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感念與承諾-祖菩道場開光法會

  感念與承諾-祖菩道場開光法會 上師開示

  

  此刻爲師內心盈滿感動,若問所以,乃因得之不易。去年開元慶典,我們已向世人敬告噶居寺十八年的努力,有了初步成果。不僅硬體建築完竣,噶居寺擁有令人尊敬的佛像、西藏大藏經,且具足佛法僧叁寶!願將這人間至寶與世人分享。

  

  十八年的辛苦,在神聖的一刻,盡化爲絲絲感恩,仿佛天降甘露飄臨人間,滋潤幹涸的土地,願能普潤蒼生、孕育萬物。彼時,爲師許下心願,將這圓滿的一切,如同獻曼達,供養無上尊貴的噶mb、以及傳承諸上師。我的責任已了。我告訴自己,如果再建寺,便是傻瓜。因爲,真的很辛苦!

  

  言猶在耳,開元落成之後,卻旋即憶起一段往事……

  

  難忘,攜手走過的艱困歲月

  原來在信義路水晶大廈的祖菩道場舊址,是那麼小,卻彙集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

  

  幾年前,如來殿工程方興未艾,我們卻遭逢前所未有的經濟拮據。這個家,若以「米缸滴米不剩」形容,亦不爲過。那一夜,爲師在臺北祖菩道場,語重心長地對追隨的弟子們說道:

  

  「眼見下月五日將屆,應付工程款尚無著落。如果噶居寺跳票,建寺大業必然嘎然而止,一旦被迫中斷,祖菩道場也不可能存在了。請大家集思廣益,如何彙聚力量用于此刻?噶居寺需要大家同心協力,共度難關!」

  

  言盡于此,內心卻做了撐不下去的最壞打算。但我萬萬沒想到,在極短的時間內,有好幾位弟子,經濟財力不豐厚,卻願意拿房子抵押,辦理銀行信用貸款。雖然那次供養捐輸,並未完全解決噶居寺的需要,但這幾百萬始終萦繞我心。無關乎金錢多寡,而是難得的真情用心令人感動!

  

  承諾,一個美麗的淨土

  在這開光吉祥日,談生死大事似乎煞風景,但爲師願真誠相告,祖菩新道場成立之另一緣起,是源自一位弟子的往生。他往生之後,不像南部弟子那麼幸運,得以回到噶居寺,莊嚴地舉行後續法事。爲師希望,能讓一生奉獻于噶居寺的弟子,老有所終,有一個屬于自己安心的聖殿,微笑直奔西方淨土,而不是送到市集般嘈雜之處,冷冰冰地劃下人生句點。

  

  懸念于此,又每每爲弟子們的真誠熱淚所感動;于是,我許下諾言,希望圓滿噶居寺初步建設之後,也能爲臺北弟子們實現願景。當下,爲師對祖菩道場有了更深的期許,也給自己更殷切的期望。

  

  大士長林 善緣際會

  人是很容易忘記自己的承諾的,特別是在疲累之余。當忙完噶居寺開元慶典那一刻,心境上出現前所未有的放松,過去的緊張、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的努力,終于可以好好休息。然而,過不了兩天,只要多睡兩個小時,體力恢複了,立刻思及對臺北的承諾尚未實現,日夜萦懷。

  

  隨即召請相關人員,這次我說:「尋覓一個地方,令我們臺北弟子得以安身立命、迎向快樂人生。這裏,不僅是信仰的究竟皈依處,也能在此以微笑奔赴淨土。」

  

  張董事長夫人知情,一句話:「仁波切啊,我們家的地下室,請您來看看,是否合適?」善緣成熟,張董賢伉俪大方提供共修場所,給予噶居寺,乃至利益了許許多多對藏傳佛教有興趣的弟子信徒們。

  

  這裏不是私人的地方,爲師將以最大能力裝修妥善,舉辦各種活動,作多元使用。佛法共修只是道場的功能之一,其他諸如士林的好鄰居,乃至弟子們的小孩,若放學後需要良好的讀書環境溫習功課,歡迎前來。我們願奉上冷熱茶水,讓學子們在莊嚴甯靜的氛圍裏用功。乃至佛教藝術鑒賞課程……都可以規劃。就朝這個方向目標,我們一起來努力!

  

  佛教藝術與譯經事業

  噶居寺,爲師一直堅持的兩件事:

  

  其一、讓噶居寺成爲藝術殿堂。

  

  這必須在藝術上有所發揮,尤其是佛像。爲師希望噶居寺的佛像,能彙集印度、西藏、不丹、臺灣之精華,創造臺灣當代特色。雖未敢稱言代表或象征,卻是一種實現——將對佛陀的尊敬,表現于佛像,藉由臺灣當代藝術家的妙手雕塑,然後永永遠遠珍藏在這塊土地上。或許現在無法評價,但深信經過曆史的淬煉,將來一定是世界的寶藏。

  

  其二,致力于藏傳佛教經典儀軌之翻譯。

  

  在喇嘛堪布的指導下,我們會一字一句善加翻譯,成爲人人可讀可修的珍貴法寶。爲師將持續以最大的力量來延續,也期盼我的弟子們,能本著護持、投入之心,共同圓滿此浩大工程。

  

  上師的祝福

  願藉此道場道場剪彩開光吉祥日,祝福與會所有弟子、以及你的家人、未來所有將與我們結緣的信衆—大家不僅在事業、家庭皆得吉祥圓滿;更重要的是,亦能將不圓滿的世俗,提升爲圓滿的心靈。讓寬容與愛,恒常盈滿每一佛子心中。這是我的祝福!

  

  沐恩弟子 陳淑琴.噶瑪慧陀 恭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