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隨筆

  安居隨筆

  文/中臺禅寺女衆部執行長 見肯法師

  一年一度的夏安居又開始了,南山律雲:“形心攝靜曰安,要期住此曰居。”在此九旬安居之際,如何身心安居?是不是能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之中,晏坐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這不只是安居的重大課題,更是我們菩提道上經常性的考驗。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常說:“順境是成就自己,逆境是磨煉自己。”“遇到事情的反應,如果只是慌張、起煩惱,那就和俗人沒有兩樣。”誠然,“禁足安居,乃如來之儀軌。識心達本,是釋子之行門。”惟願:在一切無常幻化中,掌握每一個覺醒的現在,時時刻刻“以大圓覺,爲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老老實實,結夏安居。

  之一 薤上露(給遠行的朋友)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複落,

  人生一去何時歸!

  人生無常,有如薤草上的露水,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輕輕易易地晞滅了。今日消散,明日複起,露生露滅中,如果喚不醒迷失的人兒,一曲挽歌,徒添傷悲。

  《楞嚴經》中,世尊以恒河水化導波斯匿王,在生生滅滅中,示汝不生滅性。所以叁歲、十叁歲也好,乃至于六十二歲,雖然童顔不再、青絲早換了鶴發,觀河水的這念心,宛然無異、元無生滅。

  但是啊但是!波斯匿王又能有幾個呢?

  “如來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號性顛倒”。的確,不論是無常變壞的色身,或是念念遷謝的緣心,無常迅速有如薤上露。 導師常常提醒我們:律中佛敕弟子,一日叁摩頭,默誦偈曰:“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亘古以來,衆生迷倒,不知身心顛倒所在,受盡了“無益之苦”。因此,總是要在煩煩惱惱煎熬中,抱怨“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總是要在顛沛流離中,生生死死、不斷陷溺,才肯歇下狂心,反觀自己。

  《淨名經》中,文殊師利問維摩诘言:“欲度衆生,當何所除?”答曰:“欲度衆生,除其煩惱。”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答曰:“當行正念。”又問:“雲何行于正念?”答曰:“當行不生不滅。”又問:“何法不生?何法不滅?”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又問:“善不善,孰爲本?”答曰:“身爲本。”又問:“身孰爲本?”答曰:“欲貪爲本。”又問:“欲貪,孰爲本?”答曰:“虛妄分別爲本。”又問:“虛妄分別,孰爲本?”答曰:“顛倒想爲本。”又問:“顛倒想,孰爲本?”答曰:“無住爲本。”又問:“無住,孰爲本?”答曰:“無住則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修行是一條長遠的道路,道在人行,功由日進,盡形壽乃至盡未來際,行者不死,只是凋零。縱然前程還有經年累劫的風霜,只要我們實實在在腳跟點地,“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

  之二 下雨(給煩惱的朋友)

  我常常在想:

  煩惱好像是一場下不完的雨,

  滴滴答答中,濕了身,黴了心,

  即使撐了傘、躲了雨,也撐不起朗朗晴空,

  仿佛好像日子就得一直這麼灰灰濛濛下去。

  事實上:

  再長的雨季,終究也會過去。

  更不用說是疾風暴雨,

  驟來乍歇,

  連地上的積水也迅速無辜地退去,

  結束,都顯得份外匆匆。

  爲什麼會下雨?

  說穿了就是雲的緣故。

  雲,難道就這麼的堅強嗎?

  連太陽見了也愁歎:“總爲浮雲能蔽日!”

  其實,雲也是無辜的。

  烏雲也好,白雲也罷,衆緣假合的雲是經不起一丁點兒試煉的,

  輕輕的放下吧!

  舍下一點因緣,

  風一吹,

  雲消了,

  雨停了,

  太陽就出來了,還是一樣萬裏無雲的碧空。

  所以,不用急著說服自己現在是什麼心境。

  烏雲也好,白雲也罷,衆緣假合的雲是經不起一丁點兒試煉的,

  只要掌握風的方向,

  雲消了,

  雨停了,

  太陽就出來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