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向心中的山

  朝向心中的山

  

  噶瑪天津仁波切開示

  

  時間:97年5月18日

  地點:文殊院一樓

  

  仁波切于朝山圓滿後開示

  

  

  人生艱苦大于修行

  

  一條新的朝山路線,在今天誕生,無論是在時間上或是在難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朝山行腳,乃至于不倒單等各種修行,是很辛苦的;但人間的苦,比修行所受的苦大上幾百倍、幾萬倍。

  

  或許是因爲我們非常的認份,當母親把我們生下來的那一瞬間,本能就是想要覓食,因爲要活下去。很多人說,嬰兒哭了,代表世間是苦,但我的看法不然,這個哭是喘第一口世間的空氣,這就是自己要活下去的第一個勇氣。

  

  生命有很多快樂,只要遇到明師、遇到與你相應的宗教,其實在痛苦之中,也能享受到短暫的快樂。只不過人間的快樂,無論如何快樂,都只是瞬間的,瞬間就變成一種回憶。

  

  我們自出生,自己知道要怎麼活下去,一直到我們受教育,被教導要努力讀書、認真工作,成家、立業、延續後代,家族能興旺,事業能興旺。但大家要了解,這是世間法,而非佛法。世間法是要越來越興旺,佛法則是顛倒世間法。

  

  偉大的佛祖也有娶妻生子。佛陀的母親因爲生下他,圓滿了他七世爲人身的願望,因此當佛祖出生七天之後,佛祖的母親便過世了。若以世間的眼光來看,會說這個小孩克母,但事實不然!摩耶夫人往生之後,隨即受生忉利天,享受天人的福報,所以才有後來佛祖悟道之後,至忉利天爲其母親說法。

  

  佛祖是來教導我們哪!世間人都是這樣,好不容易從一個坑爬出來了,又要再跳下去,以爲人生就應該是這樣,才能得到做人的快樂。其實,這種快樂是苦中作樂,其實是苦啊!我們時常感受到的快樂,只是用小苦換大苦,而以爲得到快樂,其實不是快樂。

  

  成爲佛陀的孩子

  

  前面這段話是提醒。很多人沒有勇氣、智慧,真正放下來修行,認爲修行會被人看不起,因爲真真正正修行的人,第一不跟人計較,第二也不跟自己計較,不管是擁有的或未擁有的,全都放棄了,也要放棄自己的家庭。如同方才所說,佛祖放棄家庭,最後還將自己的兒子度來身邊出家。若以世俗而言,佛祖這一脈香火只到佛祖而已,沒有再傳下去。然而,祖先牌位能夠延續兩千多年,還有衆多子孫來拜,唯一只有佛陀而已!

  

  孩子有叁種,一種是自己血脈所生,這是業報而來的小孩,不是來討債,就是來報恩,通常是討債的比較多。第二種稱爲「心子」,有心之子。就像八大菩薩爲代表,所有菩薩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心子,能夠循著釋迦牟尼佛的腳步來修行,這就是佛祖的小孩。在座諸位已經非常接近是佛祖的小孩了,因爲諸位願意一大早放棄睡覺的時間,來朝山將近叁小時。如果要爬山,大概也攻上玉山山頂了。

  

  這次的朝山,我想大家的忍受一定特別深!當記得,此時、此地、此景,若你的內心感受到清涼、平安、感動、感恩,在那個當下,你就是佛祖的小孩!在那個當下,你的心就是清涼的佛國!

  

  朝山要有山可朝,山中有佛。山有內和外,內在的山是諸位的金剛心,外在的山,即是噶居寺這座聖山。若以感恩的心,一面朝山,一面心中有所感動,感動于修行雖然這麼痛苦,但是我現在非常歡喜,留下歡喜感動的眼淚,如此,所受到的苦雖然與常人相同,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升起歡喜行利他

  

  朝山圓滿時做回向,心中生起歡喜心,這就是修行。修行是越修越快樂,而非越修越痛苦。修行就是停止惡業,將善良的心、歡喜的心提升,而不是好事做一點、壞事做一點,這樣就白費了,善惡業雜染啊!

  

  善業和惡業,就像糖和鹽摻在水裏,難以入口!這是一個譬喻。如同昨晚我跟大家說的,千萬不要以爲善業可以來抵銷過去所造的惡業。但是業報的成熟,是以心來感應的。當你的心改變了,對于相同的事,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弟子若是真正用心來修行,不一定要剃頭,自己的心自然會改變、軟化。心越來越柔軟的時候,看事情的角度就不會楣楣角角;很多事情,對和錯之間的模糊地帶越來越大,到最後,身邊的人會說:「你怎麼那麼沒原則啊?」但那個沒原則其實是有原則的,那便是利他,利益他人,而非利益自己。

  

  希望大家沒什麼好計較的。最應該要計較的,是跟自己的未來計較—未來要成佛,還是要墮落?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甯願受相同的苦來修行,做佛祖心中的孩子。第叁種孩子是世俗的義子。

  

  表裏如一

  

  萬般都是緣,緣有善緣,也有惡緣,要記得時時刻刻跟衆生結善緣。遇到問題時,要先接受,用智慧來面對。

  

  這幾天,有些人可能爲了浴佛法會勞心勞力,講話比較鹹,鹽巴加得比較重,有好次我都聽到了。我告訴他,你所說的話都是代表 導師,講話何必那麼鹹?可不可以講得好聽一點?

  

  我們每個人修行修得再好,都會有情緒,但是要懂得控製自己的心。外表要怎麼表現是很簡單的,可以很真摯、很嬌柔或是很慈悲,那不困難,就像演戲戴著面具一樣。內外要合一,不要內外不同。

  

  以前我比較喜歡從生活面去看常住,常常突擊檢查寢室有沒有整理幹淨。從外面看到裏面沒人,我便去掀開,看看他們在裏面做些什麼?他們都嚇到了,原因是他們還沒有決心要跟過去的自己切斷關系,還是保有過去的習慣,不願意改變。看到我,就像小偷看到警察,爲什麼小偷會怕警察?如果你沒有偷東西,怕什麼?

  

  我會怕警察,是因爲上一世被紅衛兵抓去,所以看到警察,心中自然升起恐懼。十年前,當我知道這段過去世的故事之後,看到警察的恐懼感就克服了。可是那畢竟是過去世的記憶啊!你這一世又沒有做什麼,爲什麼要害怕警察?

  

  很多人都說看到我會怕,一開始我想:我又不是閻羅王,有什麼好害怕的?後來我曉得了,我是照妖鏡,你們做得不好,怕現出原形。

  

  寶山聖地

  

  許多人過去世曾經在佛前許願,這一生來圓滿他的願,所以這裏才能有這麼神聖的殿堂,容許我們在這裏放肆,又要吃、又要拉。來這裏吃十方,也要上廁所,真的是放肆啊,但這也是一種自在,將生活視爲修行。

  

  昨天各位拿到一份關于噶居寺緣起的卡片,左鎮密續觀音文殊壇城意所化現不壞神聖宮殿緣起碑志文,上面敘述了一段故事。

  

  從北邊來到噶居寺,快要到達山徑的路口時,往噶居寺方向看,路口有一叢竹子,竹子所在的那座山是白色叁角形,就在第一停車場旁邊。那是一個「食子」,食子上面有四層。所以在那份碑志文上我寫著:「入口憤怒天母瑪莫叁角食子山,上插降魔刺畏竹。」要進來噶居寺的路口有一個憤怒食子,上面有刺畏竹,指的就是那裏。那是一個憤怒護法鎮守在那邊,就是從那個溪底起來的那邊。

  

  以前,都說噶居寺地勢如一朵蓮花,對山有大鵬金翅鳥。事實上,大鵬金翅鳥那邊是一個藏文種子字「」(阿)。等到山上的竹子砍掉之後,就有機會看到「」。「」字也是文殊菩薩「語」的母音。蓮花是觀世音事業的示現,有文殊菩薩的「」字來陪襯,也是象征文殊菩薩的壇城,所以這裏是文殊菩薩與觀世音合一的密續壇城。

  

  凡是來這裏繞塔、繞境、繞佛、繞寺,功德不可思議。至于你有什麼樣的感應,不是我講了就算,而是由得到這個感應、加持,得到這個寶的弟子信衆自己說出來。相信這樣的故事和感應事迹,會愈來愈多。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