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綿綿密密定慧處 一道靈光照波心

  綿綿密密定慧處 一道靈光照波心

  涅槃究竟而言,即是中道實相,即是我們的本心本性;

  若我們都能以面對余震的警覺心,

  慎防于六賊的入侵、叁毒的蝕害,

  時時准備逃出叁界火宅,則成佛脫離苦海之日可待。

  文/見應法師

  

  ●之一:苦谛

  佛法中雲,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及五蘊熾盛苦。在此次臺灣的九二一大地震中,見應深深地體會到了衆生所處的五濁惡世實在很苦。也才明白爲何我們所處的世界要稱爲“娑婆世界“(意即“堪忍”,就是要忍受心中及身外的痛苦,忍受世界一切的煎熬。)

  九月廿一日地震當天,見應正身在震央的南投縣。前一天還燈火通明、莊嚴巍峨的普方精舍,竟然在刹那間磚落飛沙,玻璃粉碎,狼籍一片。連續數百次的余震,令人更深沈地體悟到生命就在呼吸之間。能夠安然逃出的見應尚且如此感受無常之苦了,何況那些一夕間家破人亡,中秋夜圓只見瓦礫堆及親人屍首的衆生?餐風露宿的孤寂,以及面對天人永隔的傷痛,無一不在印證著佛所言說的四真谛;“苦谛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是的,月可令熱,日可令冷,假使神通力也改變不了衆生的業力,因爲因果之理是絲毫不爽的,所以苦谛是不可令樂的。

  

  ●之二:集谛

  那麼這些業果又從何而來?從衆生的貪瞋癡殺盜淫而來。《地藏經》雲,衆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又雲:“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仁王經》雲:“其有日晝不現、月夜不現、天種種災─無雲、雨雪;地種種災─崩裂、震動,或複血流、鬼神出現、鳥獸怪異。如是災難,無量無邊。...由贍部洲大小國邑一切人民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沙門、婆羅門,國王、大臣不行正法,由此諸惡,有是難興。”近年來空難頻仍,瘟疫疾病、風災水患、治安敗壞,盜賊起,暴戾肅殺之氣彌漫了整個社會、國家乃至于世界各地,由此可證經上所言並非杜撰虛有。因爲人心沈淪、物欲橫流、瞋怒、邪淫等毒害早已散播,所以地震等天災人禍已是無可避免的事。

  《華嚴經》亦雲:“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照。”我們一心之中具足十法界,起了貪欲癡想之心,即是餓鬼道,起了爭勝瞋鬥之心即是修羅道,若起五逆十惡之心即地獄道。由于一切外在萬象皆是唯心唯識所變現的,又因果之理通于叁世,是故過去因,今世果,共業之中也就有人人不同的別業。以此我們要好好反觀自照,爲什麼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不是慈光攝照的佛國淨土,而是遭遇大地無情的殺戮?是否我們每日內心中惡念遷流的小地震,即已時時在醞釀外在一次殘酷的大地震?

  

  ●之叁:滅谛

  《達摩二入四行觀》雲:“叁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地震之後,大衆紛紛討論著如何逃生,或者有人說臺灣處于地震帶上,預言可能又會發生多大的地震,或什麼可怕的災難。其實學習逃生技巧固然重要,防範措施亦不可缺少,但因果業力的報應,卻是絲毫躲不掉、閃不了的。只要在叁界當中,不管是逃到美國、英國,逃到初禅天、二禅天、叁禅天,都還是有水災、風災、火災。甚至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仍只是伏下煩惱,定力散失,亦不免再輪回叁界甚至叁塗惡道。那麼哪裏才是最富樂安隱的住處呢?唯有具足了常、樂、我、淨四德的涅槃,才是最安全的住所。而涅槃究竟而言,即是中道實相,即是我們本心本性。在此當中,沒有善惡、取舍、美醜、是非等等的對待分別,沒有凡夫的妄想、執著、顛倒,唯顯現寂靜與解脫之樂。

  老和尚常雲:“涅槃就是寂滅,寂滅不是在未來,而是在現在。這個真理不是在外面,就是當下這念心。我們這念心沒有貪心、瞋心、慢心、疑心,這念心到達空性,便是涅槃。”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確實是如此的。六祖大師也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這念心有了禅定、智慧,又何必害怕外在的天搖地動呢?而若衆生業力使然,生起種種的苦難災變,于諸佛菩薩而言,內心當中仍然是寂然不動的,何以如此?因爲明白一切都是幻化不實的,所以不執著也不恐懼,明白“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之理。世間既是幻化無常,何苦又去追求不已,錯認妄境爲真而永無出期?于是諸佛菩薩不但因無生法忍而安然自在,也更能進一步地以幻化理,度幻化衆生,創造佛國淨土,並且能夠生死自如,來去自如。

  記得《維摩诘經》〈佛國品〉上有個公案。舍利弗問佛言:世尊,每一尊佛都有淨土,你既然已經成佛,怎麼還在這充滿荊棘砂礫、穢惡充滿的娑婆世界中,沒有淨土?于是佛陀以足指往地上一按,整個叁千大千世界便現出了寶珍嚴飾的佛國淨土。所以心淨則佛土淨,只要我們心清淨了,看到外在的一切境界,乃至于我們所居住的國土也會是清淨莊嚴的。也因此佛很確切地向舍利弗說:“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衆生罪故,不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是故我們不要怪見不到淨土,甚至不相信真的有涅槃寂靜的常寂光淨土或實報莊嚴土,卻是要先問問自己心念清淨無染否?

  

  ●之四:道谛

  既然一心生十法界,這念心起個心動個念,就招感一世的果報,那麼我們應該從何做起呢?其實可就事上與理上兩方面交替進行。

  以事上而言,例如此次的九二一地震後,中臺禅寺依老和尚的慈悲指示,成立赈災中心及設置醫護站,而社會各界乃至于其他國家的人民,也不分宗派、種族、黨派,紛紛伸出援手,無論是物質的補給或是協助救人的工作,在在皆顯示出,人人本有的恻隱之心。由此慈憫心流露的同時,瞋恚、對待、分別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給受苦流離失所的同胞一些溫暖,一些安慰。這種與衆生感同身受的行爲心念,其實已是菩薩心、慈悲心的初步了。如果能夠在平時生活中更上一層,等念怨親,又繼續修六度萬行,乃至于最後達到叁輪體空-無能施之人、所施之物,無受施者,行善而不執著功德,則是真正的菩薩行、菩薩道了。此即由事而歸于理。

  其次,要時時朝“定心、淨心、明心”以及“覺察、覺照、覺悟”的修行方向去努力。爲什麼呢?因爲心念的變化遷流刹那迅速,一會兒想財色名食睡,一會兒又想起過去、想計劃未來,總是不安住在當下,不能把握當下。于是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有了生滅的因必然牽動生死的果,悲歡離合的輪回當然會演不完。所以古德雲:“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要截斷生死之流,需要從現在這一刻做起,要具足定力、具足般若智慧。惡念一起,馬上回光返照,只起善念不起惡念,最後還要“以舍攝善”歸于無念,歸于安樂的中道實相。要記得“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相信人人都已在此次天崩地裂的時刻中,深切地體會到生死攸關的刹那間,行李、錢財是全來不及打包的。唯有此生所修的善惡業與自己形影不離。

  所以要牢記此一教訓,從今起努力修行,認真持戒,不然死時四大分解的狂風、猛火、地裂、洪水是倍甚于此的,沒有定力,則必定隨業再流轉六道。“生于安樂,死于憂患”,這句話並非戲言,因爲人們常在災難過後不久便忘記苦痛,又開始及時行樂。若我們都能以面對余震的警覺心,慎防于六賊的入侵,叁毒的蝕害,時時准備逃出叁界火宅,則成佛脫離苦海之日可待。因此在收拾重建家園的同時,更要重新構築一片心靈淨土。不管外界是如何殘破不堪,我們心當中自是遠離貪瞋癡與顛倒夢想的執著而安忍自在。身雖言爲災民,心卻可光明富有並且坦然,並用此劫後的余生,令自己及他人皆重獲新生命。在此以《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的一段偈子作爲警惕:

  劫火洞然 大千俱壞 須彌巨海 磨滅無余

  梵釋天龍 諸有情等 尚皆殄滅 何況此身

  生老病死 憂悲苦惱 怨親逼迫 能與願違

  愛欲結使 自作瘡疣 叁界無安 國有何樂

  有爲不實 從因緣起 盛衰電轉 暫有即無

  諸界趣生 隨業緣現 如影如響 一切皆空

  識由業漂 乘四大起 無明愛縛 我我所生

  識隨業遷 身即無主 應知國土 幻化亦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