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那般那手冊 IV· 身念先于止和觀

  

IV. 身念先于止和觀

  

因此,如果人類在今生沒有修習身念,從而繼續過著心不受控製的生活,那麼他們將飄流和沈沒于未來的輪回,就像他們在過去世經曆的那樣,即使他們可能是佛教徒。沒有控製心,就是通向漂流于輪回的確定道路,因爲除非控製心,就無法從事止(samatha奢摩他)和觀(vipassanā維巴沙那)的訓練。另一方面,獲得對心的控製,就是通向涅槃的確定道路,因爲它使得能夠從事止和觀的訓練。修習身念,就是努力去獲得對心的控製。

  

佛陀說,即使某人沒有能力開展更高的止觀訓練,如果他能穩固地控製他的心,並成功地隨意把心安置在他的身體內,他就能享受到涅槃的滋味。

  

Amataṃ tesaṃ viraddhaṃ, yesaṃ kāyagatā-sati viraddhā.

  Amataṃ tesaṃ aviraddhaṃ, yesaṃ kāyagatā-sati aviraddhā.

  Amataṃ tesaṃ aparibhuttaṃ, yesaṃ kāyagatā-sati aparibhuttā.

  Amataṃ tesaṃ paribhuttaṃ, yesaṃ kāyagatā-sati paribhuttā.

  

(Aṅguttara Nikāya, Ekaka-nipāta, Amata-vagga)

  

  

誰已經忘失身念,誰就已經忘失涅槃。

  

誰沒有忘失身念,誰就沒有忘失涅槃。

  

誰沒有修習身念,誰就沒有修習涅槃。

  

誰已經修習身念,誰就已經修習涅槃。

  

(增支部,一集, 不死品)

  

基本含義是,如果某人確立于身念,他就能成功地修習止觀,因爲他已經穩固地控製他的心,因此能確定他在今生不會錯失涅槃。然而,如果類似那瘋子,他繼續忽視修習身念,從而無法控製他的心,那他就無法圓滿止觀禅修,因此他將錯失涅槃。

  

心的控製有很多層次。

  

在這個世界,精神沒問題的普通人已經充分控製他們的心,完成出現于人類間的各種不同的事務,包括個人的以及社會的。這是一類控製。

  

在佛陀的教法中,守持根律儀戒(indriyasaṃvara-sīla)是另一類控製。然而,這不能認爲是可靠的控製。

  

作爲止禅和觀禅的近因,安住于身念,是一類穩固的控製。成就進入任一種禅那前的近行定(upacāra-samādhi),是更穩固的控製。再進一步的穩固控製是成就入禅那期間得到的安止定(appanā-samādhi)。八個層次的安止定中,每次達到更高的層次,控製是逐次更加穩固。就止禅而言,成就更高的神通意味著最高的控製。

  

這就是止的道路,稱爲samatha-yānika(奢摩他引導)。

  

觀的道路,稱爲vipassanā-yānika(維巴沙那引導)

  

本節說明了,身念必須先于止觀的修習。本節到此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