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文/見溥法師

  每到畢業的季節,就有許多公司行號到校園征才,畢業生們多想找個所謂“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的確,“賺錢”是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但不是全部。因爲在職場不是單打獨鬥,還有公司、同事,更有消費者,所以人際關系的經營也是生活重要的一環。人際關系好,會讓人樂在工作;人際關系要好,沒有別的,就是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俗話說:“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便是告訴我們要知恩、感恩、報恩。在上位者,若沒有下屬努力的工作,哪來業績?身爲員工,沒有老板創造工作機會,自己如何養家活口呢?有了感恩的心,老板會努力照顧和關心職員;員工生活穩定,便能全心全力地投入工作,達到老板的期許。例如有一家美國企業的老板,非常重視員工的家庭生活。其中一項政策,就是幫員工的小孩分擔一半的學費。在高學費的體製下,上大學對很多窮人家的小孩來說,簡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有了公司的資助,員工的下一代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也可以減少很多的家庭問題,讓大家更安心地工作。因此公司的營運一直很順利,上下和樂。當遇上金融風暴時,所有人都願意犧牲部分的薪水來成就公司的運作,大家齊心協力把沖擊降到最低。就算薪水不多、工作不少,每個人的心裏卻是很富足,原因就是大家都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古德的言行中,也可以體會在職場待人處世的道理。如樊遲向孔子問“仁”的意義,孔子回答:“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身爲政府官員或公司領導,面對艱難的事情,要勇于承擔;當有利益的時候,要把下屬放在前面,這樣才算得上是一位仁者。《論語.學而》中,曾子每天檢討自己,其中一項:“爲人謀而不忠乎?”就是每天反省自己,是否對得起上司的栽培或器重?由此可見,傳統文化裏居上位者或下位者,皆應常懷感恩之心。

  向聖賢學習,可以從職場中做起,而修行也可以在職場中來落實。佛法告訴我們要知恩、感恩、報恩。不論遇到順境或逆境,都把對方當成是學習的助緣,感謝對方所做的一切,漸漸地,心變得更柔軟,才能漸漸放下對自我的執著。在生活中,結了許許多多的善緣,遇到困境時,就會有許多人伸出援手,一起度過難關。

  一顆感恩的心,爲我們搭起和同事間友誼的橋梁,贏得上司的肯定和信任,也讓我們獲得下屬的擁護和支持。有了這些基本條件,不僅物質層面可以得到滿足,精神層面也不虞匮乏。尤其現今社會,物質生活豐富了,心靈卻貧乏了。心病就要心藥醫,首先就是用感恩的心來代替惡性競爭和唯利是圖的心。心念轉了,外境就會跟著轉,即使面對境界的考驗,也會發現其實我們並不寂寞。

✿ 继续阅读 ▪ 正面思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