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朵,你已經承諾要好好照顧她,所以對她有責任。你知道必須爲她現在這樣子負部分的責任,因爲你未好好地修行,未照顧好花朵。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你會開始同情她,有股想回家幫助她的沖動。想想看,這個人對你那麼重要,如果連你都不想幫忙,還有誰會來幫助她呢?
一旦生起要回到她身邊幫助她的沖動,你就知道所有憤怒的能量都已轉化成慈悲,修行已開花結果,那些肥料、垃圾都已轉化成花朵。整個過程可能需要十五分鍾、半小時或一小時,完全看你專心與保持正念的程度,以及在修行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智慧與體悟。
如果你在星期二就有新體悟,也認知到自己的責任,即使這時離星期五還有叁天,爲了不讓對方再繼續擔心,你應該馬上打電話給他。“親愛的!我現在已經覺得好多了。我突然了解,原來我是自己錯誤認知的受害者,我很清楚地看到,是我讓我兩受苦的。請不要再擔心星期五晚上的約會。”你會這麼做,因爲你愛她。
我們大部分的憤怒都是由錯誤的認知所引生。所以,觀照痛苦的成因時,只要一發現生氣是由于自己的誤會,就得立刻告訴對方。因爲事實上,對方並不想使你受苦,也不想傷害你,但是基于某個原因,你深信他要使你受苦。每個人都得練習深入觀照心念,無論我們是父母、子女或伴侶。
你確定自己是對的嗎?
曾經有個男人必須離家一段很長的時間,在他離開前,並不知太太已懷孕,等到他回家時,孩子已經生下。他一開始就懷疑孩子不是他的,而且認定是常來幫忙鄰居與他太太所生,他總是滿懷疑心地看著小男孩,他恨他,因爲在孩子臉上看到鄰居的臉。有天,他的弟弟第一次來訪,當第一眼見到孩子,就對他說:“他簡直與你長得一模一樣,根本就是你的複製品嘛!”這句話去除了他長久以來的錯誤認知,而這認知已經占據他的心達十二年之久,不但使他太太深受其苦,也讓小男孩因父親的怨恨而痛苦不堪。
我們常依著錯誤的認知在行事,其實不該如此確定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當看到美麗的太陽,你可能相信太陽就是現在這樣子,但是科學家會告訴你,那是它八分鍾前的樣子。因爲太陽與地球相距遙遠,陽光需要花八分鍾才能到達。又如當看著天上的星星時,你相信它就在那裏,但事實上它可能在一千年、兩千年或一萬年前就已經消失了。
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看待自己的認知,否則就會因此而受苦。你可以試著在紙條上寫著:“你確定嗎?”然後貼在房間,這將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你是否曾經注意到在大型醫療院所裏,也開始挂上這樣的標語:“即使你很確定,請再檢查一次。”這是提醒病人愈晚發現疾病就愈難治療的警語。雖然醫院所關心的是那些潛伏的疾病,而非內在的心行,但我們還是能利用這標語提醒自己:“即使你很確定,請再檢查一次。”我們常因錯誤的認知而使自己痛苦,也把所愛的人一起推入痛苦的深淵。因此,問問自己,你確定自己是對的嗎?
有些人因爲錯誤的認知而痛苦了十幾、二十年,他們相信別人背叛或厭惡他們,即使對方可能只是出自一番好意。一個錯誤認知的受害者,不但使自己痛苦,也連累周圍的人。
所以當生氣、痛苦時,請回到自己,深入地檢視認知的內函與本質,檢視所相信的事。如果能去除錯誤的認知,祥和與幸福的感覺就會在心中浮現,而你又有能力重新愛別人。
一起觀照憤怒
當對方看到你在盡力檢視自己生氣的原因時,也會産生想要修行的動力。當她開車、做飯時,會問自己:“我到底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讓他那麼痛苦?”然後也會深入地照顧自己。她知道,一定是她做了什麼事讓你如此痛苦,而開始懷疑是否真的不用對你的痛苦負責。如果她發現其實就是她說的話或做的事不小心傷害了你,那麼她就應該打電話或傳真向你表達歉意。
如果你們都在深入觀照的這個星期中有所體悟,就不用等到星期五才溝通,可以把星期五晚上當作特別的夜晚,一起坐下來享用一頓美好的晚餐,或喝杯茶,配上美味的蛋糕。你們可以爲彼此真摯的愛情而慶祝。
和對方分享每件事,即使是件很困難的事
如果你們都沒有成功,那麼星期五晚上就是練習傾聽與愛語的時間了。生氣的那個人有權利告訴對方他在想什麼,如果你不是那個生氣的人,就坐著靜靜的傾聽,因爲你已經允諾要來傾聽,而不是立刻給對方回應。你慈悲地傾聽,不評斷、不批評或分析,讓他放心地說出自己的感覺,並且從這過程中獲得心靈的解脫。
如果你是那個生氣的人,當向對方述說自己的痛苦時,有權利說出心裏所有的感受,而且這是你的責任,對方有權利知道所有的事。你們已經答應對方要坦誠相對,就應該將所有的想法告訴他。但是有個條件,你必須以平靜、充滿愛意的語言表達。當你開始感到不耐煩,覺得快失去冷靜與誠意時,請停下來告訴對方:“親愛的!我現在無法繼續說下去,我們可以找其他時間再談嗎?我需要再練習念念分明地走路與呼吸。現在我覺得不太舒服,我想我無法好好地說出愛語。”對方一定會同意將這個聚會延期,或許下個星期五再試試看。
如果你是那個傾聽的人,也要練習念念分明地呼吸。爲了能好好地傾聽,你必須藉著念念分明地呼吸來清除內心所有的念頭與想法,以慈悲心傾聽,全心全意地幫助對方獲得解脫。你的內心就有顆慈悲的種子,當見到對方如此痛苦時,它就會顯現在你的面前。所以你要發願成爲觀音菩薩——那個谛聽衆生之苦的偉大存在,也就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一定是個真實存在的人,而不僅是概念而已。
有了慈悲心,你就不會犯錯
你只有在忘記對方正在受苦時,才可能犯錯。我們都很容易相信自己是唯一受苦的人,而對方正因爲我們痛苦而幸災樂禍,當你相信自己是唯一受苦的人,而對方都毫無感覺時,就會說出或做出卑鄙殘忍的事。但是一旦你認知到對方也正在受苦,就能扮演好觀音菩薩谛聽衆生的角色,會開始對他(她)産生慈悲心,而且能在傾聽的過程不斷地保持,你成了他(她)最好的心理醫生。
當對方傾吐感覺時,他可能是很喜歡評斷是非,或責怪、懲罰別人,他甚至可能是個尖酸刻薄、憤世嫉俗的人。但是由于你心懷慈悲,他的言語並不會影響你。慈悲的甘泉多麼美好啊!如果你下定決心要長養慈悲心,就獲得保護。對方所說的話不會激起你的憤怒或不耐,因爲慈悲是憤怒最好的良藥,沒有什麼比它更能治愈憤怒了。所以,培養慈悲心是種很好的修行。
但只有真正的了解,慈悲才可能生起。那麼,到底要了解什麼呢?我們要了解對方正在受苦,而自己必須幫忙,如果我們不想幫忙,還有誰會來幫忙呢?可能在你用心傾聽時,會發現對方有很多錯誤的認知,但還是得繼續保持慈悲心,因爲你知道她只不過是個錯誤認知的受害者罷了。如果試著糾正她,只會打斷她,使她無法繼續完整地表達自己。所以,你就坐在她身邊,專注地傾聽,以所有的善意傾聽,這將帶來很大的療效。
如果你很想幫助她改變錯誤的認知,就必須等待正確的時機。當你傾聽時,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她有機會說出心理的感受。你什麼都不必說,只要好好地傾聽,因爲今天晚上要讓她說話的。過了幾天,等她心情好一點之後,可以試著給她一些暗示,讓她知道真的需要改變錯誤的認知。“親愛的!那天你說了一些事,但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因爲,……”請用愛的語言告訴她,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找個比較了解情況的朋友來描述當時的情況,這樣才能幫助她從錯誤的認知中解脫。
耐心是真愛的標記
憤怒是個活生生的感覺,它會生起,也需要時間平息。即使你有充分證據能向對方證明他的憤怒完全是來自于錯誤的認知,你還是不能立刻幹預他的感覺。憤怒就像你的渴望、嫉妒與悲傷,也需要時間平息。即使他已經完全了解是自己的誤解。也無法立刻平息怒火,就像把電風扇關掉,風扇仍會持續轉個幾圈才會停止一樣,憤怒也是如此。所以,不要期待對方立刻息怒,那太不切實際了,你必須讓憤怒慢慢止息,不要去催促它。
耐心是真愛的標記。父親必須對兒女充滿耐心,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他的真愛。身爲母親、爲人子女者,也是如此。如果要愛一個人,就要學會有耐心地對待他,如果沒有耐心,就無法幫助別人。
他也要對自己有耐心,練習擁抱憤怒需要時間。雖然以五分鍾練習念念分明地呼吸、走路與擁抱憤怒,可以給你很大的幫助,如果覺得五分鍾不夠,就花十分鍾;如果十分鍾不夠,就花十五分鍾。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擁抱憤怒,不要心急。練習念念分明地呼吸與在室外走動,都是擁抱憤怒的好方法,慢跑則是另一種方法,這就像煮馬鈴薯,必須讓火燃燒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鍾才能煮熟,你不能生吃馬鈴薯。所以,你必須把憤怒放在正念的火上烹煮,這可能會花十到二十分鍾,也許更久也說不定。
獲得勝利
當煮馬鈴薯時,必須蓋上鍋蓋,避免熱氣散出,就像禅修時必須集中精神一樣。所以,當你練習以走路、呼吸照顧憤怒時,不要做任何其他事,例如聽廣播、看電視或讀書,把鍋子蓋好,就專心做一件事。你必須專心地練習行禅,念念分明地走路,然後以百分之百的自已擁抱憤怒,就如同在照顧嬰兒一般。
經過一段時間的擁抱與觀照,正念就會生想,憤怒將慢慢消失,你會覺得愈來愈好,然後想回到對方的身邊幫助他。當你掀起鍋蓋時,馬鈴署就會香氣四溢,這時憤怒已經被轉化成愛與慈悲的能量了。
轉化憤怒是可能的,就像郁金香在陽光充足時綻放,讓心接收陽光的能量。憤怒也是一種花,必須以正念的陽光擁抱它,讓正念的能量融入憤怒的能量裏,再維持五至十分鍾的正念,就可以轉化憤怒。
憤怒、嫉妒、絕望等每種負面的心行,對正念都很敏感,它們對正念的敏感度就如同植物對陽光的敏感。只要培養正念,就能治愈身心的疾病,因爲正念是佛陀的能量。在基督教中,他們說耶稣具有上帝的能量,聖靈就在他的身上,所以也可以治療那麼人,他們稱這種可以治愈別人的能量爲“聖靈”。在佛教裏,這種能量稱之爲佛陀的能量、正念的能量。
正念裏有專注、了解與慈悲的能量。因此,修習佛教的禅坐,就是要聚集能帶來專注、了解、慈悲、愛與幸福的能量。每個在禅修中心的人,都在練習聚集正念,因此我們可以提供一股巨大而集中的正念能量區,它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自己,以及那些與我們相聚的人。
只要一炷香的時間,就會發現自己有能力照顧憤怒,我們已經爲自己與所愛的人取得勝利。當失敗時,我們與所愛的人都失敗了,但當我們取得勝利時,也爲其他人取得勝利。所以即使與另一個人不知他可以如此修行,我們也可爲自己與他而修行。不要等待別人來開始你的修行,你可以同時爲你們兩人而修行。
《你可以不生氣 第四轉 轉化》全文閱讀結束。