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染塵
文/普雨精舍住持 見烨法師
不染諸塵 心無滯礙
詞雲:“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詞人以飄散零落的梅花,比喻無盡的愁怅憂思,縱然揮手拂拭,依舊牽絆萦繞。無始劫來,多少衆生迷轉于虛妄境界中,六根攀緣六塵,迷失真心本性,深陷塵鄉,久滯而不得出離。紛擾的六塵妄境,障隔了菩提之路,如何尋得究竟解脫?
曾有天女于聽聞菩薩大人說法時,歡喜地普散天花供養。天花觸及菩薩大人,即墜落于地,然而落于舍利弗等大比丘身上時,卻黏著在身。大比丘們雖然使用神力,天花仍舊附著不去。天女問爲何要去花?舍利弗以爲不如法。天女則說:“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爲也。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知境虛實 了然作主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人不見生死實相,故畏生死;不知根塵唯心,即被境轉,因此色、聲、香、味、觸諸塵,得以迷亂衆生,致使顛倒妄想,無法自拔。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一切森羅萬象,無不由心生;若不知返本還源,宛如詞人拭不完滿身的冬梅,尊者去不掉著身的天花,徒勞費力,無功而退。“不起凡夫染汙心,必成寂靜菩提果。”跋陀婆羅尊者過去在洗浴時,刹那間悟得“塵勞即是菩提”,悟此塵染不從外得,不因他起,全然存乎一心。古德則能做到“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即使塵境紛擾,五欲現前,仍能洞然明白,清楚作主。
萬法諸相無非是道,明白修行就在每個當下,任何因緣皆是開悟的契機。這念心覺悟了,也不妨礙挑柴運米,穿衣吃飯。經雲:“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持續用功,綿密不斷,方能克期取證,早成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