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用器物 幡
“幡”:梵語叫做“波哆迦”,也叫做“計都”。它是旌旗類的總稱,和“幢、蓋”等同是供養佛菩薩、莊嚴道場的用具。在長阿含經第四遊行經、和法華經第二“信解品”裏,都曾提及“幡”的話題。
自後有“幡”以來,都是著色或繪有龍子等畫像的。舉例來說:佛般涅槃經卷
上有青黃赤白墨的“五色幢”、陀羅尼集經第叁有“雜色幡”、文殊師利問經卷上“菩薩戒品”有“龍子幡”,有部尼陀那目得迦第五說有“師子幡、莫揭羅幡、龍幡、揭路荼幡、牛王幡”等五種旗旛。以上所說的一些“幡”,大都是供養佛菩薩的莊嚴用具。
造“幡”、懸“幡”、施“幡”,可以獲致很大的功德利益。—撰集百緣經第七“布施佛幡緣”說:迦毗羅衛國有一長者,婦生一兒。誕生之日,空中懸一大幡,此兒因以“波多迦”(幡)爲名。日後出家,得阿羅漢道,爲世所欽。—時諸比丘,問彼波多迦宿緣所以。佛告大衆:彼波多迦,于過去世毗婆屍佛涅槃之後,造一長幡,懸佛塔上。以是功德因緣,九十一劫不墮惡道;常懸寶幡,受天快樂”。(略詳)
又灌頂經第十一說:“如我今者,亦勸造幡,懸著塔寺,獲福得樂,離八難苦、得生十方諸佛淨土。供養幡蓋,所願遂心,得成菩提”。(略譯)
灌頂經第十二又說:“若人造四十九尺五色高幡,能脫病苦,延續壽命”。(略譯)
又釋迦譜第五“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記”中說:“塔成,造千二百寶幡及衆雜華;未及懸飾,王忽患疾。因伏枕上,哀懇祝曰:“若感威靈,願垂憫鑒;拔我病苦,俾盡愚誠”。由是愈疾,增算十二。以是因緣,名“續命幡””。(略譯)
又灌頂經第十一說:“若人臨終,當爲燒香燃燈,于塔寺中,懸“命過幡”;轉讀尊經,滿叁七日。所以者何?命終之人,在中陰中,身如小兒,罪福未定。應爲修福,回向亡者,神識往生十方無量刹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
以上的一些典據,是“續命幡”可以延壽、“命過幡”可得往生淨土等兩種說法的由來。此外還有:灌頂用的“灌頂幡”、請雨法等庭儀用的“庭幡”、用平絹作的“平幡”、用絲束製的“絲幡”、用金屬和玉聯綴的“玉幡”。更有一種六角或八角的“幢”形的“幡”,叫做“幢幡”,它兼有“幢”和“幡”兩種功德。至如用木料製成的“幡”,叫做“木幢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