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音夜的開示 二 聞聲救苦觀世音

  觀音夜的開示(二)—聞聲救苦觀世音

  

  日期:97年6月25日

  地點:文殊院二樓

  

  觀世音,從聖號就可以了解觀世音觀照世間、世人痛苦的聲音,所以觀世音也有別號,稱爲聞聲救苦。在六道之中,哪裏有痛苦的聲音,觀世音就往哪裏去。觀世音既是本尊也是菩薩,同時在中國也被神格化。從佛教東傳中國兩千多年的曆史當中,觀世音已經與民間的信仰融合爲一,因此有所謂的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佛。家中如果設有神位,那麼必然奉侍觀世音與阿彌陀佛。然而民間信仰,最後也將媽祖、土地公、關帝聖君…等等納入,這是臺灣的觀音信仰,事實上也是來自于中國大陸移民的傳入。

  

  國人爲何對觀世音有這麼多美麗的傳說與信仰呢?我想觀音信仰的盛行原因,有非常複雜的宗教以及文化背景因素。但是影響最深的,莫過于曆代高僧,特別是宋代,有超過八十余部有關于觀世音的經典。特別是觀世音的靈驗故事、傳說、寶卷、善書、戲曲,乃至于筆記小說…等等民間文化的推波助瀾,所以觀音由唐朝之前顯現大人像留有胡子,到唐朝之後坦胸露背,而被描繪成女性慈母,其原因乃是在于觀世音是慈悲的化身,而媽媽也是慈悲的搖籃,所以將觀世音給女性化,這是在唐朝之後,因爲民間信仰興盛的關系。

  

  我們的相信是取決于主觀,而相信的來源,無外乎兩種。一種是自己親身的體驗,另外一種是聽他人所說。自己親身的感應,事實上就跟加持一樣,有加還要能持,如果上師給予加分,而弟子不能夠持有,那麼加持也不會發生;相同的,感應也是弟子有所感,而菩薩無不應。菩薩就像是太陽一樣,日升遍照大地無有私心,皆予照耀,但是大地之中,山有高低、樹有大小,一定是高山日先照,一定是大樹先獲得陽光,並非陽光選擇高山大樹,而忽略了丘陵小苗,不是的。陽光是無私的,然而弟子的心卻是有種種的分別,每一個人的認知以及善惡業不同,因此對同樣一件事情的感知就會有所不同。而我們一向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如果你沒有用心去看,那麼你將看不到任何東西。我們都相信耳朵所聽到的,如果你沒有用心去聽、分辨,那麼你將聽不到任何的訊息。

  

  用眼睛、用耳朵去見聞,其實如果不用心,那麼是會沒有結果的。然而心許久以來就像是一顆鑽石,被層層的汙垢所包裹一樣,我們的心充滿著太多太多的習染--習氣與染汙,但我們從來不嫌棄這些染汙與息氣,反倒是緊緊的擁抱這些習染而自以爲是。就像有人腳上長瘡不看醫生,不尋求正統的醫療,然後護瘡如護心一樣,每天呵護自己的膿瘡,任他發膿也不嫌惡,明明就應該要鋸掉了、要把它割除,才能夠保全性命,但有多少人因爲無知,不想把這個爛掉、發膿發臭,會危及生命生存的爛瘡連骨給鋸去,最後爲了保全這些膿瘡而喪失了生命大有人在。當你看到別人有這樣子舉動的時候,別以爲自己就不會患上,其實在座諸位,還不是牢牢地擁抱著已經發膿發臭發惡的習氣而以爲珍寶,甯可讓這一顆鑽石裹覆著這些又臭又髒的習染,而不願意將它清除幹淨,用一句常說的話,這個就叫做業障啊!

  

  然而感應對許多人來說是充滿著誘惑,而且常常想,別人都有感應,爲什麼我拜這麼久了都沒有感應,非常想感應,那每天想有一天就會感、就會應,如果沒有感應,就自己編出來,昨天觀世音來找我喝茶…

  

  有關觀音感應的故事,在過去的曆史名人傳記之中,對這些感應的傳布起了很大的作用,譬如孫中山。孫中山在民國五年與胡漢民等人到普陀山,在山頂上見到了靈異現象,而將它記錄在《遊普陀志奇》,在這一文之中明白的寫到說,他們到了慧濟寺,擡頭一望,看到遙遠處矗立了一座非常宏偉的牌樓,而牌樓如同仙境般,裝飾著許多的寶幡迎風飛舞,而且有長像很奇特的出家人數十人羅列兩排,就像是歡迎孫中山來到慧濟寺一般,而且也不是只有孫中山看到,胡漢民等所有人通通看到這一幕,這有點像海市蜃樓,但比較特別的是它所顯現出來的不是高樓不是人,而是牌樓、寶幡、寶幢,是僧人羅列來迎請他。當衆人都看到這般奇異景象的時候,突然見到有一個非常大的圓輪盤旋而至,衆人有一點害怕驚奇,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當大家內心突然有這樣子的念頭生起時,所有的一切景象都消失不見了。爾後他門進入了慧濟寺,也問在寺中的遊客有沒有看到他們剛剛看到的這一幕,大家都說沒有,這時候孫中山心中生起了一個念頭,因爲他過去向來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是主張破除迷信的,然而他看到這樣子的靈境,不知道對他在當時究竟起了什麼樣子的作用。但我們從文獻紀錄,孫中山先生至始至終都沒有宗教信仰,最後他好像相信的是基督教吧。可是他將所看到的這一番特別的靈異事件寫下來了,對後人尤其是對普陀山起了一個很大的作用,讓更多人更相信普陀山是觀世音的淨土。

  

  關于觀世音的靈異相應故事不勝枚舉。我們再談一個相當有意思的,有關破戒現世報的一個靈異故事。在宋朝有一位姓張名爲奉直的人,他是浮梁縣人,他有一位仆人,這位仆人非常喜歡宰牛、殺牛,他經常夢見他進入牛群之中跟牛睡在一起,而這位張員外就告訴這位仆人說,你所造的惡業非常的深重,你將來一定轉世爲畜生,所以你才會經常夢見跟牛睡在一起,你如果不再好好的趕快做忏悔,你將來一定會很慘的。于是仆人就請求員外教他如何誦觀音經,結果沒有經過多久,這位仆人也稍微識字了,而且能夠來誦經從頭到尾,並且也在諸佛的面前發誓從今以後再也不殺生。這樣子經過十年之久,有一天他遇到過去認識他的好友屠夫,專門在殺牛的,他遇到了這個殺牛的好朋友之後,內心非常的高興,好像是他鄉遇故知一樣,非常的歡喜,結果因爲這一念「見到屠夫心中産生高興」,結果隔天他睡覺醒來之後,所有之前認識的字全部忘記了。所以他經文拿起來,不知道該怎麼念,因爲沒有一句是他認得的,而且字也完全不認識,過不了多久,他就因病就死了。

  

  這個故事是告訴我們,即使你已經忏悔了,而且也不再犯過了,也不再去做了,可是當你的心一念生起的時候,你仍然是犯戒,而且立刻獲得報應。所以你哭喊觀世音,觀世音也是沒有辦法來救渡你的。所以我們應當要謹記,當我們自己不殺生,可是去隨喜別人去殺生,這樣子的業也等同于殺生,不是自己不殺然後花錢叫別人殺,那就說我沒有殺生。NO!罪是一樣的。這是大家要牢牢謹記。平時,許多的道理我們都懂,身語意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可是我們卻很容易的忘記,什麼是不該做的事而去做了,而做了之後還要刻意的來掩飾,如果被發現還要來強辯,本來作錯一件事,那看事情的嚴重與否,該破戒就破戒,該犯過就犯過,那也只是破戒,也只是犯錯而已,就這麼一件事情。如果你強詞奪理,你要掩飾它,再加一條,跟人家辯論。是佛教徒,不要以爲說我沒有受這一條戒,那我做了這件事情就沒有破戒,要看你做的是什麼事。殺生不管你有沒有受戒,殺生的業是一樣的。反而是受了戒之後犯了殺戒,所受的果報更是嚴重。有人一祈求就覺得:「啊!好感應啊!」這是好事,但這也是內心,自己心的自我迷失,以爲有感應,感應的是什麼?感應的是「自己的心以爲自己得到了想要的」。所以那是一種自我迷失啊,要小心。

  

  也有人說,我一點感應都沒有。如果兩者要讓我選擇,我甯可選擇一點感應都沒有。因爲沒有感應才是最好的感應。當有人沒有感應之後,最普遍的說法就是說,這個人的業障深重、誠心不足。但我認爲是也不是,是業障也不是業障,是誠心也非誠心,是你沒有發現,怎麼會沒有感應?你躲在屋子裏面,怎麼會說今天怎麼陽光沒有出來?你沒有出來戶外,怎麼知道陽光沒有出來?所以我們剛剛說,衆生有感,菩薩才有應啊!菩薩的相應是無時不刻存在的,所以不要牽拖。

  

  我們講一個民初,一位退役軍人李孟泉居士的自述。他說他民國四十四年底工作調離到南部來,在他投居的一間寺院裏頭,認識了一位四肢癱瘓的夢蘭先生,這一位夢蘭先生因爲在日據時代仗勢欺民、殺害無辜,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因此李孟泉居士就告訴夢蘭先生說,你這個是因果病,因爲你過去在日據時代做了許多的惡業,這個不是藥物、藥石所能夠治愈的,你應該要念佛、要忏悔,仰仗佛法的力量才能夠治療你的故疾。爾後,他每天都攙扶著這位四肢殘廢的夢蘭先生,到佛殿之中朗誦「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聖號,就這一句而已「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他力求忏悔,內心是非常的懊惱後悔,每天都念誦到汗流浃背,聲淚俱下而方休。想到以前所作種種的不是,想到他害過哪些人,內心百般的慚愧,一百天之後,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現了,他本來不能走的兩肢腳可以走路了,不能提東西的兩肢手有力量了,動作一如常人。

  

  但是寺中的男女老幼就嫌他的身體髒,他可能不愛洗澡啦,所以對他經常有怨言,同時有些比較蠻橫的也會對夢蘭加以責罵,之後,夢蘭先生就不去了,中止了他的功課。當他不去叁天之後,冤親債主便趁隙來報複他,因爲當他持誦觀世音佛號,內心生起極大忏悔力的時候,過去不甘願的那些人,那些被他所加害、所殺的人來聽他念佛號,這些人的心也是會轉啊,所以有一部分的人,是因爲聽到佛號而解脫去投胎、去轉世。然而一部分怨恨較深的人,還來不及投胎的那些人,原本每天都會來聆聽他唱誦佛號,突然之間不唱了、不誦了,當然就趁虛而入,之後他就發神經病、發瘋了。沒有多久,他就自焚,自己潑柴油在廟前自焚而死,聽說自焚的時候就吱吱叫。這是民國初年,一則也許你們在其他的這種感應書籍上,也會看過這麼一則的故事記載。

  

  這一則的故事記載,我想他有包含著兩個宗教的意涵。第一個應該說是神通不敵業力,爲什麼?因爲神通也是有染,而且神通也是有所依。神通還是依因緣啊!這裏的神通是什麼?他忘我的唱誦觀音聖號,從他自己的內心相應所顯現出來的神通,所以他的四肢痊愈了,這個是神通作用。用現代的話講,他自己的腦內刺激分泌一種腦內嗎啡,所以他的痛就消失了。所以許多人會說拜忏,身體的病痛透過拜忏、透過念佛,確確實實吃藥無效,但是念佛得救,有這樣子屢試不爽的案例,這是有的。那麼這也是一種因爲念佛叁昧,所引發的神通功德。可是神通終究不是清淨的,神通還是有染汙的,所以說,神通並沒有辦法抵過他的業力。

  

  那另外有一種說法,神通不是他自己自發的神通,是因爲他求觀世音相應,與觀世音相應,神通來自于觀世音。懂嗎?就是說,他的身體是觀世音加持他,讓他的身體痊愈的,但是後來他一不念的時候,加持不見了,惡魔、冤親債主趁虛而入導致他發瘋,也有這樣子的看法。

  

  第二種就是,善惡有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念佛有善業,積聚了善業,所以得善報,令他的四肢痊愈,但是惡報令他發瘋,所以我經常的告誡各位,善惡無法相抵,今天沒有辦法說你做了一件惡事,後面你做了十件善事,就可以把這件惡事抵銷,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由以上所說的這兩個故事,我想值得大家好好的來想一想,我們爲什麼要學佛?我們爲什麼要共修?學佛的目的在什麼地方?許多人來到這裏,你們就像是菩薩一樣,所有的一切貪瞋癡不見了,可是一離開山門,貪瞋癡馬上又顯現出來,爲什麼不將來此的意境也帶回家呢?

  

  什麼是慈悲?我想了一天,我想不出來什麼叫做慈悲。我真的沒有辦法,如果有人問我說,什麼叫做慈悲的話,我沒有辦法回答,什麼叫做慈悲。因爲我沒有辦法讓所有的人滿意。勉強的講,如果要我對慈悲下定義的話,那就是,我盡量做就是了。所以有時候我在想說,我其實不是一個你們想象中慈悲的人哪,有時候我會罵人還會打人哪! 

  

《觀音夜的開示 二 聞聲救苦觀世音》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