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乘的殊勝

  金剛乘的殊勝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大乘佛教分爲「因果二乘」、「顯密二宗」。「因乘」又名「般若蜜多乘」,一般稱「顯教」或「顯宗」。「果乘」即「金剛乘」,一般稱「密乘」或「密教」。

  

藏傳佛教含攝叁乘

  

  弘揚于西藏的佛教稱爲「藏傳佛教」,藏傳佛教的特色就是金剛乘。「金剛」乃清淨、極清淨、不被摧毀、堅固不壞之意。金剛乘包含小乘的戒律、大乘顯宗的菩提心;保有顯經之外,又傳承著佛法精髓之「密續」。釋尊弘開八萬四千法門,可以「顯經」和「密續」含括。所謂「顯經」,即釋尊示現化身佛--釋迦牟尼佛,對一般衆生宣說的教理;「密續」,則是釋尊示現法身佛--金剛持,針對根器銳利者開演的法要。

  

  以樹喻佛教,小乘可比樹根,大乘恰似樹幹,密續猶如果實,藏傳佛教就是樹的總體;中原佛教,亦是樹,但尚未結果;東南亞泰國一帶的小乘佛教,只見樹根,未成樹幹。故藏傳佛教含攝叁乘,堪稱最圓滿完整的佛法,並非專事密宗。

  

  密宗一詞源自中國佛教分宗。唐代曾大興,因武宗滅佛而式微,譯有「下叁部」(四部瑜珈的前叁部:作密瑜珈、事密瑜珈、瑜珈密)諸多密續,但未臻完整。故西藏佛教不宜稱爲密宗,更不能稱喇嘛教(喇嘛爲法師之意),應正名曰「藏傳佛教」爲佳。

  

四大傳承之見地、方便及威儀

  

  藏傳佛教有四大傳承教派,各有其分支法脈:

  

一、甯瑪巴(紅教),屬古老傳承,由蓮花生大士傳入西藏。

  

二、噶居巴(白教),亦稱爲實修傳承,分爲四大支派及八小支派;四大支派以「噶瑪噶居傳承」(「岡昌噶居」)爲首。

  

叁、格魯巴(黃教)。

  

四、薩迦巴(花教)。

  

  四大教派各有殊勝。就見地而言,主要依密續四部瑜珈;方便則依儀軌;威儀則依戒律。各宗派亦有其「根、道、果」--見地是根,方便是道,成就是果,皆不離戒定慧叁學而修證。所謂「方便道」,就是清淨一切惡業染汙的修持。惡業乃輪回的種子、染汙是輪回之因,故當清淨之以舍輪回。烏金仁波切雲,「一切所思皆染汙,唯寂靜是清淨。」

  

金剛乘的殊勝

  

  真正的學佛者,必須具備渴望佛法的修行動力與信心。你若輕視小看密法,認爲金剛乘沒什麼,就無法産生相應或啓發;若能以虔敬、向上超越的精神深入,將可一窺金剛乘佛法不可思議的奧秘與深廣,體悟生命的真谛。今略分析金剛乘的殊勝如下:

  

(一)以菩提心爲本

  學習藏傳佛教首重菩提心!何謂「菩提心」?爲救度衆生故,我誓願成佛,此心即是。唯成佛方能具足一切功德威力,行廣大無量利生事業。經雲菩提心的重要:「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叁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佛陀譬喻菩提心之功德曰:菩提心猶如雪山,長養一切智慧藥;猶如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而菩薩發心之動機則是,「爲欲教化調伏一切衆生悉無余故,發菩提心……爲欲守護一切佛教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滅一切衆生諸煩惱海悉無余故,發菩提心。」著實令人動容。

  

  菩提心分爲「俗義谛菩提心」與「勝義谛菩提心」,皆以空性爲基礎、以悲智雙運爲根本。欲成佛必須發無上菩提心,亦即了解究竟實相的勝義谛菩提心。實修方面,則依珍貴秘密的大道。

  

(二)從果位起修

  密法依「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循序漸進,且當具足顯密無別的大悲。之所以比顯教殊勝,乃因修行法門上,金剛乘從「果位」以方便道起修,故比顯教從「因位」(或言「因地」)起修更勝一籌。佛教諸多派別中,金剛乘是唯一可即身成佛的最勝法門;依大乘顯宗,則需經無限漫長歲月方可成正覺。但並非修學金剛乘必可即身成佛,切莫存有速成功利的錯誤動機。

  

  其實,金剛乘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學習的法門。金剛乘之難,難在它是一種方便道,直接指出如何轉煩惱爲清淨、趨入覺明之妙法。然而煩惱對衆生來說,依舊是煩惱。因對實相缺乏正確概念,誤以爲見聞覺知一切皆爲真實。障蔽于此,衆生往往以苦爲樂而不自覺。

  

(叁)轉染心爲淨智

   一般凡夫心,皆有染汙。無始久遠以來,心即受「貪瞋癡慢妒」等五毒熏染,投射于外,所生知見也就有染。其實情器世界本無染淨,只因衆生心有分別,故一切亦由心之幻化而生染淨。

  

  依金剛乘方便道,可轉衆生染汙心爲清淨;一旦轉染心爲淨智,即可轉煩惱爲菩提,令情器現莊嚴。譬如,對見性的行者,秦樓楚館與佛國淨土琉璃世界並無二致,乃因心無所染故。

  

  顯宗常強調斷除貪瞋癡;金剛乘則主張轉化貪瞋癡爲智慧。你依然可以擁有世俗的種種,但當舍棄對擁有的執著。以心性的鍛煉、讓生命不斷升華超越,金剛乘的殊勝,如親嘗蜂蜜,有待自己學修方可得。諸位:只學不修,就像珍貴經典束之高閣;只修不學,則像高閣經典中的蛀蟲。學修皆不可偏廢,方爲中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