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臺居會的主要任務

  臺居會的主要任務

  

  開示日期:98年3月14日

  地點:有章堂二樓

  

  任務一:來臺喇嘛簽證

  臺灣噶瑪噶居協進會的第一項任務是辦理來臺喇嘛以及藏傳佛教大師的簽證。然而根據目前的法令,簽證不易取得。

  

  任務二:電視電影弘法

  我們積極推廣電視電影弘法,尤其是電視弘法。電影弘法方面,3月19日我們要推出「密勒日巴」。密勒日巴是噶居祖師,電影卻由甯瑪巴秋甯仁波切主導拍攝,這是很特別的!

  3月19日晚上六點半,在臺北華納威秀第12廳,我們舉辦首映會,希望大家本著藏傳佛教徒的認同,踴躍參加。光是聽到「密勒日巴」四字,若你內心沒有稍微的感動,那麼不能算是藏傳佛教的信徒。如果你有感動的心,更應該用行動來支持。

  這部電影還有續集,第一集的故事是密勒日巴爲了複仇,在母命難爲的情況下,遠離家鄉、母親和妹妹,向苯教巫師學習黑法,學得之後返回家鄉降冰雹,殺了所有仇家!當他看到死傷遍野,那一刻,他內心的慈悲油然而生,第一集就拍到這裏。接下來是密勒日巴去依止瑪爾巴,目前正在籌畫續拍。

  影片若獲得大家的支持,未來不排除拍攝一部修法、觀想的過程。大家都不知道壇城如何觀想,如何迎請、放光、融入,如果有機會獲得廣大信衆的支持而開拍,絕對不會輸給哈利波特。佛法怎能輸給魔法呢?這就要看大家的熱情,讓更多人能認識這個宗教。

  兩年前,我們就已經陸續製作電視弘法的節目,將來得到許可,能購買噶居寺的電視臺,那是最好的,其次是買頻道。

  在這樣的景氣下,談這個任務好像有點不太恰當,但是弘法不應受到景氣的影響,有沒有心才是重點。

  

  任務叁:參贊噶居祈禱法會

  近年來,噶mb每一年都在菩提迦耶舉辦「噶居莫瀾」,也就是噶居祈禱會。就我所知,臺灣也有其他噶居中心組團去參加。一直以來,我未積極鼓勵大家,也鮮少看到有人即時表示回應,但我認爲藏傳佛教徒在一生中,有個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菩提迦耶。這一點我講了好幾次、談了好幾年了。去菩提朝聖,若能成辦噶居莫瀾,這也是一大殊勝無量功德!希望我們也能藉助大家的發心、熱忱,一起來推動噶居祈禱法會。

  每一年的噶居莫瀾都有功德主獨力贊助,爲期一周。喇嘛的住宿以及法會費用,大概是美金二、叁十萬。前幾年是莊和子大德獨力供養叁年,去年與今年是香港中心,他們也是供養叁年,到明年還是香港中心。我一直不敢跟夏瑪巴提出我們也來做叁年,還沒有那個膽量,但我相信,這對我們來說應該不是那麼困難才對。如果我們用這一年好好來研究、募款,也許後年我們就有機會了。若不能主辦,至少也能組團去參贊。

  未來若能邀請噶mb以及各大仁波切、喇嘛,在我們這裏舉行臺灣的噶居莫瀾,亦是可行之舉,我們可以詳加研究,看如何促成。若在臺灣舉辦,費用會比在菩提迦耶高一些,仁波切和喇嘛的住宿、機票費用,皆要由我們供養。

  

  任務四:翻譯本寺著作

  最後第四個任務是本寺著作的翻譯,需要師資、場地以及設備等等。雖然每年我均從印度遴聘堪布旺秋來臺指導我個人的修行,也做一些法本上的翻譯,但總覺得不夠專注,因爲我們缺少一個專門的團隊來做這件事。

  看到西方國家每年幾乎都有新的英文版著作、論述,一則欣喜,一則以憂。美國人投入的時間多我們不過幾年而已,可是他們卻能深入藏文,而且組織翻譯委員會,每年大量出版專書,真是優而汗顔!

  在臺灣的藏傳佛教界,我們動見觀瞻,所做所爲對臺灣未來的發展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到目前爲止,我們的硬體設施做得比別人好,但軟體實在差太多!這一直是我心中的願,希望無論在家、出家,有人能專注投入這項文化工程,這比建寺、蓋如來殿,更是難上十倍、百倍、千倍、萬倍。我們今天不做,就會後悔!因爲,若沒有如法的經典問世,沒有法本流通,對藏密在華人地區的推廣將有所障礙。

  或許法本應該被保密,但是經典應該被大量翻譯。透過閱讀可以豐富每一個人的心靈,透過大量的翻譯著作,也才能讓華人認識真正的藏密,不再以訛傳訛,不再將神秘色彩加諸于藏傳佛教。

  有時我自己會上網去看,看到有些攻擊藏密的網站,覺得很心痛,可是他們講的也是事實。這種負面的訊息累積下來,大家對藏密不但無法理解,反而會加深誤解。尤其我們藏密是有特殊性的,與顯教截然不同。大家再不爭氣,恐怕藏密在臺灣將會昙花一現,無法獲得健康正常的發展,這將是衆生的損失!這麼好的佛教,我們卻未能盡力護持!

  

  護持傳承

  趁現在噶mb還願意轉世在人間,若我們無法在他轉世、住世期間好好護持,說不定他來世不來了,我們怎麼辦?距離成佛還那麼遙遠!講到這些,內心會著急!

  我們是凡人,但是絕不要做凡夫的愚行,要用我們的智慧,抉擇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我們有能力做的時候,若沒有盡力去做,到了沒有能力的時候,因緣也是稍縱即逝。有好的因緣成熟時,大家要能善加珍惜,成就一切的善。切莫等到善的因緣過了,惡的因緣來了,才感到後悔,想做,到時門都沒有!歡喜做,歡喜受,而非甘願受,因爲甘願之中就有不甘願。要很高興的做,高興的承受,不管結果是什麼。做什麼,就要要像什麼!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