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友之道
文/見牟法師
身而爲人,于內于外,是汙濁還是清淨?想了一想,有以下四種情形:
一、外濁內濁──心中常起貪、瞋、癡,身造殺、盜、淫,將之視爲理所當然,是下等人。
二、外清內濁──有兩種人:一者,于外乍現威儀,于內則汙穢不堪,想藉此博取聲名與供養,是下下等之人;其二,心中的煩惱雖然未斷除,勉強自己執身不動,再由外而內,以執心不起爲究竟,是上等人。
叁、外清內清──亦有兩種人:其一是世間的賢人,如柳下惠;其二是出世間的聖人,如佛陀,斷惑證真,內外光明。但世間的賢人尚住生滅心,而出世的聖人已證不生滅性,是真正的清!
四、外濁內清──此爲大菩薩遊化世間,和光同塵,隨緣度衆。如寒山、拾得,看似癫狂,卻是文殊、普賢菩薩化身,唯有心存平等者才能得其法益。
由此觀之,濁與清,內與外,以“內清”爲可取,就算是“內濁”,也要能“漸清”。而自己是屬于哪一種人呢?值得深思!
導師開示:“修行就在澄清當下這念心,身口意叁業清淨。”期許自己與一切衆生身口意皆能達到清淨圓滿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