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蛻變的密續,改變人類

  蛻變的密續,改變人類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在這裏,創作了八大菩薩,代表這裏充滿富裕與自由,亦是大乘佛法的興起所在。

  

  臉部是印度人,鼻子是中國北方人,眼神則慈悲含情,發髻呈高髻,半披肩。均勻碩長的身態,手勢調和修長,各持蓮花與象征物。雙足微弓,腳指微揚,蓮花多款。

  

  衣服貼身透明,裸胸,充滿開放胸襟高貴典雅與莊嚴。具足十叁種嚴飾,五款衣飾,八款配飾。在和平境界中表現出動人的不凡。

  

  頂帶五方佛冠,呈現兩種款式,刻意表現承先啓後之典範。發髻嚴飾32幅*輪,隱喻密乘頂輪32脈,是密續持有者。

  

  這組八大菩薩有別于傳統,與純印度或中國大唐的造型明顯不同。這與工匠手藝文化陶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中,有關八大菩薩優美的手印姿態,濃濃的古典氛圍,令人向往,不再表現出嚴肅的宗教情操。以往自在坐姿被承襲于創作之上時,那就看不到當代的真實表現。

  

  無論是佛像雕塑或唐卡彩繪,繪師們總是依照施作者的喜好與意願而作。故,一幅唐卡或一尊佛像,往往表現出當時的大環境與施作者的想法。

  

  有人問我:爲何造兩款八大菩薩,站姿與坐姿?何以不同材質製作?

  

  吾謂:心的獨白。或站或坐,保留泥塑本質,只是單純。銅鑄是變化。

  

  先說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結說法印,左右兩肩上,蓮花承托著*輪與寶瓶,這是彌勒菩薩特有的標致。飄帶璎珞莊嚴,顯得飛舞飄逸。頂帶五方佛冠,發髻上以牟尼寶裝飾。耳環、臂钏、項鏈、腰帶、手镯、腳镯等等,俱足報身菩薩八件嚴飾。另外五件,天衣、冠巾、上衣、法裙、飄帶。

  

  菩薩繁複的莊嚴,與笈多王朝密續時期的佛像藝術,偏向天母特征,有明顯差異。腰帶飾以多重吉祥璎珞,並非炫耀女性媚力,而是代表六行萬度。

  

  彌勒菩薩雙肩上的*輪,象征正在兜率天傳法。寶瓶譬喻慈悲與智慧甘露遍滿叁界,未來成佛。

  

  雙眸含悲,非眯成一線,猶如蓮瓣。似定不亂,是菩薩自在不味之表征。何謂不味?是說初得禅定,一心愛樂,稱之爲味。愛禅悅爲味,則入四禅八定之小乘境界,菩薩舍此,故名不味。

  

  冠帶飄巾如流水般波動,看是動止,實則飄逸。藉此說明,諸法雖空,亦不斷滅。見者,心念一動,諸法俱現,相續不斷。

  

  依據密續論著,諸多典籍皆提及菩薩報身莊嚴各具密意象征,非凡夫所能理解。純以藝術欣賞的眼光與塑像作一番內心獨白,或許更能超脫信仰的框架,不被文字思想所束縛。

  

  善惡中間,那個未曾被發現的存在,若是佛法中的奧妙,甚至是任何宗教所追求的真理,無法以文字言語表達的時候,作者便試著以擬人形相表達至高佛性的內在意涵,這一把泥沙,便成了變化無窮的元素,將無形的宇宙生命,形而上的宗教觀念,以形相具體地、完美無瑕地創作,超越善與惡的認知,與觀想者合而爲一,既對立又相互依存。于是未來佛慈氏便成了人類究竟夢想所依。如是,製造佛像,賦予具體又神秘力量的來源,便是人的「心」。因此達到教化的離言目的。

  

  偉哉,彌勒菩薩!未來你我都將成佛,今天吾塑您尊像,向您頂禮,實在不是因爲您比較偉大,而是我的懶惰,至今尚在輪回,所以向您頂禮。

  

  隨性劄記,非對菩薩不敬,只是想借著塑造佛像、衆人驚歎不可思議的時候,告訴大衆,能了知你我都是未來佛,佛像不是用來拜的,而是藉此莊嚴,進入認知一味,諸法平等而已。

✿ 继续阅读 ▪ 佛像之裝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