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講解
南無大悲毘盧遮那佛
主講者:釋成觀阿阇梨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東密]
第五十叁世叁國傳燈灌頂阿阇梨
賢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脈傳人
大毘盧寺
第17集
合掌
南無大悲毗盧遮那佛(3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3稱)
開經偈
請放掌
今天應該可以講完大日經疏的序言,同樣的請在屏幕前的朋友端身正坐、專心聽講,不做旁的事情,以尊重法故。在還沒開始講之前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日本赈災踴躍發心;還有就是我自己翻譯的叁本書現在籌印,希望大家也發心助印,叁本一套四百塊臺幣。還有今天講完就要到美國去,一直到八月十號才回來,八月份渴望會繼續講,可能會耽誤幾天,因爲回來會很忙。這叁個月請大家努力修行,以我講的你如果落掉的趕快補起來,已經聽過的多聽幾次,法不一定你聽過一次就OK,這跟看小說不太一樣。你如果能看過一次就OK就太好了,可事實上你每看一次或聽一次就會有新的發現,你會發現上次怎麼沒聽到,阿阇梨有講這個嗎?覺得奇怪。甚至不是我講,你看經已經念過幾十次、幾十百忽然發現,這經中有這一句話?真是很奇怪的事情,所以業精于勤,熏習再熏習,這是佛所說的熏修再熏修。
接著我們講一個很大的題目:即身成佛。即身成佛是在真言密教裏是這麼說的,我這裏必須要講一件事情,也是做一些補充或是訂正。前年的有圓光佛學院的畢業他們畢業參訪來大毘盧寺,他們列了很多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問我真的有即身成佛嗎?這個你也可以看到或聽到我講的資料裏面,我當時跟他們講的沒有,我是隨順他們的因緣,因爲他們不是學密的,他們是佛學院的,通常是補充他們聞慧的資糧,而且佛學院一般也都很少講到密法,不過我現在知道有很多佛學院現在可能是因爲請不到真言宗的老師或法師,所以他們請了一些藏密的去授課,甚至喇嘛去授課。不管怎麼樣我們華人或中國人對于真言宗或是密教還是很陌生,很疏遠,所以我就不跟他直接講。我當時是說沒有,我現在要訂正一下或補充一下,沒有是依他而言,有是依我的信心而言,而且依大菩薩所證而言。
大菩薩所證而言就是有,不要說即身成佛,見性成佛有沒有?對那些大修行的禅行者來講是有,對我們來講是沒有,那只是一句話而已,不能堅信當然更加不能成佛。所以不能的話是依現前的衆生而言,能夠或是可以是依佛菩薩所說,這是境界問題。因爲我現在是正講密教,正講就是以這個爲主題來講,就必須要就密而言密,我以前回答圓光佛學院學生的,就顯教的眼光,他一定站在顯教的眼光來看,所以我跟他那樣答。否則怎麼樣?我講的他不信,他心裏面起疑謗的話惹他造罪那不好,佛菩薩有種種說法,乃至于在《楞伽經》裏講很甚深的實法,講的差不多的時候大慧菩薩就問:請問世尊您爲什麼不一開始就講實在的,而要講那些權教的法,爲什麼不一下就入于一實。你知道佛怎麼回答?因爲衆生的心虛妄,所以不跟實法相應,那時候要講方便權宜的教法他才能接受。譬如小根智人你跟他講大乘究竟的法,他不能接受,不免疑謗。一定要大根而且大智的人,你跟他講一乘最究竟圓滿的法他才能夠滿即信受,歡喜。小根小智的人一聽不但聞了不信受、不歡喜,而且他就驚怖、疑謗。連地藏菩薩也說或有善根聞即信受,不可思議他就信受而且歡喜;或有善重,久化方歸,久化方歸還不錯,通常是久化不歸。同樣的,佛說種種法,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信入,依他的根器、性向、還有累劫所熏習所修,他的心器不一樣,所以能接受容納的法也不一樣。
關于即身成佛這個真言宗的空海大師或弘法大師,弘法大師是空海大師的一個號,日本天皇賜給他的。譬如我們禅宗六祖大師皇帝有賜給他一些號,到後來變成很長很長,所以大家也都不用,因爲太長太麻煩了。弘法大師就是空海大師,他爲了要解釋這個即身成佛,就引經據典,引了很多顯密各種經典來證明這個論題是有的。事實上我現在也嘗試來論述一下,這個用顯教來講是很容易很快的。譬如以禅宗來講即心是佛,可是你看看這個即心是佛,禅宗是顯教的,密教只是把心改成身,把是改成成。是跟成不一樣,是是一種狀態,是已經是了,不用更成了;成是還要去成才會成,還要去做它。淨土宗裏面也有一句話,《淨土十六觀經》裏面的一句話,《淨土十六觀經》是淨土宗裏很究竟的一個法: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個論述、陳述是什麼意思?這個心就是佛,已經肯定它就是佛,跟即心是佛其實是一樣,只差一個字。是心作佛爲什麼又再反複說一次?是心是佛這個指本覺,心就是佛;佛開示說我們的本覺這個心,本覺心就是佛,所以無始以來就是佛,但我們現在不得受用,現在就依這個究竟的理去修,把這個本來是的佛,本來的佛作出來,作什麼?就是修。你知道是心是佛這個道理以後,你就要開始溯流求本,求這個本佛,去成就它就作佛。是心久遠劫來到現在是佛,但不得受用,那就是有種種的業障、煩惱障等等,就重新廓清一切,讓這個心真正的再就做佛、成佛,這個作佛也是成佛的意思,是修也是成;是心來修這個佛的本覺,成就佛道。所以,這有次第,這次第是心是佛這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如來密因,本如來藏,心本是佛,要依本如來藏是心這個心去作佛。
心作佛這個事情是顯教密教都有,還有一個見性成佛,見性是什麼?頓教,見懷頓然就成佛道,所以顯教、密教都有這麼一說,道理都有,這個道理都是通的。乃至唯識學最後也要證悟,悟了圓成實性,也是一樣,圓成實性就是佛性,就是真如本性,都是一樣的東西。所以唯一所差的,顯教講的是心跟性成佛,但密教講的是身成佛,哪一個比較更走得遠一點?身走的遠。我怎麼證明?我用唯識學來證明。唯識學不是轉識爲智,轉八識爲四智,所謂五八六七果因轉,五就是前五識,意思是什麼?就是五八果上轉,六七因上轉;倒過來因先轉,所以先轉的是六跟七,先轉最染汙的。當唯識進來的時候,你對整個修相就比較清楚,爲什麼?第六識是妄想分別,所以它是染汙的,但它也有好的。第七識唯是染汙,全都是染汙的,所以先轉比較不染汙的六識,因爲它有染跟淨,所以有染淨的六識先轉;再轉比較染汙的,唯是染汙,全是染汙的我執中心,這就因上,這都因上轉。接著呢?果上的時候,在證入果地轉前五識、第八識,前五識是什麼?眼耳鼻舌身,對不對?六七識心容易轉,眼耳鼻舌身難轉,尤其是第六意根跟第七末那都是比較屬于心識方面,比較不是前五識那樣依于前五根,那五根是很實體、很實在的,這個很實在的東西象水泥一樣,很難轉。所以,因上轉這個比較純是心識的東西,果上再轉前五識,轉前五識爲什麼?成所作智,成所作,你要聖人成就的時候,你要能夠真正成就事情,能夠做出來,乃至于能夠現量的顯出種種神通妙用。就說你有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這個都是前五識的;漏盡通就要牽涉到第八識。前五識跟前五根密切結合,所以你要轉那個根不容易,轉心比較容易,爲什麼?心是心念一轉就轉了,心念是理,理上知解悟容易,但是事上修證就難,就要比較長時間,你就要一件一件去修證,一件一件去磨,在事相上去證明、去磨,而不是在理上你一知解一悟了就通了。
就好象理上是通了,可是你有耳朵有耳屎,你還是要慢慢掏,你不能說悟了耳朵就通了。所以理上悟,事上證,理上先成就法身,事上再成就莊嚴報身,叁十二相等等。叁大阿僧祇劫,最後百劫修叁十二相,那個是最後最後的事情,爲了要利益一切衆生,所以要再花一百劫的時間修叁十二相。很有耐心,所以即心是佛比較容易,即身成佛就難,所以即身就是佛身。身如果是佛身,裏裏外外都是佛,即心是佛就只是心是佛,心還不是佛,就這麼簡單。而且還有一個,即心是佛,你可以講也很難把你辯倒,即身是佛就不行了,這個是事實。你說我已經即身成佛了,那你就秀一點出來看,沒得秀,那就下臺。即身成佛就是最後最究竟的,有這樣的差別。現在進一步講什麼叫即身成佛?第一個要觀想自己是佛,這個很容易,這個也很便宜,可是這一頓豐盛的午餐不是不要錢的,需要什麼價錢?這就這頓午餐的代價:要常常用佛的標准來要求自己、成就自己。光是用想的容易,自己以爲自己是佛,下面這個就難了,你要處處用佛的標准來要求自己、成就自己。一心想要成就與佛一般的悲智定慧,成佛是成什麼?最簡單就這四個字:悲智定慧,你如果有象佛一樣的悲智定慧那就是佛了。如此不斷地發願,我們常講發願,什麼是發願?我給它一個現代化的定義,自我期許就是發願,這也是剛剛才收到的訊息。熏習、熏轉業識,這個就是觀想自己是佛。這樣在身業跟語業上也要配合,上面是意業上這樣做,身業語業就是要持佛戒,不犯七支,七支就身叁口四,這個不能犯,這個都犯了還說成什麼佛?那是最基本的。
接著第二心成之後,也就是常常觀想整個心成佛,整個心全心是佛,悟了覺知自心是佛,再更進一步于事上依叁密加持的力量,向上熏修,熏轉四大五蘊,這就是身體,有形的;無形的就隨便你怎麼講,有形就不是那麼便宜的事。熏轉四大五蘊,理上的佛或是自己理上悟到,心轉成佛,理上的佛是心佛,這個心佛是自受用,別人沒辦法受用,要把這個理上的心佛落實圓滿,將自受用的心佛落實圓滿,回自他受用的身佛,這個身佛是什麼?報化,報身化身佛,這就是達成實報莊嚴圓滿佛身。我們因爲修顯教太多了,都好象重視法身佛,不重視報、化佛。但是我告訴你,真正在度衆生的是報身佛、化身佛,舉個例子,阿彌陀佛如果沒有淨土的話,西方極樂淨土,那對我們有沒有用?對我們沒有用,他是佛跟我們沒有關系。但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什麼?是阿彌陀佛的化土,他所化的,所以是他化身的一部分,因爲化出這個淨土,讓一切有情來生。他在外太空開辟了一個國土,一個殖民地讓我們移民,如果他沒有自成那一片新大陸的話我們就沒有地方可以去,雖然他是阿彌陀佛但對我們沒有什麼大的幫助。乃至于藥師淨土、彌勒淨土也是一樣,所有十方諸佛國土都是佛的化土,爲了要化衆生用,化是什麼?教化、變化,變化他的器質、轉變變化他的業力。這個化太重要,再繼續講,本師釋迦牟尼佛是什麼身?是化身,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所以他也是化身。他才跟我們一樣高大,報身是他自己受用,地上菩薩可以受用,那個是幾由旬是大身,我們看不到,我們即使看到也看不全,等于沒看到。
譬如你到小人國,那個小人看到你的腳趾頭就好象看到一個大山一樣,他如何能夠見到你的整個全身?見不到。就好象一只螞蟻跑到我們的腳趾頭上,它知道我們全身有多大?它不知道,一樣,我們凡夫衆生看佛的莊嚴報身,猶如螞蟻看我們的全身一樣,它根本爬不上來。所以只能化小小的身,真正對衆生有用的是化身,對大菩薩有用的是報身,只有法身大士,那個是入了地以後的大菩薩才能見到佛的真身,就是法身。那多大?就是所謂等虛空遍法界,那看你怎麼看。光是一個報身你就看不了,真正對我們衆生有用的就是那個跟我們一樣高大的丈六金身,爲了慈悲而化的化身。如果他老人家不高興就不化了,我們就見不到,連丈六金身也沒了。化身化土都是佛成了叁身以後化出來,能夠濟度一切有情,所以真正起大作用的,對有情有作用、有利益的就是這個身,因爲理不可見。到最後圓滿佛身,叁大阿僧祇劫,最後百劫圓滿成莊嚴身,然後就法報化俱足了,就真正成佛了,我們這個禅宗的傳統,顯教學的太多,就瞧不起那個有形質的東西。可是衆生實在自我沖突,瞧不起有形質的東西,可是又貪愛,是不是?所以就種種虛妄分別,身不是不好,如來妙色身能度一切衆生。
即心是佛是根本,即身是佛是圓滿,是始覺地,從始覺開始一直到分證地;始覺地就是最初悟了本心,然後開始分證,一分一分的修證,一分一分的斷煩惱、斷無明,然後就一分一分的多證一分本覺、多證一分本性。最後斷到掉最後一分無明就入究竟覺,最後圓滿成就。所以即身是佛就是最後成就的時候,即身是佛是究竟圓滿,四大色身轉爲金剛佛體,這個時候就達到色心不二,心是佛,身也是佛,不二了,悉皆成就圓滿。即心是佛的時候身還沒辦法是佛,所以,心易轉,身不易成,先講到這裏。
《大日經疏講解 第17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