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觀音與帕莫比丘尼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藏傳佛教的八關齋戒修持「紐涅」儀軌;噶瑪噶居傳承之紐涅,緣自比丘尼帕莫之千手千眼觀音閉關而得,一脈相傳至今。
比丘尼帕莫的故事
紐涅法門源自印度國王達瑪帕時代。國王達瑪帕的女兒拉敏卡千自幼深體輪回之苦,故征求父王、母後以及王兄因劄菩提同意,決定一生投注于佛法。因劄菩提一時無言以對,提醒公主,佛法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修持的,必須放棄富貴、權勢、閑暇、聲譽等一切,不過最後王兄還是答應了。
拉敏卡千的動機清淨而堅定,毅然舍離世俗,唯留仆人桑佩瑪隨侍,而追隨上師究喔帕。公主精進不懈,終于獲得如上師證量。乞戒後,人尊稱比丘尼帕莫。帕莫和忠仆拜別上師,來到比旭楚寺。該寺住持上師圓寂,寺衆遂請求帕莫比丘尼擔任女住持,亦蒙慈允。當時帕莫正當妙齡,容貌豔麗,爲了避免男衆起貪愛而障道,便發願令美貌消失。不久,帕莫即感染痲瘋,病態醜陋,且爲此備受苦難。
衆人視其不淨而逐出寺外。帕莫隱居在毒湖畔,桑佩瑪爲之修築關房後,帕莫請她回去,一年半後才可以來探望。帕莫比丘尼以金剛坐姿,進入叁昧,觀見右手持念珠、左手拈蓮花的觀世音菩薩,曉谕她前往一座寺院,約莫七個月腳程可達。如是能令帕莫的修持臻于成熟。比丘尼隨即啓程前往十一面觀音聖地「卡旭楚悉地寺」。朝聖之路遭遇許多障礙,幾度癱倒在地,奄奄一息。忍耐痛楚和虛弱,帕莫甯可爬行前進、也不肯放棄!
有一回垂死于路邊,兄長因劄菩提突然現前;原來因劄菩提也放棄王位,投入修持佛法,並已獲得成就。他鼓勵比丘尼帕莫振作;隨後五空行母化現,將帕莫帶往十一面觀音聖地。
帕莫抵達聖地寺院後,再次入定,直至翌日清晨。守門仆役發現這位痲瘋病患,怕她玷汙聖地,怒打一頓後,棄于他處隔離。帕莫比丘尼仍對彼生起慈悲心,深知對方之所以如此,乃因心翳所蔽、無明蓋障。由于對觀音的虔敬,帕莫比丘尼以不可動搖的信心,修持紐涅儀軌達七個月之久。某日黎明時分,該聖地居然隨著帕莫比丘尼的臉而轉動!帕莫祈請大悲尊者眷顧苦難衆生之後,化虹光身證得佛果。
仆人桑佩瑪,爲求早日見到她的上師帕莫比丘尼,每天都在數日子。盼到最後一日,桑佩瑪重回毒湖畔,祈求空行母加被,令上師圓滿出關。一霎時,虹光映于虛空,帕莫比丘尼顯現,妙相莊嚴。由于對上師的虔誠、以及不畏挫敗之勇,桑佩瑪身語意亦證得金剛持成就。帕莫比丘尼化光入天空,于彼處繼續教導佛法,利益無量衆生。
千手千眼觀音的由來
觀世音是慈悲的代表,也是修持紐涅的本尊。觀音菩薩真言由一千一百萬佛所說,實乃觀音菩提心曾退轉故,身裂爲一千一百萬碎片,因其所修無染慈悲力,故觀音上師阿彌陀佛,乃以佛力複合觀音裂身爲千手千眼十一面,偉哉觀世音!
遠在無量劫之前,觀世音菩薩曾在鼓音王如來尊前發誓願,要渡盡衆生才願成佛。爾後日日月月不畏勞苦,精進不懈地渡化有情。觀音無間的慈悲事業,已令無數衆生脫離輪回束縛。
然而,有天蓦然驚覺,怎麼醉心輪回、沈溺生死的芸芸衆生竟仍無可計數啊?剎那間,觀音菩提心退轉了。之前觀音曾發願,直至輪回空盡,救渡衆生悲願不退,若違誓破戒,願令身體碎爲千萬片。此刻,誓願應驗,觀音果然裂身千萬。深知觀音的上師——阿彌陀佛隨即顯現,將觀音身軀碎片收攝聚合,組成十一個頭、一千只手,每只手上都安有一只眼睛;最後,阿彌陀佛更以己首爲觀音之頂嚴,而向觀音開示,「衆生與佛只謂染淨,實無有衆生可渡!」微妙真言,湧流著慈悲上師的無限加持。觀音依此身、六字真言之語、大慈悲之意,繼續恒爲一切衆生的解脫而廣行種種佛事業。
《六祖壇經》雲:「慈悲即觀音」。
修持紐涅觀音齋戒,貴在彰顯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