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心精舍釋名

  印心精舍釋名

   自古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無非爲一大事因緣而入世度生。自我釋迦佛後,曆代祖師及諸大德因之,皆當仁不讓之意也。今吾人亦爲此大事而設印心精舍,道場雖有大小之殊,宗旨豈有異哉。大事者何,明心見性是矣。離此而言法,非爲正法,舍此而言修,不爲正修,五祖所謂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者也。夫法既由心而立,心亦藉法以明,是本道場以明心爲旨也固宜。然則名爲明心精舍可耳,而必曰印心者,則更有說焉:嘗考《說文》,印者瑞信也,符合也,因也;瑞信者,證其真實,用昭大信之爲瑞,以無信則不立也;符合者,合其本相,《大日經》所謂如實是也;因者,資也,資以爲用也,又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故印者,嚴密敬事之意,今以印心名者,欲人決定自心真實立信,使知人生至當寶貴之物,無過于心。心何由而明,則必符合于性體者方知。而一切般若妙用,皆資于心,以發揚者也,可不敬而尊之!至于心之相貌如何信入,亦惟以心密印于自心而已。心合于空,心不可得,如幻叁昧,無量妙義,無不資于一印,其所包者廣矣大矣。且夫宇宙萬有,一切唯心。凡屬有相,何莫非心,諸幻皆滅,非幻不滅,能實證乎此者,是謂印心。然吾人日處于萬象森羅列布之中,本與冥合而無毫末之間,此心能與息息相通,斯無往而不融洽。倘吾心雖明,而與此有一息之忘,不能相印,當下便成窒礙矣。故曰印心之要,不是一印便了畢也,無時不印,無境不印,古人之風可尚也。然能印者,此心也;所印者,亦此心也;在我則以心印心,對境則心心相印;何心不印,何印非心,能印所印,非一非二,能所雙泯,則無心無境,證入心境雙融,是謂真能印者。

   或曰:心之爲物,既不可得,而景境之陳,同屬幻化,何必印爲?不知佛之慈悲,正緣衆生未明心不可得,幻塵幻心,枉自系縛,故欲其解脫,印合于自性之清淨覺地,知所謂心者,乃一點浮光幻影,雖有而不可得,畢竟虛妄不實,亦非斷滅而無所有也。空有兩邊同此不住,煩惱菩提,在此一轉,則大事了矣。

   再問:當如是,則此印得毋亦非妄耶?曰能印則全妄皆真,不能印則全真成妄,究之真妄,非一非二,皆屬假名,皆不可得,而此印亦不可得,知乎此,則印心之事已畢。是以佛佛相傳之法,不論其爲禅,抑爲淨密,莫不以印得心本不有爲究竟之會歸,再能徹了此印亦不可得,是謂清淨,清淨亦不有,則十方佛土,本在當前。故印心門下,無一法可執,而無一法不立。其實心既幻有,印亦幻印,法法又何曾法也哉。惟不廢于幻者,爲不斷滅故,爲衆生一大事故。依幻化幻,不離真實,無實無虛,即心了義。

   如是如是,略敘所見,惟高明鑒之。

✿ 继续阅读 ▪ 入佛明宗答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