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
文/見涅法師
“反省”就是檢討自己,看看身、口、意有沒有過失。這是一般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是爲什麼要反省呢?從字義上來看,“反”,即是反過來的意思,“省”,有省思或節省之意。換句話說,反省就是能使自己因省思而得到節省,節省什麼呢?
許多人的一生,爲了追求生存的意義,總是汲汲營營地要獲得別人的肯定。有的人一帆風順,有的人則是挫折重重;不論是順境或逆境,總要耗費我們相當多的精神與體力,才能獲得想要的肯定及地位。在這得與失之間,難免令人患得患失;在成與敗之間,也會使我們對人生産生不少的感歎與反省。
對于成功者而言,如何再次取得成功的契機,找到一條節省的途徑,乃至于獲得更大的進步空間,就必須從過去的經驗中反省與改進。同樣地,對于失敗者而言,找到失敗的原因,不再走錯路,乃至于不再走冤枉路,也必須要有反省的功夫。
所以,反省對于成功或失敗而言,都是一條可以“反”過頭來節“省”走錯路的方法。
但是,要如何反省呢?曾子雲:“吾日叁省吾身。”這“叁省”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對曾子而言,所要反思的是替別人辦事有沒有負責、和朋友相處有沒有守信,以及學習有沒有用心叁件事。但是我們也可以用另外的角度來看這“叁省”的涵義。一是叁世的意義,也就是反省過去的業障、現在的行爲以及未來的方向,從這叁方面去思惟,可以使我們更容易找到人生的目標。另外,“叁省”也可表示時時反省自己的身、口、意叁業,有沒有做了不該做的事情?這些都是提供我們反省的真正入口。
除了上面的幾種意義外,我們還可以用佛陀教導比丘的叁個修行重點來檢討反省。這叁個重點就是“禅定、福德、教理”。禅定即是止觀,止住向外攀緣的妄想心,學習觀照自己的念頭,這是一種自利的法門。福德,代表累積修行的福德資糧,廣修一切善法,也就是學習與他人相處之道,這是一種利他的行門。教理,是佛的智慧結晶,這是一條體會至真之道的方法。如何從“禅定、福德、教理”這叁個面相來自我檢討?
一、觀照自己的念頭,反省自己的起心動念,這也是禅修的目的。因爲唯有靜下心來,才可以看到真正的自己,所以要藉由禅修訓練,摒除外緣,聆聽內心的聲音。就像一杯水,唯有靜止不動,水中的雜質才會沈殿下來,我們才能看清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因心沈靜下來,變得清明,所以才不會被外境所迷惑,自然也就不會耗費時間與精力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所以靜下心來反省,是一條節省走錯路的方法。
二、學習與他人相處之道,了解一個人的生存,並不只是自己的事情而已。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成就,皆須與他人互動,才可能盡善盡美,所以能時時從利他的角度來反省,就是修福報的開始。因此,反省自己是否常常忽略了他人的需要,輕忽了別人的需求?反省自己的平等心和慈悲心是否不足?從個人狹隘的世界走出來,以利他的角度來與人共事,則可廣結善緣;善緣增長,不只可以節省與他人磨擦的時間,更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幫助。所以廣修善緣,是節省失敗的方法。
叁、體會教理的智慧,藉由法寶的薰修,去除心中的無明煩惱,經由智者的法語甘露來滋長自己的菩提智慧,如此自可省去走冤枉路的時間。
《四十二章經》雲:“夫爲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修行即是與內在習氣的奮戰,一個肯認真反省的人,才是一位真正的武士;方向對了,也才能直搗黃龍,事半功倍。所以不論是叁省吾身,或是檢討自己身口意叁業,乃至于從禅定、福德、教理叁個面向來學習反省,都能夠讓我們找到這條節省走錯路的康莊大道,直向真理之巅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