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指歸
一九九九年秋
甲 關于佛法的修證
衆生同具和佛一樣的無漏智性,本無差別,但因迷于事相,各個造業不同,迷惑的深淺也因之各別,向道的根器就有智、愚、慧、拙的分別。在這種不同的根基上,我佛慈悲,爲了適應衆生,猶如醫生治病,應病與藥一樣,說了種種不同的大、小、方、圓、頓、漸諸法,無非讓衆生早日病愈回家,脫離苦海。其中並無深淺、高下的不同。後來的祖師因自己的修持與適應衆生的愛好,創立了種種不同的宗派。在佛法極盛的唐宋時代,我國佛法有十大宗。後來因時節因緣之不同,社會風俗之變遷,人民生活之艱辛,佛法漸漸衰頹,現僅存禅、淨、密叁大宗。在此叁大宗中,修證最迅速、便捷者莫過于禅宗。但末法時代衆生根器陋劣,障重慧淺,直指其見性既不投契,即或有點解悟,但未深信,站不穩腳跟,又不能在事上磨練、保任、除習成道。至于參話頭,則疑情不起,妄想割不斷,根塵不易脫落,能所更不能雙亡,何能明心見性!因而宗下後繼乏人,大有消亡斷絕之勢,良可悲也!
密宗,我國原有之唐密,因後來曆代帝王之恐懼、反對,至明朝朱元璋時滅盡。現行之密宗,除西藏之密法外,還有日本之東密。此法分九乘次第,高下、深淺完備,恰是末法時代修行之妙法。但儀軌煩瑣,初修都很執相,又不無接近鬼神教之嫌,不大適合國人愛簡捷便當之修法。而且有西藏言語之隔閡,因之密宗在漢地不大能廣弘。
此叁宗在現階段說來,最適合國人修持者莫過于淨土宗。淨土宗只要一心專念彌陀聖號,別的什麼也不用修,真是最適合國人之契理契機之教。一句聖號看來簡單,含義實在深廣。它是在切近處下手——在心中密密提持一句聖號,令人在不知不覺中將凡心轉成聖心,猶如人的頭發與指甲不見其長而自然長出來一樣。因此它既包涵叁藏十二部經文之精義,也可統括一切宗派之力用,我們再不專心致志的念佛,修淨土,實在太可惜了!
但近來修淨土者對此宗之真理與修法大有錯會之處。將博大精深之淨宗,宣揚得猶如小乘之修法,說修此法到西方去享福、過好日子,免在娑婆受苦。這種說法使有識之大心修士不敢接近,避而遠之;無識者又怕西方難生,多錯誤地發願往生邊地疑城。將原本宏偉的淨宗弄得面目全非,使人不知何去何從,真是罪莫大焉!
上面說過,淨宗一句彌陀聖號可以赅括叁藏十二部之教義,攝盡一切宗派之行法。但弘教者未將真理說清道明,才弄得大家疑是疑非,因而淨宗近來也一厥不振。這全由于弘教者自己未真明白教義與修法,只是以訛傳訛,焉能不將淨宗弄得面目全非?!
茲爲便于大家修行,掃清淨宗修行之障礙,重振淨宗雄風起見,不惜口業,將大家易于誤會之處,一一簡便說明于後。
乙 關于經文方面
一、彌陀經文之“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彼佛”二字毋庸猜疑,當然是指阿彌陀佛。但廣義說來,並非單指阿彌陀佛,是指一切衆生之佛性。因心、佛、衆生叁無差別,衆生之本覺妙體與佛同體不二,所謂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我們只要勤于修法,將一切惡習——無明消盡,恢複本來面目,無人不和阿彌陀佛一樣,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土無障礙。這樣講可使大家增進信心,勇于用功,更不會懷疑能否往生西方。
二、若今生、若已生、若當生
說法者均將“若當生”說成將來修法成就,可以往生西方。其實不然,中國字一字多解,用處不同,解釋也不同。這“當”字固然可作將來講,但在這裏不作將來講。因淨宗是圓赅八教的大宗,不是小乘,應該作“當下”,即現前講。就是說修念佛法門既可以今生修成往生,也可以當下不動腳步而生到西方。因心即土,土即心。只要你心清淨,一物不沾,煩惱消盡,當下便是西方,不用死後往生。所以淨宗大德說要確保能生西方,要現在能生西才行。六祖大師在壇經中說,可將西方移在諸仁面前,即此之謂也。
叁、飯食經行
說法者將此句利益大衆的大乘經文,誤解爲小乘法的自利文。他們說在西方吃飽飯後沒有事,經行經行,散散步,消消食。這真是笑談,錯會到極點。這句經文“飯食”二字應卷聲讀,“飯”應讀“返”,“食”應讀“伺”。即在西方聽佛菩薩說法,吃飽法食,修成大道後,即應經行十方,教化衆生。如烏鴉之反哺,反過來給衆生吃法食。所以說淨土宗是大乘,不是只顧自己,在西方吃飽飯經行、遊樂而已。
四、花開見佛悟無生
一般都說坐在蓮池裏的蓮花中,下品下生的人須等待十二劫,蓮花才能開敷,才能出來見佛。這種說法從字面看來確是不錯,但經文的涵義卻不是這樣。而是說下品下生的人著相牢固,心花一時不能開,須待十二劫的一番刻苦用功,漸漸地將執著妄習消盡,心花才能開敷而親見自己的佛性,不是十二劫後才能拜見阿彌陀佛。假如是十二劫後才能見佛,那麼在佛來接引往生西方時不是已經見佛了嗎?何須再等十二劫呢?!更進一步說這“花開見佛”不是生到西方後才能蓮花開敷見佛,而是說我們現在用功念佛,念到妄念斷處,佛號消殒,能所雙亡時心花自然開敷,親見自己的佛性。如禅宗自證佛性一樣,所以說淨即禅也。
五、關于十二劫花開
講經者都講成下品下生的人須悶坐在蓮花胎胞裏十二劫,蓮花方始開敷,才得走出來。不知這十二劫的蓮花胎胞是指邊地疑城的胎獄,不是指下品下生的西方凡聖同居土。只要你生到西方凡聖同居土,縱是下品下生也是行動自由,而不是關在蓮花胎獄裏。之所以悶在蓮花胎獄裏者,皆因生時未獲真信、切願,只是半信半疑,所以生到邊地疑城,否則,絕對不會生到邊地疑城去,更不會悶在蓮花胎獄中。當然,不是往生西方的人均須經過邊地疑城。至于十二劫,更無一定時間。你用功精勤,時間即短,否則時間即長,一念可超百萬劫,何況十二劫,一刹那即過去。
六、臨命終時,彼佛現前
大家都說“臨命終時”——即死下來時,阿彌陀佛即自然現前了,這句話也不確當。因淨宗修法者如真能一心專持名號,即能當下見佛,毋須等到死時。這見“佛”的佛字,既是指阿彌陀佛,也是指自性佛。這“臨命終時”四字不是只指死下來時,而是說當你念佛念到妄念消融,生死命根斷絕時,佛一定現前。我們要了生死,先須知道生死之由來,如斷水者先知其源一樣。不然胡亂瞎搞一番,非但不能見功,還要闖禍。要知我們之所以有生死,就是有妄念。假使不迷于外相,妄念不動,不造業,則根本沒有生死。因爲我們的佛性本來沒有生死,皆因迷諸外相,不守自性,無明妄動,才造業受報,枉受生死輪回之苦的。我們用功念佛,念到根塵脫落、能所雙亡即是生死命根斷絕之時,也即是臨命終時。所以說“臨命終時”不是等死下來時,而是說用功用得綿密,久久功純,到一心不亂時,佛性自然現前。
七、讀誦大乘
佛說要上品往生須讀大乘經文。但現在竟有人主張,修淨宗只須讀《彌陀經》和《無量壽經》,其它經文一概不要讀,否則亂了套,不能生西方。這不是明明和佛作對,淆惑信衆嗎?!佛說讀誦大乘是教人豁開正眼,開拓智慧,真正知道往生西方的真理,一切不著,上生才得上品。西方淨土雖是佛曆劫修行所感的果報土,但也不離佛性的妙用,不可認爲實有而生住著心。《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即教我們認清此理,得真實受用。否則,執爲實有,心中不空即生障礙,何能上品往生?!我們試看淨宗大德說的話,即知端的:“生則生矣,去則未也,去則去矣,生則未也。”可見本性空淨,一切皆無,所有色相皆是空幻。我們只隨緣應用,不去執著,則一切無礙,才得潇灑自如。否則,即被纏縛,何能上品往生。
丙 關于用功的誤導
一、念佛不消一心不亂
佛說念佛須專心致志,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彼佛現前。現在的導師說念佛不要一心不亂,只要散心念佛,即能生西, 這真是害人。散心念佛果真能生西,那佛爲什麼教人念佛須一心不亂呢?大勢至菩薩爲什麼叫人念佛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呢?這“都攝六根”就是教人攝心在佛,不可動一毫妄念呀。“淨念相繼”更難,這就是禅宗的悟後保任功夫,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現在就不多談了。憨山大師說得更清楚:“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亦徒然。”又說,念佛須極力追頂,如推重車上山,不可稍懈。根據佛、菩薩、祖師們的教導,可見現在導師的教導乃是誤導,不可聽信。
二、不消念佛,只要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也能生西
這比前說更爲害人。淨土宗的高妙就在信、願、行叁字。如真深信、切願生西,爲什麼不行?且知淨宗是寓高深之理于平易踐履之中,于真實行處而暗合道妙。如光是口說不行,能成功嗎?切實的行才表示你有深信切願;不行,所謂願從何表示?千裏之行,始于足下。今一步不行,如何能達到目的地?!教人者其行——不消念佛,正是毀滅淨土宗也,安可信哉?
叁、往生西方很難,還是發願往生邊地疑城爲好
這種見解更害人。往生西方是佛發願接引衆生的。你只要真心向往,願去彼土,正是與佛的大願吻合,如磁吸鐵,毫無難處。況且極樂世界雖是佛因地修行的果報土,但也不離自性。我等衆生的自性與佛無殊,既是自性土,我等衆生也有份,只要心地清淨,往生即是回自己的家,又有什麼難處?那些往生邊地疑城的人,上面已述,皆因信不真,願不切所致,不是佛不准他們往生,派他們坐胎獄裏的。我們明白了這點,對往生西方就毫無疑懼而欣相往生了。
…
《淨土指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