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妄情既不起 真心任遍知

  妄情既不起 真心任遍知

  修行如果不在因地上用功,

  不知以不生不滅心爲本修因來澄濁、解結,

  一旦遇到境風,煩惱遇緣而生,就易起退心,

  若能依教觀心,安住中道實相,則能圓成無上菩提。

  文/見法法師

  

  中臺佛教學院成立後,一心希冀能有因緣進入學院薰修,深入經藏,學習佛陀的智慧。老和尚慈悲舉辦研究士住持進修班成就大衆道業,讓見法的心願得以圓滿。

  古德雲:“自從一讀楞經後,不讀世間糟粕書。”《楞嚴經》是經中之王,爲行者入道要典。聆聽老和尚法音宣流,使我對佛法更深一層契悟,融會貫通。

  楞嚴經的啓教因緣,由于阿難尊者遇摩登伽女以娑毗加羅咒所惑,幸佛陀派文殊師利菩薩以楞嚴咒前往救護。阿難尊者有感于自己雖多聞第一,仍未全道力,遂有摩登伽之難,故啓請如來開示修證入處,如來告以二決定義,一以因同果澄濁即入涅槃,二依根解結脫纏頓入圓通。以不生不滅心,圓成無上菩提。

  我們修行何以會退轉?老和尚說:“因爲沒有依據二決定義來用功。”這念心執著四大爲實有,再配合身心世界就成爲五濁:劫濁,見濁、衆生濁、煩惱濁、命濁和根本無明。修行如果不在因地上用功,始終到不了菩提、涅槃。爲什麼呢?因不知以不生不滅心爲本修因來澄濁,解結,一旦遇到外面境界之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再加上八識田中無明種子起現行,煩惱遇緣而生,遂退失自己菩提心,若依二決定義修行則不會退轉。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在對治我們的煩惱,知道很多道理而不依教觀心,猶如醫生准備很多藥方而不用,故多聞無功,不逮修習。《六祖壇經》雲:“法即無頓漸,迷誤有遲疾。”法法平等,依教觀心則能澄濁、解結。

  在上課時,老和尚鼓勵大衆把握十四天講習的因緣,好好用功,平時大衆在精舍很忙,少有充裕時間研究經教,要發心──舍我其誰的發心。如果每位都有這種觀念,道業就會成就,就能荷擔如來家業,弘法度衆。聽到這句話,見法心生慚愧、忏悔,出家六年多,自認爲自己一直在發心做事,遇到任何境界只有“承擔”二字。

  事相上做到承擔,但心裏面貪瞋癡的種子仍潛伏著,這些念頭是障道的因緣,使自已修行路上進進退退。至今才知遇到瓶頸的症結在那裏?被執著、無明障蔽了,並沒有真正做到舍我其誰的發心。心一轉境,即化除心中積習已久念頭。依二決定義來用功,安住中道實相,才能轉煩惱成菩提。跟隨老和尚愈久,更體會到老和尚慈心廣大,悲心無盡,智慧如海,將禅宗心法普傳出家、在家弟子,不舍一衆生的願力,真正是佛菩薩住世,舍我其誰的大發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