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十叁戒願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製戒緣起:
公元二00五年六月二十一日,噶居寺導師 尊貴的 噶瑪仁波切爲四衆弟子教授《大寶積經》之〈發勝志樂會〉。
經中述及有菩薩道心退轉,佛爲之開示早在俱留孫佛之世出家修行,卻因我慢、嫉妒、毀謗諸過,墮生地獄,長夜悲苦流轉,最終方得往生極樂淨土。此等菩薩于佛前抆淚發露忏悔,發十叁弘大誓願,爲佛以勝俗二谛稱頌「善哉善哉」,謂此「覺悟之法」,若能以決定之心安住其中,則善根開顯、諸業盡滅。
尊貴的開山上師,特于文殊傳承菩薩戒之外,探骊此經菩薩十叁誓願增訂,是爲臺灣左鎮噶居寺不共戒律。凡我噶居寺菩薩戒弟子,皆當深生信解、歡喜奉行!誠願依菩提心妙寶,速圓六度萬行。孺慕感念師恩,兼著錄臺灣藏傳佛教史,故爲記。
一、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于菩薩乘人,見有違犯,亦終不舉露其過。
從現在起,直到未來際,若在菩薩乘人之中,見有毀壞戒律、違犯過失者,我若揭發其罪,如是則爲欺騙如來。
欺騙如來之罪,將墮生地獄。故菩薩特向佛發大誓願承諾,不任意舉發他人之過。此亦爲凡夫最易違犯之處:眼睛所見,盡是他人過錯;口中所言,皆爲誇耀己身優點。談話內容,在在道人是非長短,而所批評的對象通常不在場,背地裏聊得很起勁。切記!金剛昆仲聚會,宜切磋道業,分享彼此修行境界、感受與體驗……等等,以勉勵精進,而不應一味批評別人。若領受菩薩戒卻妄加批評,即是傷害衆生,等同破戒。
二、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于菩薩乘人,絕不戲弄、譏嫌、恐懼、輕賤。
若我對菩薩乘人,造作「欺負戲弄、譏笑諷刺、惡心嫌棄、恐嚇令其畏懼、輕視賤踏伍辱……」等諸惡行,違犯此過,即爲欺騙如來,破菩薩戒。
叁、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見在家、出家菩薩乘人,以五欲樂遊戲歡娛,見受用時,終不于彼伺求其過,應常生信敬起教師想。
若見到在家、出家的菩薩衆,以五欲樂遊戲歡娛,見其受用、享受五欲之時,我永不在旁窺察、搜尋其過失,並常懷珍惜尊敬之心,視彼爲良師。若不如此,即是破菩薩戒。
若在家或出家的菩薩,現遊戲神通、享受五欲,諸如結婚生子、煙酒不離、葷腥不忌……,凡此,切莫以爲彼等破戒,違犯過失。若非菩薩,所行不合宜,誠然有其過。若見菩薩這般示現,應作如是想「此乃我眼目之業障」。若聽聞如此,當作是念「此爲我耳朵之業障」。若因而心生羞愧、深覺不恥,其過在我而不在彼。將衆生視爲導師,非常重要!
當我們看到別人行善業功德,當隨喜贊歎;見人所行不合宜或有所過失,當自我反省警惕,是否也如他這般?內心是否也有相同染汙?否則,無論發生什麼狀況,應該都不受影響才是!
開山之初,文殊院一樓曾供奉普巴金剛雙運尊。顯宗法友們入殿,非但不頂禮,更批評爲邪魔歪道,爲師問彼「在我看來,那不過是銅製雕像,怎麼對你影響那麼深啊?」衆生迷相!若心無貪執染汙,怎會對雙運尊起如此強烈反應呢?
四、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于菩薩乘人,終不悭親友家及諸利養,惱彼身心令其逼迫。
對親戚朋友ㄧ切人等極其吝啬,且易于令對方身心感到壓迫。例如刻薄指責人行事不當,應如何爲是……而令其心生苦惱。若如是,則破菩薩戒。
五、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于菩薩乘人,終不以一言令其不悅。
僅僅一句不堪入耳之言,引起對方不悅,即破菩薩戒。我們領受菩薩戒,卻經常破戒,如何補救?應在一盞茶暖時間,約十五分鍾之內,立即持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忏悔。若在善知識、上師周遭,應盡速前往拜見,向上師發露禀明,弟子違犯何戒,忏悔、誓不二過。
六、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于菩薩乘人,晝夜六時當勤禮事。
佛教分日夜爲六時(四小時爲一時)。一日六時亦可做「行、住、坐、臥、醒時與食時」。若有任何一天疏忽遺忘,未能六時精勤于頂禮、供養叁寶等等佛行事業,即破菩薩戒。
民間觀念認爲,家中設佛堂,可獲得庇佑。其實設佛堂意義在于,提醒我們心中要有佛。所以佛堂宜在入門即可瞻禮之處,而非位于增建屋頂。否則僅早晚上樓燃香,未能「晝夜六時勤于禮事」,此戒即破。
檀香約兩叁小時燃盡,爲師習慣每逢此時即燃香、供養、頂禮。一天之中,渴思飲、饑欲食,難道只有早晚才喝水進餐嗎?供養頂禮叁寶,更當勤勉行之。再者,舉凡八供杯、護法供杯……等壇城佛龛器皿,應采最珍貴材質,盡最大力量供養。
七、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爲欲護持此弘誓故,不惜身命。
成就者言:「若有朝一日,情非得已必須破戒,我甯願在未破戒之前死去。」爲師答道:「不用死啊,破戒補過即可,你應該不要破戒。」真正持守菩薩戒,應在任何狀況,爲護持佛法,犧牲生命在所不惜。舍身爲教,何其偉大!曾有老師帶學生郊外踏青,遇虎頭蜂襲擊,脫下夾克遮蓋保護學生,自己被群蜂所螫殉職。另有娃娃車意外起火,老師放棄逃生的機會,終究抱著小孩而死。雖尚不及護教而犧牲,但爲保護衆生而舍命,即是菩薩。
菩薩不是妝扮而來,亦非造作可得;無法從衣著、言行,觀察或聽聞得出。不遇特殊狀況,很難看出誰是真正的菩薩;唯有生命交關時,方能了解。但通常爲時已晚——菩薩舍報了,再無機會與之親近互動;然亦不需擔心,只要感念、尊敬,他就活在我們心中。
八、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于聲聞及辟支佛,終不以輕慢心,謂于彼等不勝于我。
不可因自己修學大乘,而看不起聲聞、辟支佛,輕視彼等不了義。若對小乘起絲毫輕慢之念,即破菩薩戒。當知,小乘心量雖小,亦是佛親口所說。批評小乘,其過等同批評如來。
九、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當善能摧伏其身,終不生下劣想,如旃陀羅及于狗犬。
一般人常會自甘墮落,告訴自己「我又不是佛,我也是人啊!人有的一切邪惡思想、情欲等我也有,有何罪過?」這表示無法調伏自己身的叁種障礙——殺、盜、淫。甚且,若萌生低劣想法,把自己視爲低賤如「旃陀羅」,即破菩薩戒。
菩薩極尊貴,出汙泥而不染。而「旃陀羅」卻是印度最下劣的種姓,如狗之卑微;出生挑水肥、屠夫等屬之。
十、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終不自贊歎、于他毀呰。
若吹捧贊歎自己多麼苦修、精進、了不起,哈雷彗星來的時候開悟了;而別人是如何不堪,將舉世偉人批評得一文不值,唯獨他才是究竟真佛,余皆假冒。如這般自贊毀他,即破菩薩戒,欺騙佛陀。
十一、我從今日至未來際,應怖畏鬥诤之處,去百由旬如疾風吹。
若有地方充滿鬥诤,當生恐懼害怕;距離該處百由旬時,即當以最快速度如風遠離;否則即破菩薩戒。
若一展臂(五呎)爲一由旬,百由旬即五百呎。速遠離是非之地,切莫想前往調解,或妄想從中獲益。此外,火災現場,常聚集衆人看熱鬧;車禍肇事,總有一群人圍觀評論,預測明牌,皆有過失。
十二、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于持戒多聞頭陀,少欲知足一切功德,終不身自炫曜。
若有苦行菩薩,多聞而學識廣博,持戒嚴謹、欲望極少、常能知足,具足一切功德。然而卻常炫耀自己修苦行積聚無量功德,一旦如此,我慢我執即生起,毀壞菩薩戒。許多志工,擔當某一要務,雖然表現可圈可點;卻常不經意炫耀自己的重要性,如此已然破戒。
十叁、我從今日至未來際,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業、慚愧發露。
所修一切善業功德,絕不驕傲;若有絲毫過失,絕不隱藏,當發露坦白忏悔。否則即是違犯菩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