人窒息;但也因爲如此,自己爲了尋找生命的究竟之道,才促成今生學佛的因緣。初接觸佛法時,誦經及至精舍禮佛成爲陪伴我面對人生第一場關卡——升學考試的動力,讓自己在緊張忙碌的升學壓力下,獲得舒緩,並且對佛法更具信心。而精舍禅修班的課程,也帶給自己嶄新的生命體會與更開闊的處世胸襟,並且感受到生命中前所未有的甯靜與祥和,開啓對未來無盡的希望!

  經雲:“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所謂“萬法唯心”,我們若迷失自心,則易隨森羅萬象的事物起伏生滅,若能真正體悟佛法心性的道理,不僅能纾解生活中的壓力,亦能掌握自心,自在作主,開創光明的未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