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二▪P3

  ..續本文上一頁管帶。每隔一個時段,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就回顧一下,看安祥在不在?這是自覺的功夫,這個就叫保任,也叫管帶。發覺安祥不在,就要反省爲什麼?是我不重視它?是我輕忽?還是我犯了錯誤?至于說如何使安祥加深?那是很簡單的,要放松,不要緊張。修心就是要放松、要看淡,要保持輕松,不要抓得太緊,抓得太緊就是執著啊!你要想安祥穩定而能上升就要離執;執著越少、安祥越好,你要是執著越多,那就越緊張,越緊張就越不調和,越不調和,安祥就沒有了。你什麼時候沒有執著,什麼時候你就安祥深深。安祥與執著是誓不兩立的。

  認真反省識心達本

  問:當我體悟到本心,當時的感受法喜充滿,見到人、事、物都很親切,就像老師講的自他不二,可是這種覺受會流失,無法斷惑,應如何保有而增強心力?

  答:修養很好的人能研究透徹自他不二的所以然,也就是佛法講的大圓覺海,那是生命的本體,了解了那個,在理性上雖有認知,但他保持不住,爲什麼保持不住?被境所轉。外面的環境會左右你。要能夠八風不動,得失、利害、毀譽、稱譏你都不會動搖,別人說你很了不起,你也不得意忘形;別人說你不夠看、差勁,你也不會煩惱。你有了一百萬也不會喜歡得發狂,丟了一百萬也不會上吊,這就是自他不二、得失不二、毀譽、稱譏不二,你就能保有安祥了。

  像這樣的保持是不容易的,你能夠有這個境界,有這個心光的發露,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你要保持它,就必須不爲外境所轉。道教有所謂的魔考──有魔來考驗你。釋迦牟尼悟道以後,天魔波旬也都在考驗他啊!你要能夠接受考驗,就必須堅持不二法門,自己要先徹底反省。

  有些人跟我學法,我叫他反省,他不反省,我就逼他反省。他說我反省了,我也寫了。我說你寫的不對。他說老師沒看到怎麼知道不對?我說就是不對,你說你這個人看到壞人會生氣,忌惡如仇,這是缺點嗎?我說這是正義感嘛!他說偶爾會隨地吐痰,沒有公德心。我說這是小事情。他反省大概都是這一類的。要說對不起別人的事,他說“我讀小學二年級時,借了鄰桌同學一張作業紙沒有還他,這個是我的錯誤”。我說算了!你不用反省了,浪費時間嘛!你若真正反省,就要把埋在心靈深處的垃圾挖出來丟掉,把自己的個性變成佛性,佛性是無所不包的,而個性是跟任何東西都對立的,你必須把我執去掉,保持自他不二的心態,便是果位的聖人,就能長久保持,若能保持你就證果了,入聖位,就是聖人。

  如法念金剛經成就金剛心

  問:修學安祥禅,是否一定要念金剛經?或者是因人而異呢?

  答:六祖聽人念金剛經而發心,因此就成了一代祖師,而且以後他的說法,沒有超越金剛經,他是在诠釋而且弘揚金剛經。六祖壇經可以說都是金剛經的批注。念不念金剛經因人而異,我曾經講過念金剛經的方法,金剛經跟別的經不同,它是佛法的本體經,是本體佛、法身佛的經。我坦白說:法身佛念這個經,念這個經就成法身佛,法身佛的修持法門是最高級的。中國從唐代六祖以後,大家都非常尊崇金剛經。金剛經能避邪、解冤、滅罪,功德很大,因爲法身無邊,所以功德無量。但是念金剛經就不要有分別心,不要說如是我聞──我聽說事情是這樣…‥不要念一句想一句,解釋它的意思。你從如是我聞,念到信受奉行,然後把經一合,看看心態改變了沒有?這個是念金剛經的方法。如果你念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也這樣念,那就完全錯誤了,同樣是佛經,爲什麼有兩個極端呢?那是因爲對症下藥,有的人吃這種藥,有的人需要吃那種藥。總而言之,佛是大醫王,是大法王,他是對症下藥,你是什麼心態,他跟你說什麼法門。四十二章經裏說:“譬如食蜜,中邊皆甜。”都是好的。你若是學禅就念金剛經,你要是很忙就不要念經。

  常持正念導正心態

  問:如何對治淫念?

  答:淫念人人都有,有很多人不能戰勝淫念,于是乎就墮落。在杜漏歌詞裏說:“軀殼起念滋叁毒。”叁毒就是淫、怒、癡,也就是貪、嗔、癡。貪財、貪色都是貪。你如果不想這個事,就沒這個事,越想,它就越嚴重。四十二章經裏說:“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很多事情都是想出來的,當淫念來的時候,就想失意的情形,想那種很狼狽的樣子,你換個主題去想,淫欲之火就熄滅了。

  常言說:“飽暖思淫欲”,吃飽了沒事幹,就是佛講的五陰熾盛,色、受、想、行、識都很旺盛,都很飽和,他就會起貪、嗔、癡邪惡之念。

  人到生理過盛的時候,想打架,就是嗔,打不過人家沒關系,挨幾拳也很爽快。爲什麼?五陰熾盛。所以說修行人要調飲食,譬如不要吃大蒜、蔥、韭菜、肉類……等。如果體重已超過標准,就不要再吃肉,喝點脫脂奶粉,蛋白質、鈣質也都夠了,吃點青菜、水果,幫助腸蠕動,對身體是有益的。

  我在桃園時,臺南來了幾位朋友,他們跟我講起臺南市最有名的幾種小吃,說著說著就流口水了。我說你要是不講,口水就少了,你如果想想那挑水肥的,就沒有口水了。這不是說笑話,佛法是因病予藥的對治法門。淨土宗、天臺宗有“白骨觀”,你想這個人活著時候很漂亮,男士很潇灑,女人如花似玉,但是死了叁天以後,他會是什麼形狀?四天、五天、六天以後,那再也不是什麼上帝的傑作,也不是藝術品了,那會很難看。到了一個禮拜以後,你看了會惡心,睡覺會作噩夢。再下去肉體腐爛、長蛆蟲,然後變成一堆白色的骨頭……。做這種觀想就不會起淫念了。

  老子說:“吾有大患爲吾有身。”我最大的憂患是我有個肉體,餓了要吃,冷了要穿,做事做得好,別人會忌妒;做得不好,會遭別人輕視。老子還說要勤要儉,儉不是說用錢儉省,而是話要少說,免得傷中氣;性生活要減少,免得傷元氣。修行,不論學任何宗派,最重要的是獨行道。世法當中任何一門高深的成就也都是獨行道。日本的宮本武藏不娶太太,他如果有家有太太,跟人決鬥就不靈了,那是千分之一秒決生死的事。劍道、武術也是一樣,所謂的童子功、鐵布衫、金鍾罩都是童子功。所以,修行人要常持正念,經常觀心,要想就想光明解脫,想衆生之苦,這樣才能導正心態。

  有了安祥就不會生氣

  問:要做到不生氣很難,怎樣才能做到不生氣,使自己的心態安祥?

  答:我講牧牛圖頌,所謂的見牛就是見到安祥;慢慢調伏就是保任安祥;最後是人牛合一,安祥跟你合一,你就是安祥,安祥就是你。那個時候就是華嚴境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我有時候也不能免俗,也會感覺很懊喪;有的時候也愛生氣,若說我從來不生氣,那是騙人的話,我一年中也愛生那麼幾次氣,但我坦白跟各位講,安祥並不因爲如此而消失。因爲安祥就是我,我就是安祥,而我前一分鍾生氣,後一分鍾就哈哈大笑。你能夠無住生心,應無所住,不要他占領你心理上的空間,那你的安祥很容易保任。

  你要保持甚深安祥的話,你有時間就觀心,觀心就是自覺,做自覺的功夫。觀心不是一天觀個幾個小時,而是長久持續的。你要是很忙的話,一天起碼要兩個小時,這樣才會有進步。

  開始觀心就有初步的安祥,初步的安祥就跟牧牛圖上說的一樣,一不小心牛就跑掉了,你要用繩子牽著它,到最後人牛合一,打都打不走,也即是禅宗講的“露地白牛”。人牛合一時才有甚深安祥。要安祥跟你合一,你必須下一番功夫,平時要時時保任及管帶,叁個月乃至一百天,安祥都在,以後就不會溜走了,除非你大怒、大悲、大放縱,否則安祥不會走,安祥不走的話,你就是發光的人。

  現在有人發明了測光儀,可以把練氣功者的氣測出來,到了一百天安祥都不走的話,你伸個手指,你的光比氣功師強一百倍。各位不要以爲安祥禅是無爲法,我們也沒有學什麼功,你如果把安祥學得好,什麼都有,一切有爲法都包括了,你每一秒鍾都是發光的人,這叫做光的天使。

  這一次禅學會推行散播安祥活動,就是集合光的天使,散播安祥。各位雖然很辛苦,但是很有功德,因爲有了功德才可以莊嚴法身。

  時間即是生命不要虛度此生

  問:最近我總是有虛度此生的感覺,請問師父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念頭産生?要如何去調適自己?

  答:有虛度此生的感覺很好,這個感覺就是善根發露。有些人常常發牢騷,說我生不逢辰,歹運、歹命,都遇上壞的,因此無法得意。一個真正善根發露的人,他會懊喪地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少壯沒有努力,所以現在還是蹉跎自誤。我們沒有掌握住今天,沒有把今天奉獻出來,就無法奢望明天會更好。不付出今天就沒有更好的明天。你今天的成就,就是昨天的付出,你如果昨天沒有付出,今天不可能會更好。

  我們知道宇宙是個因果網,誰也逃不過因果法則,你要想不虛度此生,就要抓住每一秒鍾的時間,好好的利用,而最佳的利用方法就是設法自我完成、自我發掘、自我淨化,設法從六塵的汙染當中,把自己那個一塵不染的佛性發掘出來,讓祂擡頭,讓祂作你的主宰。

  先改變自己家人隨同改變

  問:我常看不慣媽媽的舉止,而且跟媽媽之間缺少了親密感,要如何才能改變?

  答:我們的修行是內明,向內明白自己,而不是向外馳求。修行是要你放寬心量包容別人。你不應該看媽媽不順眼,應該看自己不順眼,你試試看,心量放寬一點,從今以後,專找自己的毛病,找媽媽可愛的地方,半年以後你一定很調和,而且在這個階段當中,要常常憐憫媽媽,不要跟媽媽對立,不二法門嘛!你就是媽媽,媽媽就是你,沒有媽媽就沒有你,所以看媽媽應該很順眼。若看她的動作、說話很令你討厭時,你就感覺他很可憐,她活得很苦惱;如果你媽媽愛發牢騷、愛…

《解惑錄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