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香與佛教▪P2

  ..續本文上一頁長成大樹,則是比喻一切衆生能念佛不斷,道業成辦。

  香與淨土

  淨土代表著一切生命最欣悅向往的世界,因此,淨土中所有的事情,都是能使人身心感受舒適愉悅,修行增長的環境。因此,能帶給人愉悅感受的香,也是淨土中常見的莊嚴。

  菩薩所發願成就的淨土中,衆生香風的種類各各不同,有求優缽羅華香風、菩陀派羅香風、求沈水香、求多伽羅香風、求阿伽羅香風、有求種種香風,如果衆生心中希望吹拂何種香風,在其心想時即得成就。

  而天上也以香爲莊嚴,在《毗耶娑問經》中說,善見天宮殿中有汁香、葉香、沈水等香,種種香薰,複有種種菩薩香勝熏,帝釋天王在此處與百千天女娛樂戲樂。

  在《悲華經》卷四中也記載,欲界所有諸天,常有柔軟香風觸身,此風香氣微妙具足,薰諸天人,不須其馀之香,如是香風隨諸天人所需求,冷溫皆使其滿足。

  在無量的諸佛淨土中,以香著和的,就是香積佛國,又稱爲衆香國、衆香世界,是香積如來所在的國土,位娑婆世界上方過四十二恒沙河之佛土,這個淨土的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以香所成。香積佛國的食物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

  在佛教的宇宙觀中,認爲這個世界以須彌山爲中心,周圍有八大山成列圍繞,而山與山之間各有一海水,所以總共爲八海九山,其中除了第八海爲鹹水之外,其馀均爲八功德水,因爲水有清香,所以又稱爲香水海。

  此外,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中,也記載有各種香水海:“次有香水海,名無間寶王輪,世界種名寶蓮華莖密雲。次有香水海,名妙香焰普莊嚴,世界種名毘盧遮那變化行。”

  次有香水海,名寶未閻浮幢,世界種名諸佛護念境界。次有香水海,名一切色熾然光,世界種名最勝光遍照。次有香水海,名一切莊嚴具境界,世界種名寶焰燈,如是等,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香水海。

  可見香也是淨土中常見的殊勝莊嚴之一。

  密教中的香

  在密教許多修法中,香也是必備的供養,燒香與阏伽、塗香、花鬘、燈明、飲食等合稱爲六種供養。依不同的經軌而焚不同的香。如胎藏界叁部所燒之香就有分別。根據《蘇悉地羯啰經》卷上〈分別燒香品〉記載,佛部應燃燒沈水香,金剛部應燃燒白檀香,蓮華部應燃燒郁金香,或是混合叁種香,通用于叁部,或是以一種香通用于叁部。

  在各種香中,室唎吠瑟吒迦樹汁香,通用于叁部,也可以用來獻與諸天。而安息香獻與藥叉,薰陸香則獻與諸天天女,娑折啰娑香獻與地居天,娑落翅香獻與女使者,乾陀啰娑香獻與男使者等,各有不同。

  龍腦、乾陀啰娑、娑折啰娑、薰陸、安悉、娑落翅、室唎吠瑟吒迦等香,稱爲七膠香,爲最勝最上者,以此和合而燒之,可以通用于佛部、金剛部、蓮華部之息災、增益、降伏等叁種法,共爲九種法。

  而《蕤呬耶經》卷中〈請供養品〉記載,在一般供養法中,應該以白檀香混合沈水香來供養佛部,以屍利稗瑟多迦(室唎吠瑟吒迦)等諸樹汁香供養蓮華部,而以黑沈水、安悉香供養金剛部。

  而白檀香、沈水香、龍腦香、蘇合香、薰陸者、屍利稗瑟多迦樹汁香、薩阇羅沙香、安悉香、娑羅枳香、烏屍羅香、摩勒迦香、香附子香、甘松香、阏伽跢哩香、柏木香、天木香、地夜香等,與砂糖混合,則稱爲普通和合,可以隨意取用,以供養諸尊。

  另根據《蘇悉地羯啰經》卷上〈分別燒香品〉記載,因爲所修之法不同,相應于所燒香的種類也有差異,如修息災法,應焚搗丸香,修降伏法應焚塵末香,修增益法應焚作丸香。

  而據不空叁藏《佛頂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則記載,于息災法應焚沈水香,于增益法應焚白檀香,于降伏法應焚安悉香,于敬愛法應焚蘇合香。另于《金剛頂瑜伽千年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卷下及《金剛壽命陀羅尼經法》等也有相同的說法。

  在密法中,常可見到“五香”的說法。如:《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中說,密教作壇時,與五寶、五谷等共埋于地中之五香,即是指沈香、白檀香、丁香、郁金香、龍腦香。另也有爲成就諸真言而備辦之五種香。在《蘇悉地羯啰經》卷下〈備物品〉中說,即沈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羅香、天木香。

  在《乳味鈔》卷二十、卷二十五中記載修孔雀經法時所燒之五香,即沈香、白膠香、紫香、安息香、薰陸香。

  在《一切如來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卷一中並記載供養曼荼羅的各種調香法:又複有諸香等,于供養義亦有分別,所謂:白檀、麝香、睹魯瑟迦香、乳香、烏屍覽香、室哩吠瑟吒迦香、(左牟右含)屍香母瑟吒香、吉薩啰香,如是諸香搗篩爲粖,用沙糖和是爲和香,此香可用供養最上曼拏羅。

  又白檀香、龍腦香、沈香、麝香,及不蚛恭俱摩香,如是等香,可用供養中等曼拏羅。

  又複以安息香、牛角、駝毛,及鼠狼皮等爲屑,用摩儞木汁和合爲香,如是等香可爲調伏法用。

  又複赤檀香及黑藥黑毛及苦辣香,如是諸香,可於調伏曼拏羅用。

  若是隨力隨分得諸妙香者,可用供養陀羅尼曼拏羅、最上忿怒曼拏羅等。

  經中說供養最上曼荼羅、中等曼荼羅,及調伏曼荼羅等,皆用不同的香,與不同的本尊相應。

  香的修持法門

  在佛法中,將人類與外界溝通的途徑,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來統攝。相應于此六根所對應的外境,則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由于這些外境很容易使人心思迷惑、執著,如同塵垢覆蓋清淨自性,因此稱爲“塵” 。

  六根、六塵雖然容易使人執著、迷妄,但卻也是最佳修行悟道的入手處。因此,與鼻根相應的香塵,也是極佳的修行法門。

  

  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

  

  《楞嚴經》中談到諸根圓通的法門中,其中關于香的修法,是香嚴童子以香塵來修持:“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谛觀諸有爲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沈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本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爲上。”

  大意是說,在《楞嚴經》的法會中,有二十五位聖者,分別敘述自身開悟的法門。當時香嚴童子敘述自身得悟的因緣,就是以聞香入手:“當時我聽見如來教我谛觀一切有爲相。告別佛陀之後,就于居處靜堂養晦自修,看見比丘們燒沈水香,香氣寂然,入于鼻中。

  我觀察這個香氣,並非本來有的,也不是本來空的;不是存在煙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時無所執著,來時無所從來。我由此心竟頓銷,發明無漏,證得阿羅漢果位,佛陀問圓通法門,如我所證悟者,以香的莊嚴爲最殊勝。”

  香嚴童子就是由于聞沈香味而發明無漏,證得羅漢果位。

  

  以鼻根入道的孫陀羅難陀

  

  另外有一位孫陀羅難陀,也是觀鼻中氣息出入,如煙一般,由此而悟道。經中記載:

  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于叁摩提心常散動,未獲無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谛觀經叁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瑠璃。煙相漸銷鼻提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狹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世尊記我當得菩提。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爲第一。”

  經中孫陀羅難陀自述悟道因緣:“當初我出家,隨從佛陀入道時,雖然具足戒律,但是心卻常散動,無法證入無漏解脫。

  于是世尊教我和俱絺羅觀鼻端一片白。當是我初開始定心谛觀,經過二十一日,只見鼻中氣息出入如煙一般,身心內在,遍成虛空清淨如瑠璃一般。後來,這個煙相逐漸消失,鼻息成爲白色,心中開明,煩惱盡除,出入的呼吸都化爲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由此孫陀羅難陀,以數息入道,證得阿羅漢之聖果,世尊授記其未來當得無上菩提。

  

  成就鼻根神通的法門

  

  在《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二中,記載著釋迦牟尼佛爲最後生菩薩時,曾經自述其修持鼻根神通之事;“我從無數阿僧祇劫修鼻神通,能遍嗅十方無量衆生,悉能了知分別善香惡香,麤香細香,火香水香,俗香道香,乃至菩薩坐樹王下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教授衆生大慈無邊香,悲愍衆生香、喜悅和顔香、放舍周遍香、神足無畏香、覺力根本香、破慢貢高香、自然普熏香、莊嚴佛道香、趣叁解脫門香、相相殊勝香、明行果報香、分別微塵香、光明遠照香、集衆和合香、五聚清淨香、持入不起香、止滅衆垢香、觀滅衆垢香、聞戒布施香、慚愧無慢香、仙人法勝香、說法無礙香、舍利流布香、封印佛藏香、七寶無盡香。”

  這些香,從世間的好、壞之香,乃至出世間的解脫之香,菩薩都通遍聞。

  接著菩薩就用以下的偈頌,來宣說菩薩種種特德之香無有退轉,並贊歎佛身戒德之香更是有未曾有:

  “摩伽山所出産,花香及栴檀香,叁界所有的香,不如戒香殊勝。

  戒香滅除衆垢,往來出入無間,菩薩住不退轉,涅槃香爲第一。

  譬如善射之人,仰頭射于虛空,箭勢不盡虛空,不久複墮于地。

  德香遠播無際,終無有轉遠時,今宣說佛身香,戒、定、慧、解、度香。

  于億百千時劫,不能盡說佛香,若于千萬劫時,佛贊歎佛功德。

  大聖不能盡說,佛身戒德之香,諸佛威儀之法,及授前補處別。

  佛口中五色香,上送至忉利天,還回來至佛所,回遶佛身七匝。

  諸天散供花香,稱歎未曾有此,定香遠遠流布,濟度阿僧祇劫。”

  當菩薩宣說此偈之後,法會中十二那由他衆生,心識開悟,都發願願樂欲生香積國土。這是菩薩摩诃薩成就鼻根神通的事迹。

  

  普賢菩薩鼻根忏悔法門

  在《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普賢菩薩宣說六根忏悔的法門。在鼻根忏悔法門中,行者思惟自身累劫以來由于鼻根分別貪著好香,墮落生死,因而發露忏悔。

  經中爲行者說忏悔的法門:“你在前世無量劫中,以貪香故,分別諸識,處處貪著,墮落生死。現今應當觀大乘之因,所謂大乘之因,就是諸法實相。”

  行者聽聞如法是語,五體投地,複更忏悔。

  忏悔之後,應當對菩薩說:“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多寶佛塔!南無十方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作是語後,再遍禮十方諸佛,南無東方善德佛及分身諸佛,如眼目所見,一一至心頂禮,以香華供養。供養完畢之後,胡跪合掌,以種種偈頌贊歎諸佛。

  贊歎之後,又說十惡業,忏悔諸罪。忏悔之後,行者又自行忏悔:“我于先世無量劫時,貪著香味觸,造作衆惡業,以如是因緣,無量世來,恒受地獄、餓鬼、畜生、邊地、邪見等諸不善身,如此惡業今日發露,歸向諸佛正法之王,說罪忏悔。”如是漸次忏悔六根清淨,就如同器皿清淨無有破損,能受持無上妙法。

  

  願一切衆生得聞無上菩提香之願

  《慈悲道場忏法》卷十中記載“發鼻根願”的法門。

  經中說,行者于鼻根發願時,應如是發願:“又願今日道場同業大衆,廣及六道一切衆生,從今日去乃至菩提,鼻常不聞殺生味飲食之氣,不聞略獵放火燒害衆生之氣,不聞蒸煮熬炙衆生之氣,不聞叁十六物革囊臭處之氣,不聞錦绮羅谷惑之氣。

  又願鼻不聞地獄剝裂炸爛之氣,不聞餓鬼饑渴飲食糞穢膿血之氣,不聞畜生腥臊不淨之氣,不聞病臥床席無人看視瘡壞難近之氣,不聞大小便惴臭穢之氣,不聞死屍膖脹蟲食爛壞之氣,唯願大衆六道衆生從今日去,鼻常得聞十方世界牛頭旃檀無價之香,常聞優昙缽羅五色華香,常聞歡喜園中諸樹華香,常聞兜率天宮說法時香,常聞妙法堂上遊戲時香,常聞十方衆生行五戒十善六念之香,常見一切七方便人十六行香,常聞十方辟支學無學人衆德之香,常聞四果四向得無漏香,常聞無量菩薩歡喜、離垢、發光、焰慧、難勝、遠行、現前、不動、善慧、法雲之香,常聞從聖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常聞諸佛菩提之香,常聞叁十七品十二緣觀六度之香,常聞大悲、叁念、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香,常聞八萬四千諸波羅蜜香,常聞十方無量妙極法身常住之香。

  發鼻根願之後,相與至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彌勒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梨陀法佛、南無應供養佛、南無度憂佛、南無樂安佛、南無世意佛、南無愛身佛、南無妙足佛、南無優缽羅佛、南無華纓佛、南無無邊辯光佛、南無信聖佛、南無德精進佛、南無妙德菩薩、南無金剛藏菩薩、南無無邊身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又複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叁寶。

  並祈求十方諸佛願以慈悲力同加攝受,令自身得如所願,滿菩提願。”

  由于鼻根和香與我們身心的密切關系,而發展出各種香的修持法門,從了悟香的無實體性而悟道,乃至以鼻根廣起廣大勝願,成就鼻根神通,開啓了香的成佛之道!

  

  

《香與佛教》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珠漫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