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朝山報母恩
──選錄編修自“虛雲老和尚法彙年譜”
文/見陌法師
在普陀山參禅數月之後,虛雲老和尚想到自己出家二十余年,到處遊學參方;年歲愈大,對于報答父母生養劬勞的宿願,是愈來愈強烈了。于是,決定以叁步一拜的方式朝禮五臺山,報答雙親養育之恩。
虛雲老和尚的大願感動了一同修行的其他四位禅者。清光緒八年農曆七月一日,五人背負行囊,從普陀山法華庵起香,叁步一拜,向五臺山邁進。每日前行的速度極緩,曆經數月才到達常州。沿途爬山涉水、路途艱辛,其他禅者皆一一放棄離去,只有虛雲老和尚不爲所動,仍勇往直前。
年底,虛雲老和尚渡過長江,留在浦口獅子山寺過年。次年,再從蘇北進入河南省境,經過嵩山少林寺到達洛陽白馬寺。一路曉行夜宿,無論風雨晦明,嚴寒酷暑,饑寒飽暖,只一心稱念著菩薩聖號行拜。
時光飛逝如梭,轉眼間又到了歲末,大地天寒地凍。大年初一才找了家旅店住下,初二又繼續趕路,乘坐渡船到對岸時,天色已晚。此刻北風緊吹,環顧四周了無人煙,虛雲老和尚就在路旁廢棄的茅棚內打坐。夜裏寒風刺骨,飄起陣陣大雪,次日放眼望去,蒼茫的大地已成銀色琉璃世界。既然積雪盈尺,已無法辨清去路,又無人過往,只好枯坐于牆角念佛。連日大雪紛飛,又困于草棚下,饑寒交迫的虛雲老和尚體力衰弱,漸漸陷入昏迷狀態。
等到雪霁天晴,困于雪地多日的虛雲老和尚染病在身,虛弱的身軀已無法動彈。在意識迷濛中,他隱約聽到有人在問話;吃力的睜開雙眼,只見一名乞丐站在身旁,可是自己力氣微弱,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乞丐知道他被雪凍傷,在附近捉了幾把草,升火煮黃米粥讓他食用。喝了熱粥,虛雲老和尚身子暖和了,體力也就漸漸地複蘇過來。
“您打哪來?要去什麼地方。”乞丐問。虛雲老和尚答:“我來自南海普陀山,要去朝禮五臺。請問貴姓?”“我姓文名吉。”虛雲老和尚又問:“從這裏到五臺山會經過那些地方,路途還有多遠?”乞丐文吉回答:“大約還有二千公裏左右。大師父,您拜山的目的爲何?”虛雲老和尚正色答道:“爲報答母親生育之恩。”文吉見虛雲老和尚身體虛弱,不斷勸他放棄朝拜。虛雲老和尚則堅定地表示,不管路途多麼艱辛遙遠,絕對不違本誓。那鋼鐵般剛強的信念與毅力,令文吉甚爲動容。
虛雲老和尚依著文吉留下的足迹走出雪地,來到了孟縣。初叁由洪福寺起香,到了府城已晚,暫時借宿于山頂上的破廟。當晚,虛雲老和尚腹痛如絞,次日晚上發起高燒,腹部絞痛轉成痢疾。然而,虛雲老和尚朝山的願心不爲病苦所困,每日仍強行朝拜。十叁日到了黃沙,由于腹瀉嚴重,已無力再行,縱然身處荒郊野地,無人援助,回首二年來朝拜曆經的種種,虛雲老和尚心中毫無懊悔,一心安詳地誦念佛號。
元旦深夜,虛雲老和尚見到西邊牆角有人燃火,仔細一看,竟然是文吉!喜出望外的虛雲老和尚大聲喊出他的名字。文吉拿起火把,尋著聲音走來一探究竟:“大師父,您怎麼還在這裏?”虛雲老和尚向文吉娓娓訴說沿途的種種遭遇,文吉坐在身旁仔細的聆聽,並且安慰呵護著他。次日,文吉爲虛雲老和尚換上幹淨的衣服,並調配一杯藥讓他喝下。兩天後,虛雲老和尚的身體已全完康複,對于文吉兩次的搭救由衷感恩。文吉建議虛雲老和尚,何不與自己同行,到五臺山朝禮。虛雲老和尚說出朝山的原由:“發願朝山,是爲報父母的深恩,祈求諸佛菩薩慈光加被,令我父母早脫六道輪回之苦,超生淨土。縱使我大難臨頭,也不退心。”
虛雲老和尚真誠的孝心讓文吉十分感動。爲了讓虛雲老和尚心無旁骛,沿路文吉背負行李,打點一切瑣碎事項。對于文吉的鼎力相助,虛雲老和尚由衷感謝,且發願將朝山的功德回向父母、文吉早證菩提。
二月底,二人同行至太谷縣離相寺後,文吉先行離開,啓程回五臺山。五月底虛雲老和尚到達五臺山,在顯通寺挂單後,就到附近的寺宇朝拜,並四處尋找文吉,但都沒有人認識他。後來,一名老僧明白因緣始末之後,對虛雲老和尚合掌敬答:“乞丐文吉乃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啊!”虛雲老和尚這才明白,原來是菩薩在一路上護念他的道業!
古德雲:“人有誠心,佛有感應。”由于虛雲老和尚老和尚堅忍不拔的毅力及堅定不移的願心,感得文殊師利菩薩兩次化身救濟。在叁年當中,雖然曆經外境種種磨難,始終不失正念,終于得以報答浩瀚母恩,圓滿朝山大願。古德雲:“消得一分習氣,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煩惱,便證少分菩提。”虛雲老和尚對佛法堅毅不動搖的信念及行儀,是吾等學習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