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用器物 香
“香”是佛教的供養儀物之一,它具有流布芬芳、消除穢氣,驅逐蚊蚋、正念清神、表伸誠敬等作用。—僧史略雲:“香也者,解穢流芬,令人樂聞也。香爲信心之使也”。
“香”有“末香”、“線香”、“瓣香”等多種。
“末香”就是香木的粉末。香末可以點燃熏嗅,也可以加入油料,塗抹人身袒露之處,以防蟲咬。所以也叫做“塗香”。
“線香”是條狀的香枝,它也叫做“仙香、長壽香”。據禅林象器箋“器物門”說:“或言仙香;雜抹衆香,加糊粘造之。其炷煙長久,故稱仙香;又雲長壽香。其製纖長如線,故稱線香”。
“瓣香”就是香檀木的碎塊,因爲把檀木劈成了片片段段的小瓣,所以叫做“瓣香”。又因爲上等檀木乃是香中之極品,所以“瓣香”也叫做“大香”。—不過古今以來,一些長老尊宿們,在拈香發語時,不論持用那一種香,多半都要說“此一瓣香......”。
另有所謂“中香”、“信香”兩個名詞,那並不是另有其物。據禅林象器箋說:“中香者:謂大香一片,中香二片也。信香者:開法出世,齋香寄師,通嗣法之信,此言信香。又祖庭事苑雲:“托香而表信也。”
還有一種叫做“盤香”的香,它是用特長的“線香”,在幹硬以前,彎成重疊的環狀,以便持久點燃的“香環”。
更有用較長的“線香”,在它幹硬之前,彎成“福、祿、壽”等字形的“福壽香”。那是在喜事慶典的場合中使用的。
在密教的法事裏,由于“叁部、五部”的分別,所使用的“香”也不一樣。按其儀軌來說:“佛部”用“沈香”、“金剛部”用“丁子香”、“蓮華部”用“白檀香”、“寶部”用“龍腦香”、“羯磨部”用“薰陸香”。
再者:由于“香”的動用行使不同,後而有其不同的名謂。例如佛前焚香,叫做“燒香、拈香”。舉行法事,頒賦衆僧,叫做“行香”。吊挂屋室,薰除穢臭,叫做“懸香”。朋侶雅會,比試香質優劣,叫做“鬥香”。
世界上最寶貴、最奇妙的“香”,是佛住世時印度的“牛首栴檀香”。首楞嚴經卷叁曾說:“此香若複燃于一铢(二十四铢重爲一兩),室羅筏城四十裏內,同時聞氣”。因爲世間除了佛的福德之外,再沒有人堪當受用那種妙香,所以在佛滅度之後,那種檀木也就不複出現了。—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燒香供佛,當然是一種誠敬的禮儀、福德的莊嚴。不過我們還要能夠藉物征心,體認自性的功德。—觀心論說:“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爲正法之香;薰諸臭穢,斷無明惡業,悉令消滅。其正法香有五種:一者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二者定香,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叁者慧香,所謂常于身心,內外觀察。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覺察常明、通達無礙。如是五香,最爲上香,世間無比。佛在世日,令諸弟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寶香,供養十方一切諸佛。今時衆生,愚癡鈍根,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世間沈檀熏陸質礙之香,希望福報,雲何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