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那般那手冊 V· 爲什麼應該修習安那般那念

  

V. 爲什麼應該修習安那般那念

  

因此,遇到佛法的當代人,不管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應該拒絕和警惕不受控製的心,應該盡早采用和修習《大念處經》(MN 10)給出的其中一種身念處,從而可靠地掌控他們的心。

  

《身念經》(MN 119)描述了十八種身念處的訓練,也就是,安那般那念、四威儀、正知、可厭作意、界作意、九種墳場觀、還有四種禅那。

  

《安那般那念經》(MN 118)教導了如何只通過安那般那念而完成修習身念、四種安止定的止禅、觀禅,以及修道和證果—最後兩項稱爲明(vijjā)和解脫(vimutti)。

  

所有的佛陀都是通過安那般那念到達最高覺悟和證得佛果,所有的佛陀都繼續安住于安那般那念,從不間斷,直到入般涅槃。這也是一個慣例。

  

在所描述的四十種止禅業處中,安那般那念是最容易一直持續不斷地修習的。比起其他業處,佛陀也是更高地贊美這種禅修業處。義注者也稱安那般那念爲“偉人的國土”(mahāpurisa-bhūmi)。但是安那般那念並不適合于普通人。它只適合于具有偉大智慧的人。

  

因此,爲了那些希望仿效前述答咖西喇城的Pukkusāti郡主的方式(他花費生命的剩余時間獨自在七層宮殿最高層從身念處著手修禅直到證到第四禅)、希望達到心成就、和希望從所遭遇佛法受益的有智者的利益,我現在打算簡要解釋中部的《安那般念經》(MN 118)。[3]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