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上海出版,(將來大家發現可以把它燒掉)出了家正式研究佛經之後,才知道那時候的思想,是著于世谛。不過那部書裏,並沒其他邪見,完全是以苦空無常,來顯示大乘真谛的妙常。如果外道人看過之後,很可能把他引到佛教裏來。
第六章 出家的前前後後
(一)第一次出家的失敗
我自幼就知道,自己是個出家的命,不過,始終沒遇到出家的機會。「生死在眼前,」「諸法無常,」這種滋味,我已竟都體會到了。尤其在營口開藥鋪的當兒,每天看楞嚴經,看的非常有意思,覺得世間上所說的理,都是假的,都不究竟;惟有佛說的這個理,爲最究竟,爲最好!雖然那時候我對楞嚴經研究的不知道它的宗旨落在何處,可是;它裏邊的大義,我已經都明白的差不多;知道楞嚴經的義理,對世道人心,確實有益。那時候我曾這樣想:現在人心不古,世風澆漓,已經壞到這樣,其所以壞的原因在那裏?還不是因爲他不明白真理嗎?如果各個人,都能明白像佛經裏所說的:抛去小我,完成大我的道理,世間那致于壞到這種地步?所以當時我的意思,就想把這楞嚴經,流通世界,使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都得到安樂!不然的話,人們的痛苦,就沒有邊際了!
話雖這樣說,我對楞嚴經的研究,仍然不知道它的宗旨落在何處;我想出去參方,又沒有錢,不去參方,又沒地方去領教,這怎麼辦呢?
一九一四年,聽說北京西北懷柔縣,有一個紅螺山,上有資福寺,寶一老和尚,每年夏天在那裏講楞嚴經,法華經等。因此,在那一年的夏天,我就到紅螺山去聽經。
我去的時候,紅螺山當知客的是現在的清池和尚。我在紅螺山住了些日子,我們很熟悉,寶一老和尚在那裏當後堂,講法華經。當時我預備跟他出家,但因有人從旁把我出家的動機說破,發生了阻礙,所以第一次出家是失敗了。
過了叁年這後,清池和尚,轉到天津清修院(李嗣鄉善人之家廟)當住持。正趕那年他見成顯和尚到關外去化緣,清池和尚托他帶給我一個名片。意思是因爲我們很熟悉,帶一個名片問候問候,或者對于化緣也能幫幫忙。後來成顯和尚到關外時,果然到營口,找到我們的櫃上—東濟生。
(二)第二次出家的感想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叁歲,在營口開藥鋪,每天除看經外,還附帶著出診。如遇有錢人,看病吃藥全要錢,遇窮人則施醫施藥不要錢,對地方上謀幸福的事,均量力而爲之。
一天,從街上回櫃,看見櫃臺裏邊,放著一個名片,上邊一行字是:
「天津東南城角清修院住持——清池。」
我見到這張名片,心裏很歡喜!就問櫃上的人:
「誰留的片子?人上那裏去咧?」
據櫃上的夥計說:
「剛才來一個化緣的和尚,大高個,因爲你不在家,他又走了,說待一會再來。」
當時我想:片子雖然是清池和尚,但來的本人,絕不是他。因爲我在紅螺山認識他,是一個小矮個,所以知道不是清池和尚本人。
下午,那位和尚又來了,果然不是清池和尚,是那位成顯和尚。他因爲在營口有一位居士,找那位居士去化緣,附帶著給我捎來個片子。我暗暗的把那個片子擱在褂兜裏,誰也不知道。在照應他吃飯的時候,就探聽清修院的住址,應當怎樣去法。這時我出家的心,完全觸動,自己以爲是因緣成熟了!
隔了沒幾天,我帶了這張片子,佯言回家修理墳地,抛去萬緣,放下一切,就離開營口到天津去了。
不過這一次走,和平素出門,心裏確實兩樣滋味!覺得百端交集,萬感雜投,有些酸楚淒涼的情緒,自念:先前因爲父母在堂,自己沒有叁兄二弟,舍不得去出家。後來又爲妻子受累,熏染了一些世俗習氣,熏得挺厲害,仍然不得出家,所以心裏很難過。又想:假如我現在死了,不也就能成了嗎?這一次就算我得了個急症死去,借此機會去出家參學,然後再回來,度脫妻子,這有什麼放不下呢?所以我在路上走著的時候,雖然很難過,而心裏卻作死想,以爲是自己死後的靈魂在前行。
繼續地想:現在我下面已有一個姑娘已出門了,五個男孩,大的才十四歲,小的剛會走,又沒人教養他們。叁四十年來東跑西奔,沒有一點積蓄,全靠這個小藥鋪吃飯。我走了之後,藥鋪無人照管必定歇業,將來全家挨餓,流離失所,這怎麼辦呢?然而;又一想:天下流離失所的人太多了,許別人的眷屬流離失所,就不許我的眷屬流離失所嗎?
又想:假如我出了家之後,到各地去參方,在路上遇見了我的孩子正在討飯,這時我管他不管呢?唉!天下討飯的孩子太多了,許別人的孩子討飯,就不許我的孩子討飯嗎?這件事也不足深慮!
可是,我的女人,在我不言語一聲去了之後,她領著五個孩子,生活上一定很爲難。如果她要嫁給別人,這不是于我很難看嗎?以後我聽說;或者在一個村裏遇見她,將作如何感想?唉!又一尋思,天下的女人改嫁的太多了,這是我出家,如果我早已死去,誰能保險她不改嫁呢?況且許別人的女人改嫁,就不許我的女人改嫁嗎?她今生是我的女人,前生是誰的女人?來生又要變成誰的女人呢?這事也不足挂在心上。如果真的爲了妻子的事情,而連累了自己的一生;其實何止一生,恐怕生生世世的,永遠沈淪下去了!這樣,不但不能度脫妻子,同時也無法度脫自己。如果我現在能夠毅然決然的出了家,潛心佛典,得到真實的修行,將來遇見她們,也勸他們念佛修行,了生脫死,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還有…………………唉!
放下吧—放下吧!
雖然是心裏千頭萬緒,想這樣想那樣,這都是感情作用,也是熏染的一些世俗習氣太深的緣故。架不住我在路上一邊走,一邊用理智來抑製它,結果也都放下了,覺得一無牽挂,萬緣皆空。
因此才決然走到了天津的清修院!
(叁)從此步入了佛門
我到清修院的時候,正是一個早晨。到了門口,一叩門,裏邊出來一個小和尚。他的名字叫宗祥,看樣子,長得很聰明,很如法,(聽說他後來已竟還俗。)他問我:
「你來有什麼事?」
我說:「來拜見清池和尚。」
于是,他領我進去,與清池和尚相見。我們見面之後,談了些過去的事情,清池和尚又問我:
「你這一次來做什麼?」
「我來要出家!」
清池和尚一笑。接著就說:「你上次想出家未出成,這一次胡思亂想的又要出家?」
清池和尚的意思,以爲我大半不知又爲了一點什麼事,自己起煩惱忽然一陣想出家,過不了叁天半,就又松勁了。但,他待我很殷勤,吃、喝、住、睡都方便。晚間,我們談起話來,他還是勸我不要出家,他說:
「你家裏還有許多人,不要胡思亂想,輕易就要出家!你在我這裏可以多住幾天,住夠了,再回家,免得家裏孩子大人惦念!因爲,我見過很多人,都是一時想出家,出家之後,又想家,悔不…
《影塵回憶錄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