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日經疏講解 第18集

  大日經疏講解

  南無大悲毘盧遮那佛

  主講者:釋成觀阿阇梨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東密]

  第五十叁世叁國傳燈灌頂阿阇梨

  賢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脈傳人

  大毘盧寺

  第18集

  到了即身成佛境界的時候就色心不二,因爲色心悉皆成就圓滿,所以剛剛講心易轉,心不易成。易也是比較而言,要轉心已經夠不容易,但轉身就更難。心可以很快就轉,身不是容易那麼快就轉,即使你熬藥也要有一定的火候,就好象以前的幹將、莫邪,要打名劍也是要一定的火候,除你能配對料以外。所以身不易成,成所作智就到最後才成功,將理落實于事,就固定了,不會再變了,就確定了。英文講就是給它一個形式,成形,即使學佛也有種種的觀念的問題在裏面,你觀念不是很究竟圓滿的話,你就不容易達到究竟圓滿,而且以爲已經到頂了。不過以爲已經到頂了是很好笑的事,就好象業障重的人,學佛一年的他就已經到頂了,往後五十年,說我學佛五十幾年都是在原地踏步,有時候也踏得很凶,把地都踏凹下去了,但還是原地,沒有往前一步。這已經算不簡單了,他只要不要向後轉就不錯了,甚至起步走就更糟了;或是向右轉,然後繞圈子,所以第一年向前走一步再原地踏步已經算是好的了,就難能可貴的了。

  我們一般顯教最高就是達到即心是佛,對即心是佛的知、解、信、悟,知了以後能解,解了以後能信,信了以後能夠悟,到這個境地。至于在悟了以後向上一步,這是禅宗的話:向上一步,就缺染。你看禅宗的公案裏面,大部分的禅師都這樣,他悟了,不管是自悟或通常是參大禅師以後悟了,悟了以後是什麼?最典型的就是大珠慧海禅師:我即一時休去,什麼?就是息心就住山,大部分都這樣。息心住山就開始在山裏這樣修,可你如果去問他請問禅師你用功不用功,他就說:用功,請問大師如何用功。他說吃飯穿衣,就是這樣,就是類似反璞歸真,不再有什麼妄想分別,那就是或者說所謂的隨緣度日。也就是說在向上一步的修證,就從來沒有觸及到,從來沒有明白的講出來是什麼東西,是相當有點含糊,當然他講的吃飯穿衣、隨緣度日、隨緣度化等等,那些都是對的,都是真的,但是真正具體的說再怎麼樣精進,再往上撞,這一塊就缺少了。這一塊就正好是悟了以後才是真正大勇猛大修的時候,它缺的正好是密教進來的時候,《楞嚴經》講:悟而後修,不悟複何修。你必須還是先要悟,悟什麼?悟理悟心,悟了以後再去修心、修理。你如果沒有悟了,你修什麼?不知道要修什麼,依《楞嚴經》講也是這樣。

  《楞嚴經》從七處徴心開始,十番顯見,乃至于二十五聖圓通,開展了一系列的如來藏的密寶,最後歸于實修,依叁密修。就是楞嚴咒,修首楞嚴法就是以楞嚴咒爲主開始修,因爲這個修已經不是普通的修,是高階層的,進階的修證,所以一定是要叁密加持來修,自己要努力精進,而同時必須要有如來的叁密加持這樣子來修。這時候就是高階段的修,就是必須要依密法來,顯教已經到頂了,就是由顯入密了,顯教有沒有必要?有必要。如果你是要修無上菩提,就必須是要顯教,然後一路上來到密教,就好象你要爬山一定從山角下爬起,你如果我坐直升機一下就飛到山頂上可不可以?也可以,你有直升機可以,可是你那直升機也要從山角下一直飛到上面去,不能憑空,這一段都不要,直接到山頂,不可能的事。所以直升機是方便、比較快,你有錢,誰怨得你,你有錢你可以付得起,你一下就到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是在佛法中的最高根人,而且最大福德的人,你才有這麼大資本購買一個私人直升機。不管怎麼樣還是要由下而上,你的直升機還是要先升上去,不能說不升就到了,理上是這樣。所以顯教的東西,那些道理還是要,爲什麼?我直接修密法行嗎?不行,爲什麼?密法要證的境界就是顯教裏面所講的到的境界!但只是依顯教你可以悟到,你證不到!

  就好象我們可以去逛百貨櫥窗,可我沒錢買只能看一看,你知解佛理而不能碰觸的人,就好象逛百貨櫥窗的這樣。那就是顯教的知解,你如果稍微有一點錢就可以買一個稍微差一點的、小一點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有大本錢就可以把你所看到的最好的買回去,你就必須要有資糧、福德、因緣具足。以佛法來講,你具足顯教的種種知解信悟,最後悟了修證入叁密加持的境界,如來的叁密加持,叁尊叁昧的境界。所以這講起來就很令人可惜或傷感,我們中國佛教就在一千多年前就被二王消滅掉了,我們就暴殘所缺,執了一點佛法就在那邊打轉,就一直上不去。現在所幸我們把法請回來了,所以大家都有希望,你如果不能買20克拉,你買我這個半克拉的也行,也算是亮晶晶,一咒一印也都是真正的鑽石,對不對?可以裝點你的相好莊嚴,更加莊嚴,講到鑽石大家眼睛都大了。我說真言宗或密教最大的特征是什麼?它就是真正的叁根普被,我跟你講佛法十大宗裏面也真正只有真言宗是叁根普被,其它的宗都有一定有範圍,一定的客戶。爲什麼?上中下根都可以,下根者修一個真言,乃至一個手印就買了半克拉的鑽石,就跟如來叁密的法就結上很深的緣,也成爲如來的叁密弟子。如果中根人就買個叁克拉、五克拉,你如果是上根人,家財富有,資糧充足就買個叁十克拉的,就決定成就無上菩提,所以上中下根都可以。

  象唯識學不是一般人可以學,不是誰都可以學,真正學的好的,學了一點點似通非通的不說,你必須要文化水平夠、中文也好、一般的佛法也了解、又有邏輯頭腦、又有哲學思維的頭腦、科學思辨的頭腦,這麼多的頭腦,得叁頭六臂才行,才能真正把唯識學搞通達。所以不是一般人可以學得很了,甚至可以碰觸而覺得很自在的,這是唯識學。如果象中觀,又是很高的玄學,你要很強的哲理的思辨,佛法理性上的通達你才學中觀學的來,一般人光聽中觀頭就已經叁個大了。天臺宗、華嚴宗我也講過了,不容易學,光是法華叁大部,這麼大讀到什麼時候,這很難;華嚴宗光是華嚴經一部八十卷,你要學華嚴宗嘛,六十華嚴也看一看,光是這兩部就這麼肥了。再加上十玄門,華嚴五教儀,搞一輩子都不見得搞得清清楚楚,天臺宗也是一樣,四教儀、法華叁大部、摩诃止觀、法華玄義、法華文句,而且以前人法華文句是要背的,我的媽這麼厚。

  再看成實宗就要學成實論,還有什麼律宗,你要通達南山叁大部,這麼厚,比丘戒、比丘尼戒的戒本書就已經很多了,然後羯磨疏、羯磨疏濟緣記那叫南山叁大部,隨便一部拿起來往你頭上一敲就昏了。更不要說裏面的道理,你要懂得裏面種種的羯磨作法,種種的開遮持犯,那也是很微細很微細,你通達那個就要變成律師了。律師那麼好當嗎?還要作的,律師不能光是用講的,你要持律,太難了。淨土宗是比較特別,它比較不認識字的,或是善根微小的,經也看不懂,念佛號總行吧,他不知道這個念佛號不容易,光是有聲音在那邊念不算念,你一定要心能夠念,而且能念的時候也能觀心念聲,這個才真正念佛,乃至于音聲中觀佛法身、觀佛佛果功德,這才是真正的念佛。原來的念佛,不是一個口的,是一個金一個心,那個是觀佛的佛果功德才叫念佛,最原本的念佛的定義是這個,而不是持名念佛。那個是舉最高級的那種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也算是不錯,觀相念佛就跟真言密教有一點交叉、交集,能夠通了。所以能夠修《十六觀經》的那個就是上根器了,但是現在已經都沒有了,慧遠大師那個時候他們是修這樣子的,他們念佛都是跏趺坐著念,雙盤;我們現在雙盤那還得了,所以法就差很多。

  所以我說只有真言密教是方便有多門,普攝叁根,以禅宗來講,禅宗六祖大師說我此法門接上上根人,接最上根人,下根人就免談,所以禅門是以無門爲門。最典型禅師的開示,就是黃蘖大師一上座,就說,師上座曰:有事問,無事各自散去,就這樣就完了,你若沒事,就散去了。還有一個典型的,你聽了會跳腳,說:悟即悟,不悟即不悟,各自散去。你悟了就悟了,悟了我不用再說;不悟就是不悟,不悟我再怎麼講你也不悟,算了不用再講。他就是接最上根人,不用跟你哆嗦,所以禅師講話都是很簡潔的,宗門就是這樣,教下就是講了一大堆,講得你都看不完。你看各宗門、教門都是這樣,它各有對象,但是真正能夠叁根普被的就是真言密教,你買多買少都是我的顧客。

  上次講過,這次再深刻整理一下,習禅從思議開始,漸漸的破除妄想分別,最後入不思議,無分別,所以這個不思議無分別就有很多的代名詞,或是相關的。最後到達不思議就是清淨,不妄想分別,所以禅師常常講一絲不挂,一向的境界,不思議清淨。乃至于不著一法,接著如果是密教相對于禅或顯教最高的一向的境界,密教就入無量的境界。你看《華嚴經》,那個就已經是密教的境界,相對于禅不思議的境界,密教就成就不思議莊嚴,所以要先清淨才能莊嚴。禅宗除了清淨這種莊嚴以外,絕對不去談其它的莊嚴,但密教卻以清淨爲它的基礎,而成就莊嚴。禅宗叫你悟了本性之體,密教叫你從體起用,禅宗到了最後就是不思議,不思議再上去就沒有了,所以就住山隨緣度日。如果有人問禅師什麼是向上一著,通常最典型的你常常看到,他豎一拂指,拂指是什麼就是拂塵,就拿起拂塵這樣,這什麼意思?大概可以這麼解釋,第一拂塵是拂塵除垢,還要繼續除染就對了,叫你要除染,繼續淨除業識。第二個意思就是叫你繼續滅除習氣,因爲習氣是大菩薩才修習氣,小菩薩斷現行,大菩薩斷習氣,所以拂指大概是這個意思。另外或者是豎一指頭,我們可以想可能是說就是這個法,不二法門,沒有別的。第叁種你問什麼是向上一著,師便打,就打你一棒,稱爲棒喝。我們想你還是妄想分別,依著語言文字,趕快離言得離言法性,所以打你一下,大概是這樣,話也不講就打你一下…

《大日經疏講解 第18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