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奘法師出家因緣

  明奘法師出家因緣

  明奘法師:1967年生於河北承德,中山大學畢業,原爲北京某出版社編輯。1995年7月于柏林禅寺依上淨下慧老和尚剃度,1996年到新加坡參加弘法培訓。曾爲河北省佛學院第一任教務長,現任柏林禅寺堂主,新加坡《佛陀教育》雜志主編,遼甯大連仙洛灣觀海寺住持,秦皇島祖山望海寺住持。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

  您的步履像白雲,飄藍天;

  您的足迹像綠水,繞青山。

  時而若隱,時而若現 時而就近,時而遙遠,

  來來去去帶著滿懷慈悲,匆匆忙忙爲了度化人間。

  ……

  這首《度化人間》的佛曲,特別像是在唱明奘法師。

  奘師(明奘法師簡稱。“奘”讀音zhuang)雖然身兼兩座寺院的住持,卻依然是一位行雲流水的行腳僧:藍天白雲因無挂礙,所以逍遙自在,時時刻刻都有可能隨風遠去;溪水泉流無拘無束,在山澗泠泠彈琴,入江河彙成滾滾洪流,東歸大海便是萬裏波濤。

  他愛茶,是廬山禅茶會的會長,無論走到哪裏,總有叁五弟子追隨。山陽樹蔭、亭下石上,泥壺煮清泉,沸水沖新葉,便是無我茶會;

  他說禅,系國內外許多禅修營的導師、主辦人,卻絲毫不拘泥形式,用他的話說:遠離城市喧鬧,暫別功利浮躁,聆聽晨鍾暮鼓入睡,遠聞鈴铎梵呗醒來,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洗禮了,何須另外刻意什麼。

  筆者曾經爲他胡謅一聯:

  竹林集露,松間煮雪,一杯清茗在手,處處境安人靜;

  都市說禅,境外論道,六度法門于心,時時性清神閑。

  而今的奘師一似閑雲野鶴,想當初卻曆經了思想與身體的雙重磨難。

  1985年,奘師以優異成績從一個偏遠的小縣——河北隆化,考進了著名的中山大學。廣州,是六祖慧能剃度出家、並初次弘法傳禅的地方。或許是冥冥之中祖師導引,那時的奘師居然買了兩本“天書”,一本《肇論》(僧肇大師著),一本《六祖壇經》。

  他讀《六祖壇經》到第叁品時,心中恍恍惚惚,突然就有了一個朦朦胧胧的感覺:“或許,我應該是一個和尚。”

  接下來,隨著他對佛教有了一些粗淺了解,知道了佛門戒律森嚴,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法適應那些戒律的束縛,所以並沒有升起出家的念頭。但是,他心中對人生的探求並未止息,整日思考生命的本質、本源問題:人爲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何在?因爲了無答案,他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苦痛與無奈。

  國人常說:人生在世就是來受罪的。所以老人們常將人生說成“熬”——熬日子、熬出頭、熬著吧。外國先哲說:每一個人都有原罪,當然會遭受懲罰。

  可是,爲什麼?人生爲什麼要遭受痛苦、遭受熬煎?他想:是我一人如此,還是所有人都一樣如我般的苦痛呢?奘師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哲學、宗教、藝術等等書籍,遍涉西方文化、伊斯蘭教、印度古籍等,渴望找到答案。遺憾的是沒有能令他信服的說法,那些貌似合理的解說一項一項地被他否定了。于是他得到了一個偏激的見解:既然生命是痛苦的,那麼,死亡就是對于生命生存苦痛的最好解決之道!

  他不甘,卻仍然苦痛著——爲了生命自身的存在和現實。

  後來,奘師看了臺灣星雲老和尚的《釋迦牟尼轉》,心中豁然開朗,明白了許多自己原來百思不得其解的生命問題。

  南無釋迦牟尼佛。若是世上沒有佛法,那將如何?

  從此,奘師回歸了佛陀懷抱。然而,從學佛到出家,必須具足因緣。

  大學畢業時,奘師雖然學的並非文學專業,但他卻撰寫了許多才華橫溢的詩歌、小說作品,于是分配到北京某出版社工作。

  那一年春節假期,奘師不想回家喝酒吃肉,也不想與文友們雅集放歌,年叁十,他登上了北京到太原的火車。因爲,地圖上顯示,這條京西線上有一座車站:五臺山。

  誰知,此鐵路線上的五臺,並非彼佛國五臺——臺懷鎮。

  漫天雪花,大地一片蒼茫;年節之夜,空無路人,惟有他一個人影行進在冰天雪地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五臺山很清涼,廣濟茅棚的僧衆也很熱情,但是,任何事都有一個“緣”字。

  95年,奘師來到趙縣柏林寺作義工。那一天,他正在踩著高凳幹什麼,不經意間一回首,看到一個老僧徐徐走來,恰似行雲流水,渾身上下透著一種說不出、描不就的灑脫、自在,仿佛,他是徜徉在風景秀麗的深山幽谷,漫步于鳥語花香的林蔭小徑……

  不用說,這就是淨慧老和尚。

  于是,奘師心中的靈機觸動了……

  扔掉好好的工作去出家,奘師知道家人的工作無論如何也做不通,于是他就“曲線救國”——每每回家鄉,便有意識地灌輸一些佛教知識,母親來京城時,他刻意帶著老人家到北京的幾個寺院轉了轉、看了看,並且帶她見了很多他熟悉的法師——算是提前打預防針吧。

  不過,長期離家不歸,總的有個理由吧?于是,奘師發揮寫小說的特長——編了一個彌天大謊——他對家人說自己要到東南亞去拍一部長篇電視連續劇,叁年不能回家,也無法與家裏聯系。

  他覺得自己說得挺圓滿,卻也只能蒙住媽媽一個人。到過年的時候,家人已經打聽清楚了,他已經在趙縣柏林寺剃光頭當了和尚!

  親友們鼓動他的哥哥、弟弟到柏林寺放一把火,將寺廟燒掉,把奘師搶回來……

  還是奘師的預防針起了作用:媽媽說:“出家人也都是人嘛,我看那些出了家的孩子都非常好。”再加上奘師給哥哥寫了一封長達二十二頁的信,總算說服了家人,不再堅持讓他還俗。

  叁年後,1998年,奘師出家後第一次回鄉。從此,家裏人都成爲佛教徒——所謂“一人出家,九族升天”,可以以此作爲新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